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梓镇

敬梓镇

车牌代码 粤P
所属地区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镇
中文名称 敬梓镇
面积 110.3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乡境原称径仔,因地势狭长而得名。后谐音改为敬梓。明清时属琴江都中镇社(约)。民国初属第六区,民国18(1929年)属第三区,民国34年属中正乡。建国初属第一区(附城),1952年5月属第二区(中坝),1958年10属中坝公社,1961年4月分立敬梓公社,1963年又并入中坝,1973年4月再度恢复敬梓公社,1983年9月撤社设区,1987年4月改称敬梓乡。   

自然地理

地势东北、西南较高,东南、西北较低,成径状河谷地形。北琴江(中坝河)经境内流向五华。东北部南村石门印为最高峰,海拔552米。林业和矿产资源丰富。其中洋高 锡矿,开采历史悠久,有一定规模; 水晶矿生产闻名全县。

经济发展

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全年投入 45万元,建设水利永久陂3座,修复被水毁陂头5座和7条农田灌溉道1300米。12月,投资30万元修复 甘田村水毁护河堤,保护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大力推广杂优系水稻种植,2007年全镇水稻播种面积17390亩,总产6550吨,杂优种值面积达98%以上。引导农民管理好原有 三华李,搞好优质水果的种植;大力发展养殖业,全镇生猪饲养量比上年增长21%,其中 中联村养殖户黄维浩养猪年产值50万元。全年生猪出栏4965头、1240吨。新造速生丰产桉1200多亩。大力扶持黄龙酒业扩大生产,促进产业发展。

2007年,敬梓镇全力加快经济发展,统筹协调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全镇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500万元,本级财政收入180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132元,比上年增长8.5%。

2014年,该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3亿元,比增13%,其中,工业总产值1.7亿元,比增11.2%,农业总产值1.32亿元,比增10.3%,第三产业总产值0.41亿元,比增15.2%;完成税收342万元,比增33.6%。其中国税188万元,地税154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6925元,比增8%。

招商引资

  2007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商对热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加强柑坑电站和牛牯颈电站管理,确保电站安全生产;充分利用水资源丰富优势,引资开发小水电站,年内,洋高吉水电站于8月竣工投产,敬南电站施工建设。民营经济继续发展壮大,全年引资180万元在中联村兴办中联塑料厂和洗泥场,投产后每年可创税费30万元;充分利用丰富的石材资源,与另2个开发商(冯坑村石场、田头石场)签订开发花岗岩石的合同。

乡镇企业

  2007年,全镇乡镇企业以小水电站为主,有牯颈水电站,装机900千瓦;柑坑水电站,装机320千瓦;吉水电站,装机800千瓦,合计 年发电量 470万千瓦时,产值170万元。全镇年 工业总产值5800万元。

财税金融

  2007年,加大税收征收力度,加强后续 财源建设。全年完成国地税180万元,其中国税110万元, 耕地占用税和契税6万元,生猪税14万元。敬梓 农村信用社 存款余额突破2000万元, 贷款余额1450 万元。

个体私营经济

  2007年,全镇有个体私营户240户,从业人员370人,经营销售额30万元,上缴税收26万元,上交工商费16万元。主要行业有百货、餐饮、运输、建筑、机电维修等。

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方面积极筹集资金用于修复受毁的水利设施,全镇共修复陂头8座,修复水圳1300米,确保农业生产正常进行。交通方面加快村道硬底化建设,至年底,完成柑坑村委通往黄小塘自然村3.1公里, 扬眉村4.6公里、冯坑段 3公里村道硬底化建设,正联村、 甘田村、洋 高村等村硬底化建设动工建设。墟镇建设年内,重新对敬梓、中联2个集墟进行规划建设,中联墟紫五公路两边的 排水沟建设已全部疏通建成,敬梓墟上 横街道路于2007年8月铺上水泥路面,在墟镇设立垃圾集中堆放点,组织人员按时清理垃圾,改善墟镇环境。联和、中联、柑坑、敬梓等村道装上路灯,面貌焕然一新。

