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中国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凉二州,旧称“雍凉之地”。
省会兰州
商代,居于泾河、渭河流域尚处于氏族部落阶段的周朝的祖先周部落,改善耕作,开拓了中国最早的农业。周文王灭商以前,战败了西戎混夷,把境域扩展到密(今灵台县)。这一时期,甘肃境内有羌方、共(今泾川县北)、密(今灵台县西)等方国部落。
西周时,秦人的祖先在省境东部,即天水地区定居下来,开始了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缓慢过渡,而游牧生活仍占居主要的地位。
秦朝时期,公元前688年秦国在己被征服的邽戎、冀戎地区,设邽县(天水麦积区南)、冀县(今甘谷县),这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两个县。战国时期,秦国的疆域已达今甘肃的东南部。前320~314年,秦国多次兵伐义渠,平定西部诸戎。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设置陇西郡,9年后,即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 年)再建立北地郡。秦一统天下,设置36郡,甘肃仍属于陇西郡和北地郡。[15]
汉青铜器马踏飞燕(藏于甘肃省博物馆)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在陇西郡和北地郡基础上,增设武威郡和酒泉郡,统辖甘肃西北部。[15]元鼎三年(前114年),增置天水郡、安定郡、武都郡。元鼎六年(前111年),分武威郡置张掖郡,析酒泉郡置敦煌郡。[15]始元六年(前81年),从天水、陇西、张掖3郡各分出2个县建立金城郡。自此,甘肃共设置十个郡。[15]东汉时,行政区划大体上是州、郡、县三级制,沿袭西汉建制,增设张掖属国和张掖居延属国两个少数民族管理区,隶属凉州。[15]
三国时期沿袭东汉建制。大部分地方属曹魏,南部的部分地区属蜀汉。[16]
西晋时期隶属凉州、秦州和雍州。[16]从西晋末到十六国时期,跨境或在甘肃境内先后建立的割据政权有:后赵、前秦、后秦、前凉、西秦、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各占有约当今甘肃一部之地。[16]
南北朝时期,甘肃先后为北魏、西魏、北周的统治地区。这一时期,南北对峙,国家分裂,州县林立,政权更替频繁,行政建置混乱。北魏,甘肃境设置8个州、35个郡、91个县;北周,设22州、56郡、104县。[16]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隋统一中国,裁并郡县。省内共设16郡,76县。隋炀帝后期大乱,东突厥崛起达到“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强盛程度。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武威郡鹰扬府司马李轨举兵反隋,占领河西,建大凉国,定都姑臧,建元安乐,归附于东突厥。
唐武德二年(619年)李轨被李渊所灭。唐代改郡为道,省境分属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共辖22州。公元764年,包括甘肃在内的河西、陇右被吐蕃占据。公元849年,唐重占秦、原、安乐、维、扶、河、渭等州,公元851年,汉人张议潮占据包括甘肃在内的河西、陇右,归附于唐朝,唐朝再次占据甘肃。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北宋年间,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
元朝时期,设甘肃行中书省,辖黄河以西七路二州,黄河以东地区为陕西兴远路。
明朝时期,改省设司,省境属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行都指挥使司,辖地大部继承元朝,按照明的定制,卫、所设于边境和要害地区,在边境重镇设行都指挥使司,每省设一都指挥使司。卫、所实行军屯,属军事机关,但后来在边境地区卫、所也兼理民政。
明肃王府——甘肃省人民政府清朝时期,设陕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巩昌(今陇西县)迁至兰州市,辖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省区部分范围。光绪十年(1884年)分出新疆。
民国时期,1912年甘肃省境又划分为宁夏(原朔方)、西宁(原海东)、兰山、泾原(原陇东)、渭川(原陇南)、甘凉(原河西)、安肃(原边关)七道。辖今甘肃、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东部一些地方、外蒙古西南边、宁夏。1927年,撤道为省,1929年分出青海和宁夏两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省境陇东地区属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和关中两分区。
1949年8月26日,成立甘肃行政公署,下辖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定西、临夏、庆阳、天水、平凉、武都11个分区(专区、市)、73县(局)。甘肃行署隶属于西北军政委员会(后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1954年撤销)。
1950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7]辖今甘肃、内蒙古西部。
1954年,根据内务部的通知,将撤销的宁夏省并入甘肃省。1957年,以1929年的原宁夏省行政区域为基础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划3个专区(自治州)、19个县市归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陇上江南官鹅沟1962年,专区增加到13个,即兰州、白银、庆阳、平凉、天水、武都、定西、临洮、武威、张掖、酒泉、临夏、甘南。1965年,共有12个专区(自治州、市)、81个县,32个区公所、1559个人民公社,88个街道办事处。
196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分别划归甘肃省酒泉地区、武威地区管辖。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甘肃省酒泉地区额济纳旗、武威地区阿拉善右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1985年,全省共设14个行署(州、市),辖86县(自治县、市、区),至此,形成今甘肃省行政区域。2004年,全省现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86个县(市、区)。[18]
2004年,甘肃省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86个县(市、区)。
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印发国函〔2012〕104号文件,同意设立甘肃兰州新区,原则同意《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甘肃兰州新区正式升格为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
2018年8月3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甘肃省撤销华亭县,设立县级华亭市,以原华亭县的行政区域为华亭市的行政区域,华亭市由甘肃省直辖,平凉市代管。
截至2021年,甘肃省下辖12个市、2个自治州。[19]
12个市: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平凉市、酒泉市、庆阳市、定西市、陇南市。
2个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19]
地级行政区 | 车牌代码 | 电话区号 | 邮政编码 | 县级行政区 |
---|---|---|---|---|
兰州市 | 甘A | 0931 | 730000 | 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兰州新区[20] |
嘉峪关市 | 甘B | 0937 | 735100 | 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均为管理区,非市辖区) |
金昌市 | 甘C | 0935 | 737100 | 金川区、永昌县 |
白银市 | 甘D | 0943 | 730900 | 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 |
天水市 | 甘E | 0938 | 741000 | 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
酒泉市 | 甘F | 0937 | 735000 | 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瓜州县、金塔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
张掖市 | 甘G | 0936 | 734000 | 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
武威市 | 甘H | 0935 | 733000 | 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
