集团下辖10个营运车队、1个专线车队、5个停保场,5个保修车间,另有合肥白马巴士有限公司、合肥市东祥公交有限责任公司、宿州星辰巴士有限公司、公交新安驾校等十几个经营单位,集团经营范围以城市公交客运为主,涉及汽车修配、轮胎翻修、公交广告、驾驶培训、汽车天然气供应等十多个行业,是以城市公交客运为主体的大型集团公司。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维系城市活力的血脉。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公交优先”政策的指导下,合肥公交始终将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坚持推行7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现役军人、省市劳模等群体免费乘坐公交车等爱心举措;将儿童免费乘车身高线由1.1米提高到1.2米;为低保群体、中小学生提供优惠乘车政策;开通学生高峰车、专线车;向中高考期间所有考生提供免费乘车服务;开辟两条夜间线路,不断将公交线路延伸到居民小区、工业园区、周边乡镇。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公交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合肥市于2006年被评为了“全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城市”。为了方便市民出行,缓解城区的拥堵,在政府的指导下,公交集团着手对公交线网进行优化。同时,公交集团坚持“安全第一、服务第一”的经营方针,以“服务乘客、奉献社会”为企业宗旨,切实履行政府规定的各项社会义务。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合肥市委市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合肥公交全体员工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深化改革,服务质量稳步提升。自2002年成立合肥公交集团以来,在国家公交优先政策的指引下,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公交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企业发展日新月异,企业逐渐走在了全国公交行业的前列。2006年,合肥市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11个“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城市”之一。
继2005年合肥市人大颁布实施《合肥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之后,合肥市人民政府又于2007年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意见》,公交发展步入了法制化、正常化、快速化轨道。为改善市民出行条件,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合肥公交科学合理调整公交线网布局,大幅投入更新营运车辆,一大批新型环保公交车辆已成为城市街头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截至目前,合肥公交已拥有公交车辆2600余台,运营线路111条,日均客运量达160多万人次。按照政府要求,城乡公交一体化正在深入推进,城市公交服务的惠及面还将不断扩大。
城市公交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合肥公交始终努力追求社会效益的提高,坚持“安全第一,服务第一”的宗旨,严格履行政府规定的各项社会义务:7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离休干部、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省市劳模等群体乘车实行免费,学生及城市低保家庭人群乘车优惠,普通乘客持卡可享受乘车优惠,……
栉风沐雨五十载,而今迈步从头越。随着合肥市“大建设”的强力推进,一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滨湖大城市正向我们走来。作为城市交通的大动脉和城市文明的窗口,合肥公交将深入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方针,切实践行“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服务理念,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力打造一支让百姓满意、政府放心的服务水平一流的公交服务队伍!
1. 1月,集团引进天地电脑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资源,组建了总股本100万元、多方出资的合肥公交天地软件公司。该公司既可开发运用于公交行业的管理软件,也可对外研制、销售信息产品,加快了集团信息化建设进程。
2. 2月16日,集团公司党委召开动员大会,决定在全体共产党员中深入组织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集中教育活动。
3. 3月1日,《合肥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是合肥市第一部城市公交行业的地方性法规,弥补了我市公交行业长期以来无法可依的空白。
