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泉行宫

汤泉行宫

人口 10000人
车牌代码 京J
方言 北方方言
电话区号 010
面积 1200亩
目录导航

基本资料

昌平汤泉行宫

      位于昌平区小汤山镇,为明清帝后龙浴之处。从明朝起辟为皇帝禁苑。清康熙54年1715年在此建汤泉行宫,建汉 汤泉行宫白玉方池,供皇帝、显贵洗浴。乾隆年间,称原行宫为前宫,向北扩展建成一座清幽的园林,为后宫。前宫为皇帝处理政务之处,后宫建澡雪堂、漱琼室、飞凤亭、汇泽阁、开襟楼等,山清水秀,曲径通幽。后遭八国联军破坏。解放后在行宫旧址建起疗养院,并在后宫辟有遗址公园,现存有龙池、庙宇、荷池、叠桥等,环境清雅幽致。

       灵山自古蕴金沙,白雪红梅绽春华。

  紫雾飘飘接圣宇,祥云朵朵现奇葩。

  蠲烦怡性消杂症,导和除疴解困乏。

  塞外明珠堪胜迹,芳香四季不须夸。

承德汤泉行宫

  承德附近,温泉胜多,但是被清朝皇帝青睐且开辟为皇家行宫的却只有承德县头沟这一处。在距承德市区仅44公里的头沟镇汤泉村,有清代汤泉行宫,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现在仍存正殿、门殿、汤池、御制石碑、假山和围墙。

        康熙皇帝第一次发现汤山温泉是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他入浴之后,觉得温泉水“更得暄暖,乃宜于体”,于是便筹划修建行宫。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承德的避暑山庄已经初具规模,汤泉行宫正式兴建。因为原有龙尊王佛庙,便将各处殿宇维修一新,在庙后的山坡上修建行宫。也就是康熙在碑文中所说,"缭以周垣,构行宫数椽,为避暑休沐之所。"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圣祖玄烨亲自撰写了《御制汤山龙尊王佛庙碑记》。碑文对汤泉极尽赞美:“考汤泉著于史传者,骊山天都最为名迹,其他亦散见于山经杂志,而兹泉尤为灵异。”汤泉行宫整体布局为前后两部分,前为龙尊王佛庙(人称水宫娘娘庙),后为行宫宫舍,被周长300米的宫墙围起来。宫舍周围有假山、游廊等。据乾隆七年(1742年)热河总管巴图的一份奏折披露,“汤泉行宫大小房连游廊一百八十七间”。留存至今的古建筑有门殿、正殿、汤泉总池、假山和围墙。

        与其他口外行宫一样,随着清朝政府经营情况和注意力的转移,也在乾隆年间被裁撤。但是这里却没有变成废墟,因为有神奇美妙的温泉水。清代后期、民国时期直到解放前,当地地方官和老百姓一直对汤泉行宫加以维护。解放后,政府在这里设立了医疗机构,利用汤泉水开展医疗活动,为人民群众解除病痛。20世纪90年代初,县里投资80万元,在行宫外面建起了疗养大楼,添置了医疗设备,改善了管理体制,年可接待疗养员上千人,使得汤山温泉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

        据研究和测定,汤山温泉形成于7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是在一次规模很大的地壳变动中形成的。泉水出自石英二长岩体中的南北向构造带上,地下水经过火山通道的地热加温之后,沿断裂带上涌地面,成了温度较高的泉水。由于它在运动中溶解了一些可溶性矿物质并携带了一些气体,就成为具有一定医疗价值的矿泉。汤山温泉水温在41--44℃之间,每小时流量20吨,水中含有钾、钠、钙、镁、硼酸、氟等20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含有放射性氡气,对高血压、皮肤病、关节炎、妇科病等20多种病症有显著疗效。所以它才历经千百年长盛不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疗养人员。

        汤山神秀,泉水龙灵。大自然的造化,成就了汤山温泉得天独厚的历史价值、理疗价值和旅游价值。伴随四面八方的疗养者的,是一批批文人雅士、各地游客。每当草长莺飞、群峰叠翠的季节,作家、书法家、画家,便乘兴而来,欢聚一堂,舞墨挥毫,吟诗作画,给千古汤泉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氛围。这些年来,我们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维修了龙尊王佛庙的门殿、正殿、围墙、石碑,使得古朴凝重的古建筑与钟灵毓秀的温泉水美满柔和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旅游文化亮点。