定西市 | 甘J | 0932 | 743000 | 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漳县、渭源县、岷县、临洮县 |
陇南市 | 甘K | 0939 | 746000 | 武都区、宕昌县、徽县、成县、西和县、礼县、康县、文县、两当县 |
平凉市 | 甘L | 0933 | 744000 | 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 |
庆阳市 | 甘M | 0934 | 745000 | 西峰区、正宁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庆城县、镇原县、环县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N | 0930 | 731100 | 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P | 0941 | 747000 | 合作市、夏河县、玛曲县、舟曲县、碌曲县、迭部县、临潭县、卓尼县 |
参考资料:《甘肃省行政区划》 |
地级行政区 | 车牌代码 | 电话区号 | 邮政编码 | 县级行政区 |
---|---|---|---|---|
兰州市 | 甘A | 0931 | 730000 | 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兰州新区[20] |
嘉峪关市 | 甘B | 0937 | 735100 | 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均为管理区,非市辖区) |
金昌市 | 甘C | 0935 | 737100 | 金川区、永昌县 |
白银市 | 甘D | 0943 | 730900 | 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 |
天水市 | 甘E | 0938 | 741000 | 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
酒泉市 | 甘F | 0937 | 735000 | 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瓜州县、金塔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
张掖市 | 甘G | 0936 | 734000 | 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
武威市 | 甘H | 0935 | 733000 | 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
定西市 | 甘J | 0932 | 743000 | 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漳县、渭源县、岷县、临洮县 |
陇南市 | 甘K | 0939 | 746000 | 武都区、宕昌县、徽县、成县、西和县、礼县、康县、文县、两当县 |
平凉市 | 甘L | 0933 | 744000 | 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 |
庆阳市 | 甘M | 0934 | 745000 | 西峰区、正宁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庆城县、镇原县、环县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N | 0930 | 731100 | 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P | 0941 | 747000 | 合作市、夏河县、玛曲县、舟曲县、碌曲县、迭部县、临潭县、卓尼县 |
参考资料:《甘肃省行政区划》 |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大部分位于中国地势二级阶梯上。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国接壤。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59万平方公里(其中飞地53.22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的4.72%。[21]
甘肃气候甘肃各地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向北包括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高寒气候等四大气候类型。[6]年平均气温0-15℃,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干旱、半干旱区占总面积的75%。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沙尘暴和霜冻等。[22]
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海拔多数地方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年降雨量约300毫米(40-800毫米之间)。[22]
丝绸之路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9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脉有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其次有阿尔金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山等,多数山脉属西北—东南走向。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也都从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
陇南山地:
陇南山地陇南山地——文县天池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21]
陇东、中黄土高原
陇东、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历史上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建立过炎黄子孙的家园,亿万年地壳变迁和历代战乱,灾害侵蚀,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尤其是定西中部地区成了中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但陇东、中黄土高原蕴含有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21]
甘南高原
甘南高原——甘南草原甘南高原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200米,是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21]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几百公里不等。河西走廊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21]
祁连山地
祁连山地——祁连雪山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m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面。[21]省内最高点为祁连山主峰团结峰,海拔5827米。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
河西走廊以北地,东西长6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地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急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一块块山间平原,是难以耕作之地,人烟稀少,能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21]
甘肃省总土地面积约为45.44万平方公里(据国务院勘界结果为42.5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7位,折合6.8亿亩。山地多,平地少,全省山地和丘陵占总土地面积的78.2%。
甘肃省土地利用状况图全省土地利用率为56.93%,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8681.4万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2.05%,包括沙漠、戈壁、高寒石山、裸岩、低洼盐碱、沼泽等。总量为4544.02万多公顷,人均占有量2公顷,居全国第5位;除沙漠、戈壁、沼泽、石山裸岩、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难以直接利用的土地外,尚有2731.41万公顷土地可用于生产建设,占土地总面积的60.11%。各种林地资源面积396.65万公顷,有白龙江、洮河、祁连山脉、大夏河等地的成片原始森林,森林中的野生植物达4000余种,其中有连香树、水青树、杜仲、透骨草、五福花等珍贵植物;野生动物中列入国家稀有珍贵动物的达54个种或亚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野马、野骆驼、野驴、野牦牛、白唇鹿等。各类草地资源面积1575.29万公顷,占土地资源总面积的34.67%,其中天然草地1564.83万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99.34%,是中国主要的牧业基地之一。
