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树岗乡

柿树岗乡

中文名 柿树岗乡
车牌代码 皖A
所属地区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
机场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
邮政区码 231200
面积 137.2平方千米
目录导航

地理气候

柿树岗乡位于江淮之间,处于中纬度地带,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16℃之间,极端最低气温-20.6℃,极端最高气温38℃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900~1000毫米之间。柿树岗乡全年气温变化的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总之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

下辖村

柿树村 袁店村 新街社区 联圩村 李嘴村 防虎社区
界河社区 双龙社区 中洋村 廖渡村 李塘社区 丁岗村
合农社区 赵店村 龙潭村 周楼村 黄花村 长郢村
代塘村 马堰村 杨桥村 宗洼村

历史沿革

柿树村 袁店村 新街社区 联圩村 李嘴村 防虎社区
界河社区 双龙社区 中洋村 廖渡村 李塘社区 丁岗村
合农社区 赵店村 龙潭村 周楼村 黄花村 长郢村
代塘村 马堰村 杨桥村 宗洼村

乡镇概述

1972年置柿树岗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82.5平方千米,人口2.9万,辖姑山、解仓房、防虎、李塘、双龙、赵店、中洋、黄花、郭墩、张岗、丁岗、代塘、合龙、柿树、陡山、赵岗、谭塘、龙潭、周楼、长郢20个村委会。2005年底,将原袁店乡整建制并入柿树岗乡,乡政府驻柿树岗。

历史文化

柿树岗乡,人杰地灵,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生态环境良好,田园秀美,人文景观丰富。柿树岗乡地处江淮分水岭南侧,是中国农村农业改革的发源地。柿树岗乡现有的112名村干部中,40岁以下的占60%,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占80%,全乡1400名农民党员大多掌握了一到两门实用技术,400名党员成为种粮大户、专业户。 柿树岗乡距离合九、宁西铁路,合宁、沪蓉高速20公里,到达合肥政务新区、合肥骆岗国际机场仅35分钟车程,境内山峦丘陵起伏,湖河岗冲交错,农田肥沃,水源丰富,四季分明。柿树岗乡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交通畅达,电力充沛,通讯设施先进,数字程控电话村村开通,移动电话覆盖全乡,供电、供水、邮政、金融、保险、医疗、学校等机构完善。柿树岗乡在肥西县率先完成并完善村村通建设,解决了制约乡镇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成为“合肥市农村道路建设第一乡”。柿树岗乡已建立优质粮油、蚕桑、水产、林业、养殖等五大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全乡年收入10万元的农户有50户。

经济建设

柿树岗乡柿树岗乡柿树岗乡历史悠久,千年古刹——龙潭寺、中华“抗日保台”第一将唐定奎故居——唐五房圩、庐西名山——防虎山、唐大房圩、唐三房圩等淮军将领圩堡群与邻近的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故居、三河古镇交相辉映,闻名遐迩。 柿树岗乡文物名胜众多,主要有商周时期村落台地遗址黄花墩遗址,商朝至战国时期村落台地遗址翟家城遗址,商朝时期村落台地遗址张马墩遗址。柿树岗乡还有龙潭古寺、堰西大墩、葛墩、周家墩、王家岗、孔大墩、许郢小墩等共九处古遗址。龙潭古寺现藏有龙潭寺功德碑、龙潭寺东方田地碑、龙潭寺碑、龙潭寺第一功德碑、季姓碑记、许张氏碑记、龙潭寺永垂不朽碑记共7块古碑刻。柿树岗乡现存的唐五房圩始建于1865年(清同治四年)。五房圩转心楼与唐大房圩、唐三房圩、董大圩、董小圩等淮军将领圩堡群交相辉映,形成一种独特的、底蕴深厚的圩堡群文化。

养殖产业

柿树岗乡的农业生产初步形成田园化、水利化、林网化、机械化,直接受益农户达8000多户。柿树岗乡2006年农业总产值达9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00多元。 柿树岗乡建成了西大圩万亩优质粮油基地,廖渡村千亩黄鳝养殖基地,联圩等22个村2万亩意杨林等林业基地,丰乐河、龙潭河、赵祠等8座小Ⅱ水库万亩水面水产养殖基地,界河等村5000头猪羊养殖基地。柿树岗乡办起了肥西县柿树粮油贸易公司、老唐酱干豆制品厂等企业。肥西县柿树粮油贸易公司投资200万元,建成优质大米加工厂,日产量达80吨,年产值2000万元,成为柿树岗乡粮食加工企业的龙头;老唐酱干豆制品厂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年收入达20万元,并顺利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柿树岗乡这两家企业生产的“小井庄”牌优质大米、“老唐酱干”豆制品已销往中国16个省市、自治区。柿树岗乡科学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养殖,2007年,全乡财政收入达1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80元。

