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9-1982.7 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舶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4.9-1987.5 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机修造专业硕士毕业,获硕士学位
1994.9-1997.11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3.2-1997.12 历任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舶机械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教授
1998.1-2000.5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研究生部主任、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部主任、副校长、党委常委
2000.5-2015.7 任 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2015年7月,免去严新平的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职务。
2016年5月,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举行转设更名揭牌仪式,正式更名为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由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任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董事、党委书记。
1.智能运输系统;
2.系统运用保障与运输安全工程;
3.设备诊断工程;
4.摩擦学技术应用;
5.作业优化与仿真
严新平长航凤凰集团 独立董事
国际ISO/TC108/SC5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理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副理事长,
全国机械振动与冲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主任 ;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理事;
湖北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
教育部第二届本科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
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设计及轴承转子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交通系统运输工程,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教育部、国家经贸委和湖北省等科学研究项目10多项。运用计算机技术、图象识别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和信息融合的思想,解决了摩擦学系统辩识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促进了油液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应用。在智能交通领域,运用信息融合思想,解决自动公路系统的车道保持技术中的信息处理问题,在交通仿真、自动驾驶、交通安全和应急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严新平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摩擦学系统工程、智能运输系统关键技术、运输安全工程等。在机械设备的载运工具安全与智能化、智能运输系统、信号与图像识别、作业仿真与优化、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磨损失效分析等方向开展了积极的研究,主持国家“973”、国家基金、国家攻关、交通部、教育部和湖北省等科研项目;先后取得省、部、市级教学和科研奖励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被EI、SCI收录40多篇,编写教材、著作和论文集6部。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以及中国航海学会科技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2017年4月,中国工程院2017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公布,严新平在列。[1]
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
2020年5月,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