甘肃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矿业开发已成为甘肃的重要经济支柱。境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截至2006年底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含亚矿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74%。甘肃省查明矿产资源的矿种数有97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5种、非金属矿产53种、水气矿产2种。列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地891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大型矿床77个、中型202个、小型612个。据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通报(2005),在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中,甘肃省列全国第一位的矿产有10种,前五位的有25种,前十位的有49种。有亚洲最大的金矿——甘肃阳山金矿。阳山金矿累计探获黄金资源量308吨,是亚洲最大类卡林型金矿。据估算,阳山金矿已探明的黄金资源量潜在经济价值达500亿。
黄河上的刘家峡水库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水、黄河干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它直接入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河3个水系,有15条;年总地表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
全省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86.2亿立方米,纯地下水8.7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总量约294.9亿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m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黄河流域除黄河干流纵贯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条。该流域面积大、水利条件优越。但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长江水系包括省境东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水源充足,年内变化稳定,冬季不封冻,河道坡降大,且多峡谷,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724.15万千瓦,居中国第10位,可能利用开发容量1068.89万千瓦,年发电量为492.98亿度,水力发电量居中国第4位。
兰新铁路和风力发电机组甘肃省能源种类较多,除煤炭、石油、天然气外,还有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其中,石油可采储量为6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31.57亿立方米,集中分布在河西玉门和陇东长庆两油区。全省煤炭预测储量为1428亿吨,已探明125亿吨,保有资源储量120亿吨,煤炭资源集中分布于庆阳、华亭、靖远和窑街等矿区。
甘肃风能资源丰富,总储量为2.37亿千瓦,风力资源居全国第5位,可利用和季节可利用区的面积为17.66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省内部分山口地区,河西的瓜州素有“世界风库”之称。正在建设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千万千瓦级的超大型风电基地。
甘肃是中国太阳能最为丰富的三个区域之一,各地年太阳总辐射值大约为4800~6400兆焦/m³,其中河西西部、甘南西南部是中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按现有利用水平测算可开发资源量约为520万吨标准煤/年。[23]
康县花桥村甘肃是一个少林省区,据第七次甘肃省森林资源清查,全省林地面积1042.65万公顷,全省森林面积507.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1.28%;全省活立木总蓄积24054.88万立方米,森林蓄积21453.97万立方米。森林主要树种有冷杉、云杉、栎类、杨类以及华山松、桦类等。在全省活立木蓄积资源中,冷杉占52.9%,云杉占11.7%,栎类占26.9%,杨类、华山松、桦类只占8.5%。甘肃主要林区分布在白龙江、洮河、小陇山、祁连山、子午岭、康南、关山、大夏河、西秦岭、马山等处。
草场主要分布在甘南草原、祁连山地、西秦岭、马山、崛山、哈思山、关山等地,这些地方海拔一般在2400~4200米之间,气候高寒阴湿,特别是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牧草生长季节短,枯草期长;这类草场可利用面积为427.5万公顷,占全省利用草场总面积的23.84%,年平均鲜草产量4100公斤/公顷,总贮草量约175亿公斤,平均牧草利用以50%计,约可载畜600万羊单位。
粮食作物品种有冬小麦、春小麦、大麦、玉米、青稞、荞麦、糜谷、高粱、水稻、洋芋和豆类等20余种,其中小麦是主体作物,分布遍及全省,约占全省粮食作物的一半以上。
经济作物主要品种有棉花、油料、蓖麻、芝麻、甜菜、苏子、向日葵、大蒜、茶叶、烟草、啤酒花等十几种。果树资源有1000多个品种,其中桃、梨、杏、李、柿、枣、柑桔的品种有480个。
两当云屏三峡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主要资源有7大类:油料植物有100多种,如文冠果(木瓜)、苍耳、沙蒿、水柏、野核桃、油桐等;纤维和造纸原料植物约近百种,如罗布麻、浪麻、龙须草、马莲、芨芨草等;淀粉及酿造类植物有20多种,如橡子、沙枣、蕨根、魔芋、沙米、土茯苓等;野生化工原料及栓皮类有20多种,如栓皮栎、五倍子、槐等;野生果类100多种,如中华猕猴桃、樱桃、山葡萄、枇杷、板栗、沙棘等;野生药材951种,有大黄、当归、甘草、红黄芪、锁阳、肉苁蓉、天麻等;特种食用植物10多种,其中比较名贵的野生植物有发菜、蕨菜、木耳、蕨麻、黄花菜、地软、羊肚、蘑菇、鹿角菜等。甘肃是全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现有药材品种9500多种,居全国第二位。主要经营的药材有450种,如当归、大黄、党参、甘草、红芪、黄芪、冬虫草等,特别是“岷当”、“纹党”产量大、质量好,是闻名中外的出口药材。[24]
甘肃的野生动物(13)主要畜种禽种:甘肃养殖的牲畜主要有马、驴、骡、牛、羊、骆驼等。甘肃养马历史悠久,远在公元前100多年的汉武帝时期,西北边境设有官马场36处。民间养马亦较繁盛。自汉以来,一直是中国养马业的重地。建国后,还先后引进和改良了阿尔登、整顿河、卡拉巴依马等品种,养马、驴、牛等得到了发展。禽种,除对静宁鸡、太平鸡、临洮鸡等杂交改良外,现主要有来航鸡、澳洲黑、芦花洛克、洛岛红、科尼什、新汉、狼山鸡等优良品种。水禽有北京鸭、麻鸭、中国白鹅、灰鹅和狮头鹅等品种。
野生动物资源:甘肃境内共有野生动物650多种。其中:两栖动物24种,爬行动物57种,鸟类441种,哺乳动物137种。这些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陇南市的文县、武都、康县、成县、两当等地。文县让水河、丹堡一带,已列为全国第十三号自然保护区,出产大熊猫、金丝猴、麝、猞猁、雪豹等世界珍贵动物,并对梅花鹿、马鹿、麝进行人工饲养。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稀有珍贵动物有90多种,其中属一类保护的24种,二类保护的24种,三类保护的4011种。
人口
2021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2490.0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27.9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33%,比上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4.16万人,出生率为9.68‰;死亡人口20.61万人,死亡率为8.2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2‰。[13]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截止2020年11月1日甘肃省常住人口25019831(人)。[25]
民族