4. 3月,为充分利用公交主业的“链条”效应,集团公司与合肥市机动车管理所协调,将机动车检测业务引进公交,设立了总股本160万元、三方出资的合肥顺安车辆检测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后,既可方便公交车辆检测,也可接纳社会车辆检测,对检测不合格车辆,可就近利用公交修理资源进行维修,成为集团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5. 5月21日,经济开发区公交锦绣园职工生活小区交付使用。该小区由兴达投资公司开发,总建筑面积43792平方米。
6. 6月22日,由集团信息部自主开发的合肥公交内部网正式启用,高网站集信息交流、文件共享、内部邮件和信息资源管理于一体,对于提高办事效率、改进工作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标志着合肥公交信息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7. 7月1日,集团公司启动公交线路规范化服务达标认证制度,首批通过认证的线路有139路、118路、125路、148路、129路、4路共六条。
8. 8月26日,集团举办首届点钞技能比赛。
9. 9月上旬,总投资为300余万元,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日供气量30000立方的合肥公交星辰加气站投入使用。
10. 9月28日,合肥市物价局组织公交票制改革听证会。
11. 10月11日,由省总工会、省建设厅劳动竞赛委员会主办的全省公交行业女职工点钞技能竞赛于在集团公司举行。合肥公交集团代表队团体、个人双夺冠。
12. 10月22日,集团首届营运公司管理工作研讨会在黄山五龙潭宾馆召开。各营运子、分公司代表就集团实施市场化改革、撤队建司以来,各单位营运、安全、服务、机务、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13. 11月,集团利用长运公司现有修理市场优势,与广州精益汽车冷气设备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注册资本80万元、多方出资的合肥公交精益汽车修理有限公司;为充分利用集团公司北郊停保场闲置场所,11月3日,集团公司与和合肥商业储运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合资成立了注册资本30万元的合肥公交快通储运有限公司;12月26日,合肥公交集团兴盛轮胎翻修有限公司、精益汽车修理有限公司、快通储运有限公司同时揭牌。
14. 11月下旬,为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提高公交服务水平,集团公司组织开展了“让乘客满意,树窗口形象,万名市民评公交”活动,收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15.12月15日,合肥市政府召开公交票制改革新闻发布会,宣布公交票制改革方案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16. 12月初,为响应市政府畅通工程的工作部署,合肥旅游汽车站整体搬迁至星辰巴士公司。为盘活资源,12月28日,集团公司将原合肥旅游汽车站整体改建为公交旅游专线枢纽站并投入使用。
1. 1月1日,合肥公交票制改革正式实施。新票制取消了使用近50年的公交月票,所有公交线路实行IC卡“一卡通”,对7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伤残军人等免费乘车群体实行持卡乘车制度,免费乘车范围由原来19条线、500台车辆扩大到所有公交线路和所有车辆。同时,向中小学生、低保人群提供优惠乘车服务。
2. 1月26日,由合肥星辰巴士公司、宿州市公交公司共同出资1000万元组建的宿州星辰巴士有限公司揭牌,省内城市公交企业之间首次实施跨区域合作,合肥公交先进的管理模式、服务理念第一次向周边城市辐射。
3. 2月1日,合肥公交迎来50周年华诞。2月8日,集团公司隆重举行庆典大会,来自建设部、省、市各级领导,全国、全省兄弟公交企业,合肥公交历任领导、公交各级劳模代表以及集团所属各单位员工近2000人出席了庆典大会,共同见证了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刻。
4. 3月,集团积极响应市文明委号召,掀起了集中整治乱丢(倒)垃圾、乱吐痰、乱穿行、乱撒纸钱“四乱”行为活动。
5. 3月31日,集团投资600万元购入安凯新车22台,将46路原有车辆全部更换。这是集团公司落实市委市政府构建“合肥至周边乡镇一刻钟快速交通网”、打造城乡一体化模板所采取的实质性举措。
6. 5月1日,在广泛征求市民意见的基础上,集团实施首次大规模线网整合,其中18条线路撤并,9条线路调整,同时开辟17、18、19、601、602、603、157共7条公交新线,使得城市主干道路公交线路重复系数有所降低,有利于优化线网资源,更好地方便市民出行。
7. 5月1日,集团采取融资租赁方式,在1路、3路、166路共投放空调车55台,与普通车辆一同参与营运,满足乘客的不同消费需求。
8. 5月,龙岗保养场建成投入使用,该场位于龙岗工业区内,总投资3300万元,占地面积138亩,停保能力350标准台。
9. 7月,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集团对主营运公司组织架构实行调整充实,共设立了17个二级车队及党支部。这是自2004年“撤队建司”以来一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力量,有利于营运生产需要。
10. 8月8日,为缓解出租车加气难,合肥公交蜀山、龙岗两座CNG加气站对出租车开放,受到出租车主的一致好评。
11. 8月17日,为整合集团资源,理顺管理关系,集团撤销进口汽车修配服务公司,将其并入星月出租公司。
