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传乡

铭传乡

名人 刘铭传
旅游业 紫蓬山小井庄
所在地 合肥市政务新区
目录导航

简介

  铭传乡是合肥地区最大的山区乡,地处合肥市西郊,由原南分路乡、聚星两乡合并而成,因系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故乡而得名。全乡总人口3.8万人,面积1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万亩,山场面积约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辖17个行政村,与山南镇、官亭镇、紫蓬镇、柿树岗乡、六安市金安区接壤,潜南干渠穿流流而过,官山路、南金路、南半路、铭聚路、聚农路、321国道等纵横交错。铭传乡区位优势明显,距省城合肥40公里,距六安市30公里,距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20公里,距小井庄15公里,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35公里。铭传乡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一直在为打造生态、旅游、蚕桑之乡而努力。在农业方面,由于该乡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水资源较为缺乏,多年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蚕桑生产,目前,已拥有桑园1.3万亩,成为肥西县六大特色产业。从2001年开始,在全乡范围内大力推广大棚养蚕、方格簇上簇和秋条桑养蚕新技术,蚕桑增收明显,现在全乡养蚕在2.3万张纸左右,蚕桑收入在2千万元以上,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别外,由于该乡的许多农田都在山岗之间,山岗起着天然的屏障作用,适宜进行油菜、水稻、棉花、芝麻、西瓜等良种繁育,目前已民成为丰乐种业、中农种业、省农科院等单位的重要育种基地。铭传乡也是“肥西老母鸡”和无公害蔬菜主产地之一,同时,在山林中还盛产野鸡、野兔、野猪、蕨菜等山珍野味。在旅游方面,铭传乡山清水秀、人杰在灵,境内“三圩、两山、两水、一院”远近闻名,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著名淮军将领张树声的故乡。刘老圩、张老圩、张新圩至今保存较好,是淮军文化的发源地;铭传故里大潜山、鹭鸟天堂,圆通山,两山辉映,美不胜收;“肥西书院”系左宗堂题词,为淮军将领们习文聚会之处。另外。中共皖西北特委和中共皖西北独立游击师总部于1934---1937年设在该乡高塘村大潜山脚下的小园墙队,革命先烈曾在这里领导全省革命斗争;清末进士通议大夫童挹芳的居住地—“童旗杆”也在该乡的青峰村境内。铭传乡的工业也在稳步发展,浙江投资兴建的德星缫丝厂、南分路砖瓦厂、聚星轮窑厂、数家石料厂和服装厂等发展势头强劲。

基础设施

  铭传乡发展环境得到全面优化。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多方筹资、多方争取,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完善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入了1200多万元完成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40公里;启动了南农路拓宽改建工程,目前路基和涵闸配套全部完工。二是加大南分路和聚星两街道的改造力度,实施亮化工程,两街道共安装路灯60多盏;打通了南分路西街,新建了农贸市场大棚一座,并重新购置了供水设备,保障了南分路街道自来水的正常供应。三是新农村电网改造已完成了鸽子笼、启明、杨店三村的电网架设。四是完成了潜山水库和刘瓦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五是完成了铭传街道规划,并经县规委会通过,现已进入实施阶段。

文明建设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教科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取缔无证幼儿园,整合教育资源,调优教育布局,教育条件和教学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加大科技投入,通过聘请专家讲课、科普赶集等活动,对农民进行种类科技培训,增强了农民群众致富创业的能力;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乡参保人数为30846人,参加率达85%以上,顺利完成新农合的补筹工作,同时启动了铭传卫生院建设;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村为主”工作机制,严厉打击“两非”行为,使计生工作在全县考评中位居中上游。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