甘肃的裕固族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汉族人口为2316.4756万人,占90.57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41.0498万人,占9.43%。在少数民族中,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族、藏族、东乡族、土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撒拉族、哈萨克族、满族等16个民族,此外还有38个少数民族成份。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3个特有少数民族。从分布情况来看,回族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散居在兰州、平凉、定西等地市;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东、中段地区;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裕固族、蒙古族、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中、西段地区。[26]
宗教
佛教甘肃有五种宗教:伊斯兰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其中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信仰的人口较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主要是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哈萨克族;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有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在各民族中都有信仰,但人数不多。[26]
省委书记:胡昌升[14]
省委副书记:任振鹤[27][28]
省委秘书长:张伟[29]
省长:任振鹤[30]
副省长:程晓波、张锦刚、赵金云(女)、李刚、雷思维、黄瑞雪、陈得信[31]
秘书长:张伟文[32]
主任:胡昌升
副主任: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藏族)、马廷礼(回族)、胡焯、李沛兴、俞成辉、戴超[31]
主席:庄国泰[33]
副主席:何伟、马文云、王锐、郭承录、尚勋武、贠建民、郭天康、霍卫平、刘仲奎[33]
秘书长:王建太[33]
敦煌莫高窟和月牙泉(22)
2021年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0243.3亿元,比上年增长6.9%,两年平均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第二产业增加值3466.6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5412.0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32∶33.84∶52.8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046元,比上年增长7.3%。
2021年全年全省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2852.9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7.9%。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0%。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1.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6.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8.1%。[13]
黄河之都 魅力兰州(22)
2021年全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267.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8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3.4万公顷,增加3.2万公顷。中药材种植面积29.2万公顷,增加0.5万公顷。果园面积32.8万公顷,增加0.2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6.3万公顷,减少1.3万公顷。
2021年全年粮食产量1231.5万吨,比上年增产2.4%。其中,夏粮产量329.9万吨,增产2.7%;秋粮产量901.6万吨,增产2.4%。
2021年全年蔬菜产量1655.3万吨,比上年增产12.0%。中药材产量131.5万吨,增产6.7%。园林水果产量539.1万吨,增产12.1%。
2021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34.0万吨,比上年增长23.1%。牛奶产量66.6万吨,增长15.8%。年末牛存栏512.8万头,增长6.4%;牛出栏246.9万头,增长8.0%。羊存栏2439.5万只,增长11.3%;羊出栏2105.4万只,增长21.2%。生猪存栏685.1万头,增长10.1%;生猪出栏845.0万头,增长27.2%。[13]
2021年全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2849.8亿元,比上年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7.5%;集体企业下降7.2%,股份制企业增长9.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1.0%;私营企业增长16.2%。分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增长6.0%,省属企业增长8.1%,省以下地方企业增长14.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0.4%,重工业增长8.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9.3%,制造业增长7.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7%。
2021年年末全省发电装机容量6152.4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9.5%。其中,火电装机容量2308.9万千瓦,增长0.03%;水电装机容量967.2万千瓦,增长1.0%;风电装机容量1724.6万千瓦,增长25.6%;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45.8万千瓦,增长16.7%。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516.5亿元,比上年增长81.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383.3亿元,增长8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10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3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9%。
2021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25.9亿元,比上年增长0.9%。年末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374个,比上年末增加402个。[13]
天水麦积山石窟(14)
服务业
2021年全年全省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63.4亿元,比上年增长9.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71.5亿元,增长11.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60.6亿元,增长12.1%;金融业增加值911.6亿元,增长0.5%;房地产业增加值580.8亿元,增长5.8%。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2.5%。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09.2亿元,增长10.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27.9亿元,增长13.5%。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3567.2亿元,增长11.0%;餐饮收入额469.9亿元,增长12.4%。
2021年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1%,烟酒类增长11.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6.2%,化妆品类增长7.5%,金银珠宝类增长38.4%,日用品类增长26.7%,书报杂志类增长54.1%,中西药品类增长6.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2.2%,汽车类增长2.3%。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24.8%。
2021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490.9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出口96.9亿元,增长13.2%;进口394.0亿元,增长32.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24.4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占全省外贸总值的45.7%。其中,出口26.6亿元,增长9.8%;进口197.8亿元,增长33.9%。