12. 9月9日,集团公司第二届“公交杯”消防运动会在第二营运公司举办,人民日报对此作了较大篇幅的报道。
13. 9月,集团公司打破传统的物资采购模式,首次组织大规模的物资(配套件)采购招(议)标活动并成功召开招标大会。
14. 10月1日,为方便市民购卡充值,集团开出了1辆流动充值售卡车,将IC卡充值服务送到了市民的家门口,深受市民欢迎。
15. 10月,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集团党委实施机关管理人员基层联系点制度,要求机关全体管理人员每人负责联系1条线路,及时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呼声。
16. 10月,集团公司撤销公交旅游汽车公司,成立分公司性质的公交专线营运公司。同时,单设公交国际旅行社。
17. 11月,集团投入巨资大力推进公交信息化进程,将原合肥公交网进行全面改版升级,完善了原有公交线路查询系统,增设“乘客心声”、“失物招领”窗口,构建起一个全方位服务乘客的平台。
18. 11月28日,集团第二届汽车维修工技能竞赛在第一营运公司、星辰公司、大修车间举办,一批年轻技能人才脱颖而出集团共聘任31名汽车维修技师。
19. 12月,合肥市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全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城市”称号。
20. 12月26日,由集团公司与安徽施凯清洁能源合肥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合肥施凯公交天然气有限公司成立,省建设厅党组成员、巡视员陈素伟、市人大副主任吴德珍为施凯公司揭牌。该公司成立后,为集团公司天然气公交车的推广使用增加了又一供气渠道。
1. 1月1日起,针对集团公司2006年职工工资调整,集团公司相应调整了职工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和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职工住房公积金缴交比例由原6%上调至10%。
2. 2月18日,大年初一上午,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郭金龙,省长王金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等省市领导慰问公交员工。
3. 4月底,集团公司901线驾驶员李祥斌荣膺安徽省劳动模范称号。2008年1月8日,在合肥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李祥斌当选安徽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4. 5月1日起,集团公司对外勤驾驶员工资构成及其考核办法进行改革,加大了安全工资、服务工资的比重,增设安全工资奖励项目,对超节油实行奖罚同值,驾驶员月平均休息时间增加到4天,驾驶员月平均工资有较大增长。目前,在征求驾驶员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完善安全奖励发放形式,由按年发放改为按月发放。
5. 5月18日,合肥公交首条快速公交线(BRT)试运行,该线由东陈岗沿徽州大道开往滨湖新区启动区,首期投入4台18米长BRT车辆。12月26日,随着徽州大道的扩建竣工,该线向南延伸至滨湖公交首末站,向北延伸至市府广场,同时增加6台BRT车辆投入运营。
6. 5月,集团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现有停保场、首末站的潜力,基本将原先停放在城市主干道的公交车实行进场、站停放。7至8月,随着淝河停保场、瑶海停保场相继投入试运营,集团公司车辆停保能力大大提高,基本告别公交车夜宿街头的历史,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7. 8月底,集团公司投资80万元,建成智能公交调度指挥中心,先期在1路、3路、37路、38路、39路、40路、BRT车、抢修车近200台车上安装智能终端设备,对上述车辆初步实现了电子路单及运行监控。
8. 9月16日至22日,响应建设部号召,市政府组织开展合肥市首届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集团公司全力以赴,充分展示了公交企业的良好形象。
9. 11月12日,合肥至店埠客运公交化改造工作顺利实施,连接肥东客运站至合肥市滁州路的38路投入试运营。12月29日,由集团公司、肥东县汽车运输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合肥东祥公交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80辆低地板、低排放、大容量、配有车载电视、自动语音报站及智能公交系统的天然气公交车投放店合线运营。
10. 为提高驾驶员就餐质量,实现资源互补,降低采购成本,12月1日,集团公司成立食堂管理中心,对驾驶员就餐工作实行统一标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统一监管,在具备条件时实行统一制作。
全国交通建设系统工会工作先进集体
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
全市信访工作优秀基层单位
合肥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
合肥市老干部局信息工作先进集体
7-D568车组国家级“工人先锋号”集体
7-D568车组合肥市巾帼文明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