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港乡

枫港乡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中文名 枫港乡
车牌代码 赣E
外文名 FenggangTownship
行政区类别
政府驻地 上高村
著名景点 杜鹃花
学校 枫港初中、禾山初中、枫港小学
邮政区码 335106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建国前分属枫港、绕城二乡。

1950年分属大淮、生产、枫港乡。

1952年分属九区新建、生产和三区南坪、枫港、大淮、坪等乡。

1956年为生产、枫港两乡。

1958年为超英公社。

1959年改称枫港公社。

1962年分为枫港、大淮两公社。

1963年分为枫港、大淮两公社。

1984年改社为乡。

2006年4月,由原枫港乡与禾山乡合并建制,统称枫港乡。

行政区划

辖枫港、上高、下高、白家圩、李湾、前湾、前墩、傅家弄、西坪、兰家庄、坝溪徐家、坝溪王家、号嘴、南坪、墩坪、大淮、石溪、程坊、禾山、增产、后塘、迁移、牌头、涂坊、岭上、大屋、河源、大都、王家、阮家2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下设175个村小组。

辖区总面积88平方千米。其中陆地79.62平方千米,占93.67%;水域5.38平方千米,占6.3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87.6人。[1]

经济发展

枫港乡枫港乡(4)耕地面积4.49万亩,其中水田4.1万亩,旱地0.39万亩,人均0.9亩,大部分为水浇地,以自然农业、畜禽业、水产业等为主要产业。农业经济作物以水稻、油菜、大豆、花生、棉花、芝麻为主。

投资693万元改善我乡道路交通、通讯设施,完成了硬化公路37.4公里,其中,村村通公路28.9公里,老建扶贫公路8.5公里。2009年,维修枫港至禾山,号咀至大淮等硪砂公路11.2公里,累计维修和养护硪砂路29.2公里。至今,我乡已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2009年,龙津大桥胜利竣工通车,余珠公路基本上全线贯通,全长达46公里。

生活习俗

饮食: 稻米为主食,面食甚少。
信仰: 居民大多信仰基督教和无信仰民众。
赶集: 逢农历含有2、5、8及年尾最后3天,为本乡集市日,延续至今。
婚庆: 婚庆主要集中在正月和年尾,由小看(订婚)和大看(大婚)组成,宴席在成婚当天举办。
寿庆: 寿宴多举办于周岁、幼学、弱冠及年过花甲以上的人群,通常和新居之喜、婚庆同办。
丧葬: 棺木土葬为主,统一下葬于本族墓地。
传统节日
春节: 正月初一,零点时分鸣礼炮、鞭炮开门,迎接新春,上香供奉祖先(基督教除外),换新衣,用完年饭,同村亲友之间登门相互道贺,谓之“拜年”。正月初二,已婚男子带领妻儿拜见岳父岳母,未婚男子则上门给娘舅拜年,未婚女子在家接待来客。正月初三, 上年亲友家庭如有丧逝者,戚友则在今天准备素烛、草纸等上门看望,俗称“拜大年” ,正常家庭,今日歇息,不准拜年。正月初四至十四:拜访姑妈、姑姑、叔叔、姐姐等长辈。
元宵: 正月十五,俗称“月半”或“上元日”,夜晚各家门前悬挂大红灯笼,室内所有灯具通明1小时,如遇儿童小孩上门“闹元宵” 主人家需予礼钱打赏,大吉大利。
清明: 三月清明节,各家携香烛酒馔,到郊外祖坟上祭扫,并对坟土作一番修整,俗称“扫墓”。
端午: 五月初五,俗称“五节”。蒸粽子,煮咸鸭蛋,各家以艾叶、菖蒲挂于门前以辟邪,节日前后乡邻均会举办龙舟友谊赛。
关皇: 五月十三,关皇日,纪念三国时期,关羽生辰。
中元: 七月十四,中元节,俗称”七月半“祭祖日,午后携带香烛酒馔,草纸等上坟祭拜,有”鬼节“之称。
中秋: 八月十五,各户购买月饼,花生,苹果等食品,中午合家设宴聚餐,月夜各家在堂前对月亮摆设月饼及其它果品,摆设完毕即鸣鞭炮,叫做“赏月”。儿童则搭瓦塔,用柴焚烧,谓之“烧塔”。
小年: 局部村庄在农历二十四,农历二十九(如遇二十九除夕则小年改为二十八)过小年,合家设宴,这日前后宰年猪,做年果,办年贷......好不热闹。
除夕: 腊月最后一天为“除夕”,当天家家户户,打扫卫生,张贴春联,中堂悬字画,晚上摆酒宴,鸣鞭炮,敬祖宗,献毕,合家团聚欢饮,谓之“吃年饭”。饭后,家长给小孩散压岁钱。事毕三更时放鞭炮关门,叫做“封门”。

词条图册

饮食: 稻米为主食,面食甚少。
信仰: 居民大多信仰基督教和无信仰民众。
赶集: 逢农历含有2、5、8及年尾最后3天,为本乡集市日,延续至今。
婚庆: 婚庆主要集中在正月和年尾,由小看(订婚)和大看(大婚)组成,宴席在成婚当天举办。
寿庆: 寿宴多举办于周岁、幼学、弱冠及年过花甲以上的人群,通常和新居之喜、婚庆同办。
丧葬: 棺木土葬为主,统一下葬于本族墓地。
传统节日
春节: 正月初一,零点时分鸣礼炮、鞭炮开门,迎接新春,上香供奉祖先(基督教除外),换新衣,用完年饭,同村亲友之间登门相互道贺,谓之“拜年”。正月初二,已婚男子带领妻儿拜见岳父岳母,未婚男子则上门给娘舅拜年,未婚女子在家接待来客。正月初三, 上年亲友家庭如有丧逝者,戚友则在今天准备素烛、草纸等上门看望,俗称“拜大年” ,正常家庭,今日歇息,不准拜年。正月初四至十四:拜访姑妈、姑姑、叔叔、姐姐等长辈。
元宵: 正月十五,俗称“月半”或“上元日”,夜晚各家门前悬挂大红灯笼,室内所有灯具通明1小时,如遇儿童小孩上门“闹元宵” 主人家需予礼钱打赏,大吉大利。
清明: 三月清明节,各家携香烛酒馔,到郊外祖坟上祭扫,并对坟土作一番修整,俗称“扫墓”。
端午: 五月初五,俗称“五节”。蒸粽子,煮咸鸭蛋,各家以艾叶、菖蒲挂于门前以辟邪,节日前后乡邻均会举办龙舟友谊赛。
关皇: 五月十三,关皇日,纪念三国时期,关羽生辰。
中元: 七月十四,中元节,俗称”七月半“祭祖日,午后携带香烛酒馔,草纸等上坟祭拜,有”鬼节“之称。
中秋: 八月十五,各户购买月饼,花生,苹果等食品,中午合家设宴聚餐,月夜各家在堂前对月亮摆设月饼及其它果品,摆设完毕即鸣鞭炮,叫做“赏月”。儿童则搭瓦塔,用柴焚烧,谓之“烧塔”。
小年: 局部村庄在农历二十四,农历二十九(如遇二十九除夕则小年改为二十八)过小年,合家设宴,这日前后宰年猪,做年果,办年贷......好不热闹。
除夕: 腊月最后一天为“除夕”,当天家家户户,打扫卫生,张贴春联,中堂悬字画,晚上摆酒宴,鸣鞭炮,敬祖宗,献毕,合家团聚欢饮,谓之“吃年饭”。饭后,家长给小孩散压岁钱。事毕三更时放鞭炮关门,叫做“封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