2021年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36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085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3%。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4015万美元,增长18.9%。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43882万美元,下降9.6%。
多彩土地--张掖丹霞地质公园(12)
固定资产
2021年全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1%。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9.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0.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2%。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1%。
2021年全年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5.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80.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下降0.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6.0%。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2.6%,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4.7%。房屋施工面积13197.6万平方米,增长16.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9337.4万平方米,增长19.3%。在房屋施工面积中,房屋新开工面积3369.8万平方米,下降4.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553.4万平方米,下降2.6%。房屋竣工面积1463.1万平方米,增长66.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074.6万平方米,增长64.1%。商品房销售面积2224.1万平方米,增长13.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118.4万平方米,增长13.7%。
财政金融
2021年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税收收入667.4亿元,增长17.5%;非税收入334.4亿元,增长9.1%。从主体税种看,国内增值税303.3亿元,增长16.6%;企业所得税80.1亿元,增长24.3%;个人所得税24.0亿元,增长16.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25.9亿元,下降3.3%。
2021年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614.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7%,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2546.4亿元,增长7.7%。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3905.3亿元,增长7.9%,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730.4亿元,增长8.2%。
2021年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34家,比上年末减少1家。其中,仅发A股上市公司32家,仅发H股上市公司1家,同时发A、H股上市公司1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3146.3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全年A股上市公司累计融资64.3亿元。
2021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6%;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74.6亿元,增长4.0%。[13]
马踏飞燕 | 敦煌莫高窟民俗 | 肃南裕固族风情 | 肃北蒙古族风情 | 阿克塞风俗 |
天祝藏区风情 | 雷台奇观 | 古酒泉传奇 | 嘉峪关传说 | 桥湾人皮鼓 |
玉门关 | 古阳关 | 民间筵悦 | 伏羲文化 | 大地湾文化 |
佛公娇 | 万紫山 | 渗金寺 | 拉卜楞寺 | 临夏清真寺 |
崆峒山 | 王母宫山 | 公刘庙 | 菩萨山 | 陇剧 |
太平鼓 | 羊皮筏 | 甘肃花儿 | 陇东皮影 | 窑洞民居 |
崆峒武术 | 马社火 | 参考资料: |
特色美食
清汤牛肉面
甘肃旅游景点分布兰州清汤牛肉面俗称“牛肉面”,是兰州著名的风味小吃和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被当地人誉为兰州的麦当劳。兰州牛肉面创始于光绪年间,系回族老人马保子。牛肉面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兰州牛肉面有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子油红)、四绿(香菜绿)、五黄(面条黄亮)五大特点。面条根据粗细可分为大宽、宽、细、二细、三细、毛细、韭叶子等种类。面条用手工现场拉成,一碗面不到两分钟即可做好,再浇上调好的牛肉面汤、白萝卜片,调上辣椒油、蒜苗、香菜。
百花全鸡
这也是用发菜作配料的名菜。用一只肥母鸡,取下鸡脯,鸡里脊,加脂肉剁成细泥,加水、蛋清、精盐,搅成鸡茸。剩下部分加葱、姜、精盐上笼蒸烂取出,留头、爪、翅膀,将其余的肉切成五分大的片铺在鱼盘中。另将菠菜、发菜、蒸熟的蛋黄分别制成细末。这时,将鸡茸抹在盘内铺的鸡片上做成菱形块(也可做成其它图案)将菠菜、发菜、蛋黄这四种碎末整齐地撒在鸡茸上。将鸡头用刀劈开摆在鱼盘前端,鸡爪去尖按鸡形摆在鱼盘的兰州牛肉面另一端,翅膀摆在两边。上笼蒸十分钟,勾流水芡即成。这道菜操作精细,图案新颖,香嫩可口,清淡不腻。
浆水面
浆水,既可做清凉饮料,又能在吃面条时做汤。再加上葱花、香菜调味.更是脍炙人口。所以,兰州、定西、天水、临夏等地的群众,都喜欢吃浆水面。浆水有清热解暑之功效。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碗浆水,或者吃上一碗浆水面,立即会感到清凉爽快,还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浆水对某些疾病也有疗效。有的高血压病患者经常吃一点芹菜浆水,能起到降低和稳定血压的作用。据说对肠胃和泌尿系统的某些疾病,浆水也有一定的疗效。有的医院,曾用浆水配合药物,治疗烧伤病人。浆水的制作也很简单。一般用芹菜、莲花菜、“小白菜及其他菜叶为料,煮熟以后加上发酵“引子”,盛在盆内盖好,用衣物闷上一天后即可食用。
面皮子
定西、武威酿皮子是面粉制的食品,色泽晶莹黄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细的长条状食品,再加上精心酿制香醋、蒜汁、辣椒油、精盐等调料即可食用。其作法是将优质面粉加水和成硬团,然后
在清水中揉搓,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分离。面粉中的蛋白质俗称面筋,被分离出来以后另行放置。游离水中的淀粉,待其沉淀于容器底部后,将上面的清水倒去,再加入适量的食用蓬灰,调成稀糊状,随即舀人大平舌尖上的甘肃(28)底盘中,上笼蒸熟,切成薄片,随碗搭配极受人们喜爱,食用者非常普遍。在凉州城里,几乎每街都有卖的,为数亦不少。酿皮子价廉物美,其味酸辣凉爽,柔韧可口,是一种大众化的地方风味食品。
凉州还有一种“高担酿皮”,据说制作者过去在街头挑担出售,因其担子特别高而得名。高担酿皮的制作和普通酿皮稍有差异,主要是蒸制过程中不加入食碱,不提取面筋,所以,柔劲较强。另外,其成品色泽不是黄亮,而呈灰白。所用调料亦更精致而周全,有的在食用时还加入少许黄瓜丝或豆芽,因而在酿皮中独树一帜,被人们视为名品。
糊锅
糊锅糊锅是酒泉的特色小吃。 酒泉最具代表性的小吃应该就算“糊锅”了,尤其是老酒泉人最爱吃,卖糊锅的店主在店门口架上一口大锅,汤料用鸡汤,投入蚕豆粉汁,成糊状,再加蚕豆粉制成的粉块、粉条、以及鸡丝、肉片,再把炸好的大麻花掰成麻花瓣,放入配好的汤中即成,其味鲜香,突出姜与胡椒的辣味。
马踏飞燕 | 敦煌莫高窟民俗 | 肃南裕固族风情 | 肃北蒙古族风情 | 阿克塞风俗 |
天祝藏区风情 | 雷台奇观 | 古酒泉传奇 | 嘉峪关传说 | 桥湾人皮鼓 |
玉门关 | 古阳关 | 民间筵悦 | 伏羲文化 | 大地湾文化 |
佛公娇 | 万紫山 | 渗金寺 | 拉卜楞寺 | 临夏清真寺 |
崆峒山 | 王母宫山 | 公刘庙 | 菩萨山 | 陇剧 |
太平鼓 | 羊皮筏 | 甘肃花儿 | 陇东皮影 | 窑洞民居 |
崆峒武术 | 马社火 | 参考资料: |
