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撤销庙坡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大竹镇管辖,大竹镇人民政府驻莲花社区莲花路110号。[1]
三尖杉大竹镇万源市东北部,距市政府驻地57公里。北靠庙子乡,南邻庙坡乡,东连后裕乡,西抵临河乡。福川养殖场成为全市一流农村产业化循环经济示范点。全镇幅员面积118.15平方千米,辖11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居委会,25个居民小组,现有14050人(2017)。有耕地11300亩,其中水田1330亩。2005年全镇GDP 6550万元,同比增长26%,人均GDP4344元,同比增长26%;农村经济总收入3220万元。2006年全乡GDP达到8793万元,人均GDP4319元。
万源市大竹镇图册(12)大竹镇地处大巴山腹心地带,嘉陵江与汉江的分水岭,川陕渝结合部,市境东北部,东北毗邻重庆市城口县左岗乡,西接陕西省紫阳县的毛坝镇及麻柳镇,南依庙坡乡,北靠庙子乡。场镇呈“三山夹一槽”之貌和“两街带一堡”之状,闹市于高山之下,夜景集任河之中,距市政府所在地57公里,倒流八百里的任河纵贯全镇,“302”省道横穿其境。
2000年获市委“四好”领导班子称号;2001年获“六好”乡镇党委称号;2002年、2003年、2004、2005年连续四年荣获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三等奖,2006年获得二等奖。2000年至今保持了“四好领导”班子、“五好”乡镇党委;进入了全市“十强乡镇”排行榜。2004年档案工作达省二级标准。2000年确定为省级试点小城镇,2002年被列为市级风景区。
万源市大竹镇区位、交通优势:302省道公路和四通八达的乡道公路,铸就了“鸡鸣三省”的区位优势和片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物资集散地。
旅游、人文资源优势:大竹河以“河”称美,以“竹”闻名。境内山奇、水幽、石怪、洞神、地杰、人灵,以及有独特的全国最长的内陆倒流河--八百里任何。
1、区域优势,便利的交通,使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得到了有序开发。2003年开发了以胡家沱为主的旅游景点,开通了从岔溪口至胡家沱河段旅游漂流航道,建成了汉江钓鱼台、竹楼、鲢鱼泉、胡家沱休闲中心等多家旅游服务场所。随着2004年巴山旅游节的顺利举行,成功打造出了“脚踏两江,日漂三省”的“汉江第一漂”精品旅游产业,2003年美国职业漂流队来此漂流,更是让倒流河漂流旅游以其“惊、险、奇”享誉省内外。
生猪养殖2、红色旅游资源丰富:1933年红四方面军进入川东北,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共川陕省城口县委、城口县苏维埃政府就建于现镇政府机关院内,红军的足迹和夜袭白匪的故事令人神往。
3、颇具地域特色的车车灯、彩亭、金钱棍等民间民族文化大放异彩。2007年瑞典来川考察团就被其独特魅力所折服。
4、大竹镇水能资源丰富。白杨溪电站的开发,一是充分利用水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二是电站的建成,将形成12公里长的带状水库,婉蜒于万源市大巴山崇山峻岭之中,现正在建设的环河湖路就是开发水上旅游项目的前期工程。
5、大竹镇煤、锰、钡、铁为主的地下矿产资源储量巨大。万鑫锰业正在开发建设之中。
中华小鲵省道302线经过境内的皮窝乡、庙坡乡、大竹镇、白果乡、钟亭乡,是连接重庆城口与四川万源的重要交通干道。境内交通分别与庙子乡、临河乡、紫溪乡、白果乡、钟亭乡、皮窝乡等各个乡镇都有公路交通相连。
境内最大的河流大竹河(亦称任河)系汉江最主要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重庆市城口县境内大燕山下的“三棵树”,流经重庆、四川、陕西三省市,象一头不驯的吼狮,背向长江,一路汹涌澎湃,纳溪接流,穿峡谷、过险滩,以顽强的生命力自东向西、北倒流八百里,直到汉水方突然掉头东去,成为中国内陆最长的倒流河。当地著名旅游开发区“汉江第一漂”就是在任河大竹段开发建设的;
下辖紫溪乡境内还有堪称珍贵的“生物活化石”并被生物学家誉为研究古生物进化史的“金钥匙”的中华小鲵以及世界珍稀植物三尖杉。
另外总投资2.4亿元,装机容量3.52万KW的白杨溪水电站在任河上形成的长度13公里、库容3350万立方米的水库形成一个新的旅游风景区,水库内开通了从大竹镇开往白杨溪水电站的水上交通,对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条件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水电站的快速建成,还增强了任河流域防汛抗灾的能力。
大竹镇编、刺绣系列闻名全市;全国少有、川内稀有、万源独有、大竹特有的板角山羊,以其形体高大俊美,肉质细嫩可口名扬省内外;境内有集生猪养殖、年出栏生猪3000余头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一体的、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达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万源市立川食品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大竹镇茶叶量多质优,富含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硒,享誉全国。大竹镇贵琳茶厂系生产名优绿茶龙头企业,现有生态绿色茶叶生产基地10000亩,精制茶叶加工厂2个,年产优质绿茶150吨。大竹镇独特的地理很适合蚕桑发展,2005年通过招商引资,大枫树丝业公司将大竹镇确定为该公司的生产基地,蚕桑发展迅速,年产茧将达到3万公斤,占全市茧产量的60%。
四通八达的乡道综合数据:境内海拔416-1860米,无霜期260天左右。镇辖18个村、96个组,幅员面积118.15平方千米,场镇18个驻镇单位、2个社区。
农村经济:耕地面积21366.4亩,其中水田1832亩,粮食作物播面40616亩(其中小春15716亩,大春预计24900亩),经济作物播面14631亩(其中小春7380亩),退耕还林3916.4亩,森林履盖率42.5%。年养蚕800张,产茧22400公斤,占全市产量的60%。茶园面积2703亩,茶叶产量151吨(优质112.2吨)。生猪存栏12100头、出栏7000头,板角山羊存栏6000头、出栏4000头。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1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4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367元,粮食总产量8217.8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