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羚属

牛羚属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动物界
中文学名 牛羚属
亚纲 真兽亚纲
亚目 反刍亚目
亚科 狷羚亚科
目录导航

简介

非洲角马只吃嫩草。斑马与它吃同样的一种草,却要等草得稍老一些才吃。另一种食草动物,非洲 大羚羊,也吃这种草,只是受吃已经长老了的草。这样的,这些动物能够在同一地方,在相互不争夺食物的情况下和平共处。角马有两种, 白尾角马和 斑纹角马。

角马主要以 草为食,也吃些多汁的植物,寿命约15到20年。

分类

斑纹角马(C. taurinus) 黑尾角马(C. t. taurinus)

白须角马(C. t. albojubatus)

科克森角马(C. t. cooksoni)

尼亚萨兰角马(C. t. johnstoni)

西非角马(C. t. mearnsi)

白尾角马(C. gnou)

牛羚属图册牛羚属图册(2) 牛羚属图册牛羚属图册(2)

特征

牛羚属图册牛羚属图册(2) 牛羚属图册牛羚属图册(2)

身体

外形

体粗大,体长1.5~2.0米,尾长35~55厘米,肩高1~1.3米,成体体重230~275千克;头长,颈短,吻长,肩比 臀高,腿细,眼相对较小;毛被短,光滑。白尾角马的毛色为黄褐至黑色,在吻部、喉部及前肢之间有黑色长簇毛,由鼻背至颈、肩部有鬃毛;直立的尾为白色。斑纹角马的毛银灰色,颈部、肩部至身体中部有褐色带斑;面部、鬃毛、须、尾均为黑色。两性均具角,角外面光滑,分向两侧再向上弯曲成钩状,形状似公牛角,外貌十分凶猛,实际上并不伤人。共 2种。白尾角马分布于非洲南部,现已近于绝灭;斑纹角马产于肯尼亚及坦桑尼亚以南地区,根据毛及鬣毛颜色可分为5个亚种。

习性

马的头粗大而且肩宽,很像水牛;后部纤细,比较像马;颈部有黑色鬣毛。全身有长长的毛,光滑并有短的斑纹。全身从蓝灰到暗褐色,有黑色的脸、尾巴、胡须和斑纹,颜色也因亚种、性别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角马有飘垂的鬃须,长而成簇的尾,雌雄两性都有弯角,雄性的又宽又厚,非常光滑,一般雄性角长55~80cm,雌性角长45~63cm,角马由此得名。雄性角马重200~274kg,高125~145cm,雌性角马重168~233kg,高115~142cm。

作用

角马常以 5~15只的小群活动,有时由小群联合成百只以上的大群,由几头成年雄兽率领。发现危险后腾跃、以蹄搔地、以角刺地、尾剧烈甩动,如敌害再接近一些,则喷鼻息,并转身向后猛冲几步,然后再转向来犯者。再重复以上动作。主要 食物为青草和嫩枝,晨昏取食,白天炎热时,则在树荫下休息。一般在 5月份雨季开始后进行交配,孕期8~9个月,约在2月份产仔,每胎产1仔。寿命约16年。

角马好 群居,雨季结成小群活动;旱季合成大群;雌性组成的群体一般都很小,平均约八只母角马及少年公角马和幼角马。在同一区域通常共有2-25只角马,分几个小群活动。当草源充足时,7英亩的牧场就足够一群角马生活了。它们在清晨和午后活动。

分布

皮可制 革,尾可做装饰品。

词条图册

角马主要分布在 非洲,十分常见。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和东南部,从肯尼亚南部到南非、从 莫桑比克到 纳米比亚再到 安哥拉南部都有;几乎所有的国家公园都有角马,因为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

在非洲的热带大草原上黑尾角马的数量最多。在 肯尼亚,也有胡须白色的角马,称为white-bearded gnu。据说角马现在野生的已经不多了,大多都在各种国家公园中生息繁衍,种群数量正在逐步增加。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