2021年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421.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7.2%,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62.2万辆,增长7.4 %。民用轿车保有量187.5万辆,增长7.4%,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67.9万辆,增长7.8%。
铁路名称 | 起点 | 终点 |
---|---|---|
高速铁路 | ||
兰新高速铁路 | 兰州 | 乌鲁木齐 |
徐兰高速铁路 | 徐州 | 兰州 |
银西高速铁路 | 银川 | 西安 |
京兰客运专线(在建) | 北京 | 兰州 |
快速铁路 | ||
兰渝铁路 | 兰州 | 重庆 |
兰成铁路(在建) | 兰州 | 成都 |
普速铁路 | ||
陇海铁路 | 兰州 | 连云港 |
兰新铁路 | 兰州 | 乌鲁木齐 |
包兰铁路 | 包头 | 兰州 |
兰青铁路 | 兰州 | 西宁 |
宝中铁路 | 宝鸡 | 中卫 |
宝成铁路 | 宝鸡 | 成都 |
干武铁路 | 干塘 | 武威 |
红会铁路 | 白银 | 红会 |
嘉镜铁路 | 嘉峪关 | 镜铁山 |
嘉策铁路 | 嘉峪关 | 策克口岸 |
敦煌铁路 | 柳沟 | 敦煌 |
清绿铁路 | 清水 | 绿园 |
西平铁路 | 西安 | 平凉 |
天平铁路 | 天水 | 华亭 |
敦格铁路(在建) | 敦煌 | 格尔木 |
参考资料:[34] |
铁路名称 | 起点 | 终点 |
---|---|---|
高速铁路 | ||
兰新高速铁路 | 兰州 | 乌鲁木齐 |
徐兰高速铁路 | 徐州 | 兰州 |
银西高速铁路 | 银川 | 西安 |
京兰客运专线(在建) | 北京 | 兰州 |
快速铁路 | ||
兰渝铁路 | 兰州 | 重庆 |
兰成铁路(在建) | 兰州 | 成都 |
普速铁路 | ||
陇海铁路 | 兰州 | 连云港 |
兰新铁路 | 兰州 | 乌鲁木齐 |
包兰铁路 | 包头 | 兰州 |
兰青铁路 | 兰州 | 西宁 |
宝中铁路 | 宝鸡 | 中卫 |
宝成铁路 | 宝鸡 | 成都 |
干武铁路 | 干塘 | 武威 |
红会铁路 | 白银 | 红会 |
嘉镜铁路 | 嘉峪关 | 镜铁山 |
嘉策铁路 | 嘉峪关 | 策克口岸 |
敦煌铁路 | 柳沟 | 敦煌 |
清绿铁路 | 清水 | 绿园 |
西平铁路 | 西安 | 平凉 |
天平铁路 | 天水 | 华亭 |
敦格铁路(在建) | 敦煌 | 格尔木 |
参考资料:[34] |
高速公路
京藏高速公路 | 青兰高速公路 | 连霍高速公路 | 福银高速公路 | 兰海高速公路 |
张汶高速公路 | 定武高速公路 | 柳格高速公路 | 十天高速公路 | 平绵高速公路 |
兰州机场高速公路 | 兰郎高速公路 | 陇渭高速公路 | 金永高速公路 |
重要公路枢纽:兰州、定西、天水、武威、张掖、平凉—庆阳、酒泉—嘉峪关、陇南等。
京藏高速公路 | 青兰高速公路 | 连霍高速公路 | 福银高速公路 | 兰海高速公路 |
张汶高速公路 | 定武高速公路 | 柳格高速公路 | 十天高速公路 | 平绵高速公路 |
兰州机场高速公路 | 兰郎高速公路 | 陇渭高速公路 | 金永高速公路 |
兰州航空口岸;
地区 | 机场 | 级别 | 状态 | ICAO | IATA | 备注 |
---|---|---|---|---|---|---|
兰州市 |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 | 4E | 使用中 | ZLLL | LHW | |
酒泉市 | 敦煌莫高机场 | 4D、兼顾4E | 使用中 | ZLDH | DNH | |
嘉峪关市 | 嘉峪关机场 | 4C | 使用中 | ZLJQ | JGN | |
张掖市 | 张掖甘州机场 | 4C | 使用中 | ZLZY | YZY | 军民合用 |
金昌市 | 金昌金川机场 | 4C | 使用中 | ZLJC | JIC | |
陇南市 | 陇南成县机场 | 4C | 使用中 | / | LNL | |
定西市 | 定西临洮机场 | / | 使用中 | / | / | 军用 |
庆阳市 | 庆阳西峰机场 | 4C | 使用中 | ZLQY | IQN | |
天水市 | 天水麦积山机场 | 3C | 使用中 | ZLTS | THQ | 军民合用 |
天水中梁机场 | 4C | 迁建 | / | / | ||
甘南州 | 甘南夏河机场 | 4C | 使用中 | ZLXH | JXH | |
参考资料:[35] |
地区 | 机场 | 级别 | 状态 | ICAO | IATA | 备注 |
---|---|---|---|---|---|---|
兰州市 |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 | 4E | 使用中 | ZLLL | LHW | |
酒泉市 | 敦煌莫高机场 | 4D、兼顾4E | 使用中 | ZLDH | DNH | |
嘉峪关市 | 嘉峪关机场 | 4C | 使用中 | ZLJQ | JGN | |
张掖市 | 张掖甘州机场 | 4C | 使用中 | ZLZY | YZY | 军民合用 |
金昌市 | 金昌金川机场 | 4C | 使用中 | ZLJC | JIC | |
陇南市 | 陇南成县机场 | 4C | 使用中 | / | LNL | |
定西市 | 定西临洮机场 | / | 使用中 | / | / | 军用 |
庆阳市 | 庆阳西峰机场 | 4C | 使用中 | ZLQY | IQN | |
天水市 | 天水麦积山机场 | 3C | 使用中 | ZLTS | THQ | 军民合用 |
天水中梁机场 | 4C | 迁建 | / | / | ||
甘南州 | 甘南夏河机场 | 4C | 使用中 | ZLXH | JXH | |
参考资料:[35] |
2021年全年货物运输总量76109.6万吨,比上年增长13.2%;货物运输周转量2887.4亿吨公里,增长14.7%。旅客运输总量15634.3万人次,下降41.7%;旅客运输周转量355.5亿人公里,下降11.0%。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完成旅客吞吐量147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2%;货邮吞吐量7.9万吨,增长5.4%。年末全省铁路营业里程4679.9公里,增长5.1%;公路里程15.7万公里,增长0.4%,其中等级公路15.2万公里,增长0.6%。[13]
兰州大学
2021年全省共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9家。全年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618项,其中,基础理论456项,应用技术类成果1140项,软科学成果22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0项。专利授权量26056件,增长24.1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253件,增长55.81%。有效发明专利10164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06件。共签订技术合同10177项,增长37.47%;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80.44亿元,增长20.28%。
2021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97万人,在学研究生5.47万人,毕业生1.28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17.98万人,在校生61.34万人,毕业生14.0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39万人,在校生20.22万人,毕业生5.2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7.18万人,在校生51.52万人,毕业生17.11万人。初中招生30.53万人,在校生88.48万人,毕业生29.40万人。普通小学招生33.13万人,在校生202.50万人,毕业生30.74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36万人,在校生2.20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7.03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7.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5.3%。[13]
院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所在地 |
---|---|---|
武警指挥学院兰州分院 | 中央军委 | 兰州 |
序号 | 院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所在地 | 备注 |
---|---|---|---|---|
1 | 兰州大学 | 教育部 | 兰州 | 双一流[36]、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111计划 |
2 | 西北民族大学 | 国家民委 | 小211工程 | |
3 | 兰州理工大学 | 甘肃省人民政府 | 小211工程、2011计划 | |
4 | 兰州交通大学 | 小211工程 | ||
5 | 甘肃农业大学 | 小211工程 | ||
6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原:甘肃中医学院 | ||
7 | 西北师范大学 | 小211工程 | ||
8 | 兰州城市学院 | |||
9 | 兰州财经大学 | 原:兰州商学院 | ||
10 | 甘肃政法学院 | |||
11 | 兰州文理学院 | |||
12 | 兰州工业学院 | |||
