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台乡

龙台乡

人口 13882人(2008年末)
所属地区 武山县南部
中文名称 龙台乡
行政区类别 中国甘肃
外文名称 Longtaixiang
目录导航

乡镇介绍

龙台乡图册龙台乡图册(3)乡政府驻山羊坪村,距县城20千米。总耕地面积22663亩,人均1.7亩,粮食总产量3444吨,人均产粮244.8公斤,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78元。主要作物有小麦、洋芋、胡麻、油菜籽、蚕豆、蔬菜等。全乡区域面积为104.28平方公里,全乡地势西高东低,属西秦岭山脉,龙台山横亘全境,形成南北两个不同区域,南部为高寒阴湿山林区,北部为二阴山区,海拔在1860米至3110米之间,年降雨量在800左右,平均气温7.8℃,无霜期140—160天。全乡小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全乡现有正式干部职工39名,内设“一办两所三中心”。

基本介绍

乡内景观

中文名称: 龙台乡

外文名称: Longtaixiang

所属地区: 中国甘肃

下辖地区: 贾山村 山羊坪村 大庄村

电话区号: 0938

邮政区码: 741314

面积: 104平方公里

人口: 人口13882人(2008年年末)

著名景点: 慈云寺、 老君山

特产: 粉条、粉丝、粉皮

经济概况

龙台乡图册龙台乡图册(3)龙台乡北部有老君山森林公园,苍松翠柏,奇石飞瀑,堪称华山之险,峨眉之秀,是武山县主要风景区之一。北部有老君山森林公园,苍松翠柏,奇石飞瀑,堪称华山之险,峨眉之秀,是我县主要风景区之一。南部境内是小陇山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区,坐落着佛教圣地慈云寺,主持僧人通过化缘集资300多万元兴建了仿古佛教建筑群,其中藏经阁收藏经书30万册,为甘肃最大的藏经寺院之一。该寺周围有奇石怪松,珍禽异兽,茂林修竹,是修身养性的天然养吧。由于乡内四季分明 ,气候宜人,形成了南部林区悬冰未解,老君山旁杨柳含笑的自然景观。

养殖产业

行政区域

龙台乡图册龙台乡图册(2)自2000年来,龙台乡党委、政府坚持“发展抓项目、产业抓养殖、增收抓劳务、开发抓旅游”的发展思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势产业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平安龙台创建工作,努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持续、协调发展。劳务输出是全乡的支柱产业,全乡常年务工人员达3000人,劳务总收入达3800万元,同时培养锻炼出了一批创业典型人物,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全乡坚持“稳定市场,提高素质、注重效益”的原则,逐步走出了一条政府组织与群众自找门路相结合,计划输出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劳务产业带动全乡经济发展的致富路子,2009年被评为市级发展劳务经济示范乡镇。

名俗文化

我乡上河峪沿河地域宽广,水资源丰富,适宜养殖虹鳟、金鳟、七彩鲑等冷水鱼,该鱼种生长快、肉质细嫩鲜美,口感颇佳,在当地市场非常畅销,每公斤售价可达60-100元,经济效益可观。自2007年以来,我乡依托上河峪优质水资源和秦岭细鳞鲑自然保护区有利条件,先后投资新建了金水湾冷水鱼养殖小区、董庄冷水鱼养殖小区和腰庄冷水鱼养殖小区,截止目前在董庄上河峪流域建成冷水鱼养殖小区5处,占地30亩,年收入达50多万元。我乡发展的冷水鱼养殖业,已被当地群众形象的称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张绿色“银行卡”。

字自2010年以来,武山县龙台乡党委、政府抢抓“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机遇,充分利用该乡上河峪沿河地域宽广、水资源丰富,适宜养殖虹鳟、金鳟、七彩鲑等冷水鱼的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发挥地方资源优势,以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为方向,以助农增收为核心,着力发展农家乐、冷水鱼企业、生态旅游、传统文化传承“四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帮助下,已有6户农民从突出乡村的地域风情、传统文化优势着手,改进建设了农家乐。乡政府及时帮助贷款再建农家乐,争取到了妇女小额贷款用于扩大养鱼规模,改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冷水鱼养殖能够扩大再生产。自此以后,农家乐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收入,还有产品信息和市场信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成为农民了解市场的“窗口”,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各地游客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使农民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接轨。

冷水鱼养殖和农家乐既是发展的潜力,也是今后帮扶的重点。为了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龙台乡制定长期帮扶计划:将进一步树立品牌,引导冷水鱼企业打名优牌、生态牌、无公害牌,积极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向上争资、对内融资等工作。在建设用地、用电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全乡产业集群发展;由政府主导进行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投入资金,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收社会资金投入,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监管好每一个农家乐的细枝末节,强化对农家乐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服务素质和水平,提升服务品牌和形象。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给龙台乡的特色产业冷水鱼养殖增添了新的活力。在乡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帮扶下,冷水鱼场搞活了,农家乐搞火了,百姓的钱袋子鼓了,干群关系也更加和谐了。[1]

龙台秧歌

龙台乡现为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的一个乡,西向与武山县滩歌镇毗邻,东向与武山县四门镇相邻,南部与武山县沿安乡接壤,北部接壤武山县城关镇和洛门镇,东南部接壤武山县杨河乡。乡内有洛(门)马(力)公路通过,交通较为便利。

龙台乡下辖的行政村有:董庄村 沟门村 青山村 杨庄村 东沟村 贾山村 马年村 王山村 龙山村 大庄村 杨咀村 阳屲村 山羊坪村,其中龙台乡政府驻山羊坪村。

龙台贾山旋鼓

词条图册

龙台秧歌也叫“社火”,它是民间各种歌舞形式的总称,其广泛流行于天水城乡。每年春节期间,村村镇镇,城里城外,形成秧歌汇演的大阵势,非常热闹。  龙台秧歌中以打击乐伴奏或以民间小乐队伴奏的秧歌,主要有耍狮子、丑折子、耍马、龙船、小唱、快板、迎花灯等;龙台秧歌题材广泛,包括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也有些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传统戏剧故事。在天水市区流行的“夹板”、秦安的“腊花舞”、“十里亭”以及龙台秧歌“转娘家”、“过新年”,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龙台秧歌由来已久,通过龙台人的祖祖辈辈的口口相传,在经过后人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形成了丰富而又颇具地方特色的秧歌文化。龙台秧歌在2010年之前一般每四年举办一次,在举办前夕,村民们就自发地聚在一起练唱,积极地为如何更好地办好这场贾山秧歌出谋划策。龙台秧歌是伴随着欢乐过新春为主题展开的,一般在经过新年前夕农历腊月下旬至农历正月上旬约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之后于正月初七晚到邻村演出。在前期准备工作中,人们会通过全体村民选出秧歌总负责人,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与分工,举全村之力办好秧歌。  龙台秧歌的内容有:秧歌头三位,负责协调秧歌在演出期间的全面事务;烧香人员,负责秧歌到邻村演出前的各项安排和开场接待仪式;探马,负责秧歌演出人员带队与夜间领路工作;旦娃子,负责秧歌演出中的小唱表演;编导,负责秧歌演出的节目安排与人员调动;背鼓,负责背秧歌演出时的用具与台鼓;道具,负责秧歌演出时所需用具的管理,包括衣服、刀枪用具等;看庄人员,负责全庄在夜晚的安全巡逻;账务会长,协助秧歌头处理各项突发事务,并负责秧歌演出时支出与收入账务工作。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