生态建设

柿树岗乡积极打造“合肥市综合养殖第一大乡”。2006年下半年,柿树岗乡借肥西县政府引进广东温氏集团之际,争取到了温氏到柿树岗落户,实现了温氏集团的猪苗批量上市。柿树岗乡与温氏合作养鸡的农户发展到200多户,年产成鸡800万只,占肥西县养殖量五分之一。 柿树岗乡新街村的龙虾捕捞、界河村的5000头猪羊养殖,联圩、双龙村的50万只鸡鸭鹅养殖、廖渡村的500亩黄鳝养殖,已成为柿树岗乡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廖渡村群众利用圩区闲置水面,搞起4000套网箱黄鳝养殖,组建起鳝鱼养殖合作社,打造出一个年产量30多万公斤的养殖基地,成为远近闻名的黄鳝养殖专业村。廖渡村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先进村”、“合肥市生态示范村”。

柿树岗乡柿树岗乡2007年,廖渡牌黄鳝获农业部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廖渡综合养殖合作社被评为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廖渡牌商标被评为肥西县十大知名商标。柿树岗乡廖家渡人工网箱养殖达18000箱,年产120多万斤,销往上海、浙江、合肥等地,产值3000多万元。廖渡村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鳝村”。

乡镇建设

柿树岗乡柿树岗乡柿树岗乡规划林业生态建设宏伟蓝图,科学实施植树造林,推进成片造林工作。以道路绿化、农田林网为中心,实施绿色长廊工程;大力开展四旁绿化,加快乡村绿化进度,提高绿化水平。柿树岗乡共完成成片造林7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40%,生态环境优美的柿树岗乡成为百鸟翔集的快乐家园。 柿树岗乡大胆创新林木种、养、管、护制度。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挖坑、统一定干、统一栽植、统一浇水、统一技术指导的“六统一”服务,层层落实保栽植、保成活、保完成的“三包”责任状;明晰林地所有权、放活使用权、搞活经营管理权。柿树岗乡对农田林网、经济林通过拍卖、租赁、招标承包、股份经营等形式转换集体产权,以地定权,人定心,促树定根;同时建立林管队伍,严管、重奖、狠罚,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林业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促林业资源持续稳定增长,林业生态环境日益完善优良。

社会事业

柿树岗乡柿树岗乡柿树岗乡共投入3000多万元,修通了70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并对水泥路路肩全部硬化,铺通全乡360公里的组组通砂石路,实现了柿树岗乡的22个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或柏油路,99%村民组通砂石路,全乡通车里程达450km;路网密度3.3km/km2,基本形成了“三纵三横”为骨架、内外循环相连接的道路交通网络,实现了县乡村道连通。柿树岗乡投入近500万元加强农村基础水利建设,共兴修过路桥涵21处、硬化渠道650米,使全乡水利设施大为改观,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了农业发展后劲不足问题。柿树岗乡完善了双龙村市级示范点的配套工程,建设了自来水工程,让群众吃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启动了防虎、界河两个社区建设。

柿树岗乡在界河开辟出一条长500米新街;投资300多万元兴建了沟通肥西和舒城的界河大桥。按照山乡特色小集镇建设思路,在防虎开辟出一条新街道;综合整治柿树街道环境,铺设了人行道板,架设了路灯,清除了垃圾,规范了车辆停靠,大大地提升了柿树岗集镇的品位。

旅游景点

柿树岗乡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柿树岗乡省级新农村建设改造示范点——周桥新村已成为宜居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 柿树岗乡利用上级扶贫和以工代赈等各项资金2000万元,自筹和群众集资700万元,修通了柿树岗至袁店水泥道路6.3公里,袁店至山南柏油道路11公里,通往各行政村砂石路110公里,兴建桥梁20多座,水库8座,库容面积近3000亩。

柿树岗乡建设改造中小学、幼儿园31所,供电、供水、医疗、卫生、邮政通讯、广播电视、信用社、敬老院、派出所等服务机构一应俱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