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王高亮李侠
外文名 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forUndergraduates
开本 16开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 978-7-5115-1642-8
目录导航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案例导读]

  [心理知识讲坛]

  第一节 健康与心理健康

  一、现代人的健康观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心理健康的测定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一、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心理训练游戏]

  [心理测试]

  [思考题]

  第二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案例导读]

  [心理知识讲坛]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三、自我意识的作用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历史变迁中的大学生自我意识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四、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缺陷

  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养成

  一、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养成

  [心理训练游戏]

  [心理测试]

  [思考题]

  第三章 大学生的情绪与情感

  [案例导读]

  [心理知识讲坛]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述

  二、情绪的基本状态

  三、情感的种类

  四、情商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一、大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

  二、情绪和情感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三、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第三节 情绪控制与良好情绪的保持

  一、健康情绪的标志

  二、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

  三、学会应激的调适

  四、培养高级情感

  [心理训练游戏]

  [心理测试]

  [思考题]

  第四章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案例导读]

  [心理知识讲坛]

  第一节 学习与心理健康

  一、学习概述

  二、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三、大学生学习的任务

  四、学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第五章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第六章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第七章 大学生的性心理和性健康教育

  第八章 大学生的择业心理

  第九章 大学生挫折的承受与应对

  第十章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

  第十一章 大学生与心理咨询

  附录:学校团体心理咨询应用举例

  参考文献

图书信息

书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等教育“十二五” 精品规划教材

作者:葛明贵 王军 施玉琴 主编

出版时间:2014.5.1

开本:16.5

ISBN:978-7-5041- 8535-8

定价:¥32.00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前 言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教育部在2011年下发《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对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据了解,高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相当普遍,这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诚然,我们也不难发现,当今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讲授内容的选择均是从大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的角度来安排,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念,如何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强化心理健康方法与技能的训练还显得不够。其次,课程的时间安排往往都是一个学期。而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是包罗万象的,欲面面俱到的讲授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的确是相当困难的。再次,我们发现,当今有关的教材繁多,大多数教材包含的内容偏多,致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取舍相当困难、学生反映不佳。鉴于此,我们想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从大学生自己认识、体验和干预的角度,重新编写一本适合教师教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本书最重要的特点在于“简”。我们精心设计了与大学生身心健康有密切关系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内容;扼要汲取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新近研究成果;提纲挈领地交代了心理健康的保健要点;特别体现了“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的指导思想。本书共分导论、结语和八章内容,按照每学期18周计算,两周一个单元,容量适中,便于任课教师做适当安排。建议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学校实际以及咨询实践,有选择地调整(增加或者删减)相关内容。只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地成长有利,什么措施都是可以尝试的。

参加本书编写的作者,长期在高校从事心理科学的教学、研究和应用任务,强化心理科学的应用性质,积极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这为他们编写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书由我拟定编写大纲,安徽工业大学王军教授负责编写的具体工作。具体参与撰写人员有安徽师范大学葛明贵、陶金花、何元庆,安徽工业大学王军、赵玲燕,安徽大学蒋善,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罗佳,安徽医科大学叶建国等。初稿形成之后,由王军教授统稿,葛明贵教授审定稿。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需要我们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实际,从现实出发,不断完善。

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查阅和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借鉴了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我们向各位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限于水平与能力,本书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葛明贵于安徽师范大学

编辑推荐

朱海娟、岳永红、付尚军主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本集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和可读性为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精选出与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息息相关的十个主题,既涉及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人际关系、挫折应对、网络成瘾、职业选择、学习适应、婚恋与性等现实心理问题,也涉及影响大学生自身发展、幸福(如生命意义)、创新素质和闲暇娱乐等发展性心理问题的解决。

后记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力求融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针对性为一体,更兼顾较强的可操作性。本书力求通过科学的理论概述、饶有趣味的心理辅导、深层次的心理探索与思考,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大学生的潜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参阅和引用了大量文献资料,并在最后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主要参考书目,在此向这些作者表示由衷的谢意。有些文献我们也做了参考或少量引用,但由于篇幅原因,在参考文献中没有一一列出,在此我们也向那些未被列出的引用文的作者表示感谢!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们那些最可爱的学生们,是他们使我们成长、进步,没有学生们的鼓励、支持和参与,我们不可能有这么多感受、经验和收获,更不可能在专业上有更大提高。

由于水平有限,虽经潜心研究,但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请专家、同行、学生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序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竞争不断加剧,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大大加快,各种心理和社会的紧张刺激越来越多,这些对人们心身健康造成的威胁和危害也越来越大。在迅速变化的时代,所有青年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充满矛盾的人生,每个人都注定会产生许多心理的困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给大学生心理调适的方法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学生共同的成长课题给予指导,例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我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时间支配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同时兼顾心理问题的识别、预防和治疗。本书具有新颖性和内在的逻辑关系,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按照心理学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结构框架,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内容,阐述人生成才与心理健康、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挫折应对与心理健康、人格培养与心理健康等问题。第二,心理健康表现领域。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的发现,将常见心理问题表现的领域归纳为适应、人际、性、感情、生涯规划,并结合大学生特有心理阶段的特点,讲述在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增进心理健康。第三,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从预防心理疾病的角度出发,阐述心理问题的识别、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尤其强调珍爱生命的意义,以及遇到困扰和压力时有效的解决途径。

本书的编写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讲授与学习的联结、认知与技能的培养,注重具体性、可操作性及实用价值。作者在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和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实践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教学、咨询、个人体验的多方面的训练养成,满怀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期盼,本着心理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用心、用理、用情、用爱完成了这本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编写工作。

作者简介

黄希庭(1937-),西南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位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心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有四本教材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二等奖,三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一、二等奖。

郑涌(1967-),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人格与心理健康研究,已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七项。

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经过自己的努力拼搏,经过多少次自我的迷茫和超越,承载着心中的理想、父母的嘱托和亲人的期盼,我们走进了为之苦苦奋斗、充满美好憧憬的大学。进入大学前,勾勒过绚丽的人生图景,想象着象牙塔静心读书的美妙,但是,进入以后很快发现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挑战等待着我们去迎接;有更多的冲突、困扰需要我们去面对和解决。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经历着心灵的洗礼和生命的历练。我们需要坚实的人格去处理各种复杂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成长。我们成长的力量在于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造就健全人格的核心力量之源,是引导个人行动的方式,人在自己的智慧以及对生活尊重的指引下行动,从而使自身的需要得到满足,使人在觉悟力,胜任力,以及热爱自我、他人和自然的能力得到发展。我们大学四年生命质量怎样,是用健康的人格谱写的,换言之,心理健康是提升大学生生命质量的保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