人口与计生

  2007年,敬梓镇按照二类镇的要求,严格执行县委出台的计生层级动态责任管理制度,加大计生经费投入、完善 信息化管理和健全 利益导向机制,全年共投入4万多元完善村级计生“三栏两室一校”等基础设施建设,人口与计生工作水平明显提高。2007年,全镇完成“四术”488例,人口 出生率13.52‰, 计划生育率81.88%, 自然增长率8.2‰。人口计划目标与各项指标达到上级要求,通过市计生委的年终考核。

教育事业

  学校危房改造全面铺开,敬梓中学、甘田小学、陂头小学、中心小学D级危房改造动工建设,冯坑小学改造完成。敬梓小学、冯坑小学、洋头小学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和外出乡贤的支持,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2007年,全镇有中学1所,小学14所,有中学教职工80人、小学教职工163人,在校中学生1350人、小学生3594人。敬梓中学考入 普通高中的96人,升学率比上年提高23%。年内,敬梓中学黄礼锋,敬梓小学钟春霞、彭祖鹏等3名教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文体广电

  镇内设有文化站、广播站,老人活动中心,13个行政村有文化室、电教室。体育活动场地有篮球场16个,乒乓球场6个。2007年12月,镇代表队参加 紫金县第六届运动会篮球、象棋项目比赛,取得较好成绩。继续完善农村 通信网络,扩大 网络覆盖面。年内,冯坑村在省级“村村通”工程支持下,安装上电视 卫星天线,使村民收看到电视节目,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卫生保健

  2007年,敬梓卫生院有门诊部10个,村卫生站27间,共有医务人员32人,其中乡村医卫人员27人。卫生院有病床12张,有X光机等医疗设备。积极扩大 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全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508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0%,使 合作医疗受益面进一步扩大。积极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敬梓卫生院新的医务大楼已经动工兴建,加快农村药品“两网”建设。

社会事务

  努力提高 社会保障水平,做好双拥、 优抚安置等工作。2007年,全镇有五保户115户、 特困户69户,定为 低保户651户,按每人每月发给基本生活费35元,全年发救灾 救济金10余万元。做好 灾后重建家园工作,全镇水毁房屋72户,上级每户补助0.9万元,全部于春节前住进新房。完成征兵任务10名。

综合治理

  认真落实社会综合治理责任制,严厉打击“ 两抢一盗”、 吸毒贩毒、“ 六合彩” 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落实信访责任制,积极解释政策、化解矛盾。全年共接访群众25人(次),接访投诉案件6起,调处率83%。发生 治安案件11宗,破案11宗;解决群众纠纷16宗。年内,敬梓镇被县 综治委评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镇。

人民生活

  年内实现农村人均纯收入4132元,比上年增长8.5%;已参加筹资入股市高新区的行政村实现资金返还,村级经济进一步脱贫。2007年,全镇共为中小学贫困学生402人, 免学费14.38万元。

民主法制建设

  全年共办理 人大代表议案10件,已办理8件。群众来信来访6件,已办理6件。镇人大代表 民主评议团对中心小学、卫生院2个单位进行 行风评议,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法制建设,重视维稳工作,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加强信访工作,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抓好禁毒、消防和安全生产等工作,构建综治工作长效机制,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名胜

   黄海龙将军祠位于 中联村,始建于1014年,为县级保护文物。镇内还有敬梓新寨宋屋,清代岭南才子 宋湘祖坟“卧狮摇铃”、敬梓村鹅山顶 新石器时代 古村落遗址和中联圩附近的三谷围等景点。   敬梓温泉位于 琴江河床东侧河滩上,水温达50~65℃,可供开发利用的热水量约3000吨/日左右(参见本书 《旅游资源》)。

困难与问题

  1.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薄弱,农民增收主要靠外出务工,财税收支面临较大的缺口;   2.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