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学概论

秘书学概论

作者 陆瑜芳
开本 16
书名 秘书学概论
ISBN 9787309028393
出版日期 2008年2月1日
目录导航

图书信息

  书 名: 秘书学概论
  作 者:金 常德,赵莲娜 
   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1
   ISBN: 9787561138656
  开本: 16开
  定价: 23.00元

内容简介

   《秘书学概论》(第二版)是新世纪 高职高专教材 编审委员会组编的文秘类课程规划教材之一。
  本教材的编写试图探索一些更加符合高职高专教育要求、更加适合高职高专秘书专业教学的新思路,打破秘书专业教材编写的传统束缚。一段时期以来,高职高专秘书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在专业教育的起始阶段(第一学期)开设一门 秘书学概论类的基础理论课程作为统领。但是,该门课程大多着眼于学科性,重在阐析秘书学科的理论构架,内容上理论色彩过浓,而且党政秘书内容过多,对高职高专秘书专业教学而言并不合适,也与 秘书职业的发展及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不相吻合。这种倾向主要源于秘书专业教学中的 传统观念及思维 定式。另一种倾向是跳过秘书学概论类的基础理论课程而直接开设 秘书实务这样的技能性课程。实践中注重 职业技能的训练,但是往往忽略了 职业认知教育和 职业意识培养,重做事、轻做人,在本质上也不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这种倾向主要源于对高职高专教育的片面理解和功利需求。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秘书职业概说
  项目一 认知秘书的含义
  项目二 认知秘书的职业化
  第二章 秘书职业角色
  项目一 认知秘书的 角色定位
  项目二 认知秘书的角色条件
  项目三 认知秘书的角色意识
  第三章 秘书职业资质
  项目一 认知秘书的知识和能力
  项目二 认知秘书的职业道德和 价值观念
  项目三 认知秘书的 职业性格和沟通素养
  项目四 认知秘书的智商和情商
  第四章 秘书职业关系
  项目一 认知秘书的人际关系
  项目二 认知秘书与领导的关系
  项目三 认知秘书其他人际关系
  第五章 秘书职业方法
  项目一 认知 秘书工作的方法
  项目二 认知秘书工作的艺术
  第六章 秘书职业谋求
  项目一 认知秘书的求职准备
  项目二 认知秘书的 求职技巧
  第七章 秘书职业规划
  项目一 认知 职业生涯基础知识
  项目二 认知秘书 职业生涯规划
  第八章 秘书职业认证
  项目一 认知秘书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项目二 认知 剑桥办公管理国际证书考试
  第九章 国外的秘书职业
  项目一 认知国外的秘书职业
  项目二 认知秘书组织与节日
  附录 秘书 国家职业标准(2006年版)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秘书学概论》(第2版)作为大专院校秘书学专业的教材,使用多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还被指定为相关资格认证考试的主干教材。现经作者修订,增补了秘书工作中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的最新相关内容,除更贴近、切合教学实际需要之外 ,对业内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及资格认定等,也都具有权威性的指导作用。

文摘

三、秘书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无论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或是私人秘书,也无论秘书人员的类别或层次,其工作性质与特征是大体相同的,具有某些共性,或可以说是职业特点。
1.辅助性
“辅助”是相对于“主导”而言的。辅助,既非主导的,又是与主导密切相关,相对于主导而存在的。辅助,是指在主导的领导、指挥、控制之下,又是从旁帮助主导完成共同的目标。秘书人员就是处于助手的地位,它的工作就是帮助上司或雇主完成其规定的任务,实现其预定的目标。地位再高的秘书官员也终究是比他更高一级的领导的助手。即使是联合国秘书长,他是为执行联合国决议、推行联合国工作而存在的,可以说也是联合国所有首脑的工作助手。各级各类秘书人员都必须认清自己的助手地位,认清自己工作的辅助性质。
2.综合性
所谓综合,就是指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聚合在一起。秘书工作就明显地具有综合的性质。秘书既有日常的、程序性较强的例行性工作,又有临时的、突发的非例行性工作;既有机要性工作,又有非机要性工作;既有操作简易的工作,又有操作复杂的工作。它门类众多、内容复杂,既要使用脑力,又要花费体力,需要广泛的知识和多种技能才能胜任。
3.机密性
秘书,最初是“秘藏图书”和“秘密文书”,是指物,后来发展为指人,即“秘密文书工作者”。到了近代,秘书才有了更为丰富、更为确切的涵义。但至今仍有人戏言:秘书秘书,姓“秘”名“书”,一离不开秘密,二离不开文书,仍有一定的道理。不管是机关、企业、私人的秘书,其工作内容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机要和秘密,或者是个人的隐私。所以,善于保守秘密就成为秘书人员的首要职业道德。
4.服务性
秘书职业属于第三产业,具有明显的服务性,但又有其自己的特点。除了前文中已讲的“服务的直接性”和“服务的稳定性”以外,秘书服务还具有“广泛性”。一般公务员都只提一个服务,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是1985年的全国秘书长会议上,中央却提出了秘书工作要做到“三个服务”:
(1)为本机关领导和上级机关服务;
(2)为本机关其他平级的职能部门服务;
(3)为下级机关和人民群众服务。
通俗地说,秘书工作应对“上、中、下”三个层面服务。当然首要的是为领导、为上司、为雇主服务,但也不能忽视另外两个服务。
认清秘书工作的四个性质,或称职业的四个特点,秘书人员才能摆正自己在机关、单位中的位置,摆正自己在社会。

序言

本套秘书系列教材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大发展这一历史机遇,遵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的指示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高素质,具有动手能力、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人才”为培养目标,在编写过程中始终贯彻“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原则,对秘书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注重实用,紧跟市场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
本套教材的编写由过去演示型的编写思路转变为模拟职业训练的编写思路,教材编排采用的是螺旋式和直进式的编排方式。前者是将知识分成不同层次,在不同的章节多次出现,逐步加深;后者是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材依照新型秘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突出职教特点,以“必需”、“够用”为度,量身打造,将行政秘书与商务秘书融为一体,汇知识、技能、情趣于一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与技能核心地位。
本套教材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凸显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定位准确。具有特色
教材树立以能力为核心的秘书人才观,站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沿,根据社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教材在理论上树特色,在系统上创特色,在效果上出特色。可以说,本套教材在“特”字上做足了文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体现秘书职业教育教学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系统性强,注重实训
教材是一门学科知识的载体,是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本套教材兼顾秘书发展前景,体现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全面系统地进行了有理论、有技术、有方法的阐述。

作者简介

杨树森,1948年生,安徽郎溪人。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攻逻辑学,中国逻辑学会第五届理事,有逻辑学论著数部,论文数十篇(其中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9篇)。1985年起兼攻秘书学,主编《秘书实务》(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与张树文合著《中国秘书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在《秘书工作》、《档案学研究》、《秘书》等杂志发表秘书学论文十余篇。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