 汤泉传说

       汤山,古名"温泉",因温泉而得名,已有1500多年历史。汤山温泉的水呈微黄色,透明度较好,没有臭味。汤山温泉日出水量5千吨,常年水温60-65摄氏度,含3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经鉴定属钙镁质,含微量锶、氡的高热泉,对皮肤病、关节炎多种慢性疾病有疗效,最适合于发展温泉疗养、健身娱乐、温泉度假等项目。千年前,汤山温泉就曾于南朝萧梁时期封为御用温泉。1918年,被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赞誉为"美善之地"。

  汤山温泉的泉眼附近,人们可以看到许多结晶较好的天然矿物。其中有白、浅黄、灰白等色的菱形体方解石,还有浅黄、浅绿、淡紫的立方体或八面体萤石。这两种矿物都是温泉水带到地面的沉淀物,称“泉华”。美丽多姿的泉华,是大自然生命的凝结,能勾起人们奇幻的神思。

  自南朝以来,历代达官显宦,文人雅士来此游览沐浴。

  据传南北朝萧梁时期有位太后用治好了皮肤病,被皇上封为圣泉。据说,唐朝德宗时候,有一个叫韩滉的浙江观察使,他的女儿得了“恶疾”,四处求医,都不见好,后来听说汤山泉能治,专程送女儿到汤山沐浴,果然很快治好了她的病。

  为此,他用为女儿陪嫁的费用,在这里修建了“圣汤延祥寺”(俗称汤王庙)。民国初年,有大批达官贵人在此建造温泉别墅,其中以江宁名人陶保晋于1919年建的“陶庐”最为有名。1927年陶氏将“陶庐”作为贺礼送给了蒋氏夫妇。

 

地方交通

出租车

  从南京火车站坐出租车到度假村约35公里,半小时、100元之内就可以搞定;

  公交车

  火车站旁公交车站乘南汤线:4元/人,时间约45分钟,到汤山镇后步行15分钟左右即可到达军师疗养院。

自驾车

  从上海至南京可走沪宁高速公路,单程约280公里,高速公路费用130元左右。单向行程约3.5小时。在南京不到的汤山出口下沪宁高速公路后沿路标往汤山方向,不到10分钟即可到达。

地方美食

汤泉行宫

  传到承德后,选用承德离宫的黄土,热河泉水和湖内的荷叶作原料。制作时,将宰后的生鸡,由腋下取出五脏,洗净,不褪毛,用荷叶包好,再用黄土泥糊好,放在火上烧熟。熟后摔开泥土,鸡毛随之脱落。吃时用刀、叉割成小块,蘸着调味品吃,味道鲜嫩爽口,渗着荷叶幽香,别具风味。

烙糕

  烙糕是承德人用当地所产谷米磨成面,再经烙制而成的具有浓厚香土气息的传统风味食品。它与年糕、豆包、煎饼一起被誉为“吉祥四糕”每当腊月农闲季节,承德山区百姓便家家户户做烙糕。做好的烙糕外焦内嫩、味香适口。

御拨面

  这种面用荞麦制成,先用一部分面用开水和,一部分用凉水和,再将两种面合二为一,放在拨面板上,面板下面顶着滚开水锅沿,双手握拨面刀两端,快、准、匀、细地向锅内拨面。这样的功夫还得老师傅才做得到,这样端上来的面往往是白如玉、细如丝,有筋道有韧性,再加上用鸡汤、肉丝、榛蘑丁和木耳做的卤,一个字,美。

南沙饼

  南沙饼在承德地区历史已逾200年。可随意制成多种馅心。如澄沙馅:将红小豆煮熟,成糊烂状过筛,除去皮渣豆沙。炒锅内放200克白油,按500克豆沙500克白糖比例配制,加文火炒干,待不粘时再加桂花和适量青红丝而成。

散状

  承德地区农作物多种植玉米、高粱、谷子、黍子等,把这些磨成细粉做成食物被称为“粗粮细作”。散状作为一种粗粮细作的食物,在民间流传很广,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每到年节都把它当作招待来客的一种食品。(当然,这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农村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了,散状反而成了城里人改善口味的小吃。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