13 | 天水师范学院 | 天水 | ||
14 | 河西学院 | 张掖 | ||
15 | 陇东学院 | 庆阳 | ||
16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 甘南 | ||
17 | 甘肃医学院 | 平凉 | 原: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
18 |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 甘肃省教育厅 | 兰州 | 独立学院 |
19 |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 |||
20 |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 |||
21 |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 | |||
22 |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 |||
参考资料: |
序号 | 院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备注 | |
---|---|---|---|---|
01 |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省人民政府 | 兰州 | |
02 |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
03 |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 | |||
04 |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
05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 |||
06 |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
07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 |||
08 |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 | 甘肃省教育厅 | 民办 | |
09 |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省人民政府 | 天水 | |
10 |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
11 |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
12 | 武威职业学院 | 武威 | ||
13 |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
14 | 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 嘉峪关 | ||
15 |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 酒泉 | ||
16 |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 金昌 | ||
17 |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 白银 | ||
18 |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定西 | 甘肃中医药大学[37]定西校区 | |
19 |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张掖 | ||
20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陇南 | ||
参考资料: |
院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所在地 |
---|---|---|
武警指挥学院兰州分院 | 中央军委 | 兰州 |
序号 | 院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所在地 | 备注 |
---|---|---|---|---|
1 | 兰州大学 | 教育部 | 兰州 | 双一流[36]、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111计划 |
2 | 西北民族大学 | 国家民委 | 小211工程 | |
3 | 兰州理工大学 | 甘肃省人民政府 | 小211工程、2011计划 | |
4 | 兰州交通大学 | 小211工程 | ||
5 | 甘肃农业大学 | 小211工程 | ||
6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原:甘肃中医学院 | ||
7 | 西北师范大学 | 小211工程 | ||
8 | 兰州城市学院 | |||
9 | 兰州财经大学 | 原:兰州商学院 | ||
10 | 甘肃政法学院 | |||
11 | 兰州文理学院 | |||
12 | 兰州工业学院 | |||
13 | 天水师范学院 | 天水 | ||
14 | 河西学院 | 张掖 | ||
15 | 陇东学院 | 庆阳 | ||
16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 甘南 | ||
17 | 甘肃医学院 | 平凉 | 原: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
18 |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 甘肃省教育厅 | 兰州 | 独立学院 |
19 |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 |||
20 |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 |||
21 |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 | |||
22 |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 |||
参考资料: |
序号 | 院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备注 | |
---|---|---|---|---|
01 |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省人民政府 | 兰州 | |
02 |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
03 |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 | |||
04 |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
05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 |||
06 |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
07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 |||
08 |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 | 甘肃省教育厅 | 民办 | |
09 |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省人民政府 | 天水 | |
10 |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
11 |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
12 | 武威职业学院 | 武威 | ||
13 |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
14 | 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 嘉峪关 | ||
15 |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 酒泉 | ||
16 |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 金昌 | ||
17 |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 白银 | ||
18 |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定西 | 甘肃中医药大学[37]定西校区 | |
19 |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张掖 | ||
20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陇南 | ||
参考资料: |
2021年年末全省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43%,比上年末提高0.12个百分点;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49%,提高0.08个百分点。
2021年年末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5784个。其中医院699个,医院中有综合医院363个,中医医院116个,专科医院16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397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98个,卫生院1359个,村卫生室1630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5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9个,卫生监督所(中心)98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308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9.8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99万人,注册护士9.03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8.20万张。其中,医院14.25万张,卫生院2.88万张。
2021年全省共有体育场地7.40万个,体育场地面积4748.9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0平方米。全年体育获得各类奖牌66枚,其中金牌19枚。[13]
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3.25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3.9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28.2万人,其中,省外输转212.7万人,省内输转315.5万人。
2021年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66元,比上年增长8.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87元,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3元,增长10.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3.17,比上年缩小0.10。
2021年全年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456元,比上年增长7.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757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206元,增长12.9%。全省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9%,其中城镇为29.3%,农村为30.9%。
2021年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02.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9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87.89万人,减少0.2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87.1万人,减少3.3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2.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14.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6.08万人,增加8.72万人。年末全省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6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78.74万人,增加14.10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43.65万人,增加6.5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50.7万人,增加16.7万人。
2021年年末全省共有32.6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43.7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2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2021年年末全省共有各类社区综合服务机构和设施5557个。其中,社区服务指导中心8个,社区服务中心551个,社区服务站4627个,社区专项服务机构和设施371个。共有社区养老照料机构和设施9182个。其中,未登记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129个,全托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608个,日间照料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789个,互助型社区养老设施5622个,其他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34个。[13]
截至2018年末,甘肃省农村贫困人口为12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5.8%,比上年下降3.9%。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87元,比上年增长10.3%。[38]
2021年全年全省水资源总量277.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114.0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2.2%。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40.2亿立方米,比上年末下降13.2%。全年总用水量110.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2%。其中,生活用水量10.0亿立方米,增长7.5%;工业用水量6.5亿立方米,增长4.8%;农业用水量82.3亿立方米,下降1.7%;生态用水量11.3亿立方米,增长5.6%。人均用水量442立方米,增长0.7%。
2021年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5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个。国家地质公园12个,省级地质公园24个。
2021年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5068.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4%。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4566.3万吨标准煤,增长1.8%。
2021年省内74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比例为95.9%。全年全省14个市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0.2%。省内监测的14个城市中,城市区域声环境评价(昼间)总体较好,14个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均为二级。
2021年全年全省平均气温为9.2℃,比上年增长0.4℃。年日照小时数2263.3小时,比上年增加92.3小时。年降水量433.2毫米,比上年减少73.3毫米。全省气象雷达观测站点8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0个。
2021年全省共有地震台站(点)390个,其中,有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站(点)16个,无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站(点)374个。
2021年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48.08万公顷,农作物成灾面积30.08万公顷。全年实际发生地质灾害162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215.1万元。
2021年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81起,比上年下降5.29%;死亡585人,下降5.03%;受伤477人,下降12.32%;直接经济损失1.43亿元,下降6.4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57人,下降16.18%;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67人,下降2.48%;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136人,下降34.30%;十二类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10.007人,下降6.7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