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勉之

出生地 建州崇安
出生时间 公元1091年
别称 白水先生
所处时代 宋朝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致力求学

刘勉之自幼努力学习,一天背诵几千句。过了二十岁,因乡举进入太学。当时蔡京专权,禁止不得挟带元祐书籍,从此伊、洛之学不能传布。刘勉之求得伊、洛之书,每到深夜,同宿舍的学生都睡了,就偷偷抄写而默默背诵。谯定到达京城,刘勉之听说他跟从程颐交游,精于《易》学,于是师事谯定。不久刘勉之厌恶科举业,告别诸生返归,见到刘安世、杨时后,都去他们那里请教学业。等回到家里,就在县城近郊构屋为书堂,读书其中,力耕自给,身心淡泊,于世无求。与胡宪、刘子翼互相往来,每天以讲论切磋学问为事。

开门讲学

绍兴年间,中书舍人吕本中疏奏刘勉之的行义志业以闻,朝廷特召他前往宫廷。秦桧正主张和议,担心刘勉之见到皇帝后坚持主战主张,于是不予引见,只令在后省策试发给笔札而已。刘勉之知道与秦桧合不来,就告病归家。闭门谢客十多年,求学的人连续不断,按照他们的才能品德,为他们讲说圣贤教学的门径以及圣贤以往言行的美德。刘勉之所居住的地方有白水河,人们称他叫白水先生。贤士大夫自赵鼎以下都对他尊敬仰慕愿意与他交往。后来秦桧日益专横,赵鼎被流窜而死,许多贤士大夫被禁锢,刘勉之最终不再出仕。

贤能著世

刘勉之丝毫不妄求取。妻子的娘家富有,没有子嗣,谋划把资产全部归于女儿,刘勉之不接受,把这些资产赠给同族的贤能之人,命他们祭祀。他的朋友朱松去世,把后事嘱托给他,而且训诫儿子朱熹受学于他。刘勉之经营管理朱家,又像儿子侄子一样教导朱熹。朱熹得到道学,从刘勉之开始。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刘勉之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学术影响

南宋刘勉之、胡宪、刘子翚等人创立了“刘胡学派”。刘勉之交游海内名士以后,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三人日以讲论切磋为事,又以方德顺、朱松等为友,交往甚密。远近学者,闻名而至,络绎不绝,因形成“刘胡学派”,亦称“刘胡诸儒学派”。此派弟子甚多,著名者有:朱熹、吕祖谦、刘懋、邵景之、方耒、刘洪、刘砰、黄钵、詹体仁、林之奇、李楠、李樗、刘炳等。此派尊奉二程。反对王安石“新学”。于儒家经典无所不读,尤重于《易》。认为“学易者,必有门户”,“复封”,就是“《易》之门户”,主张“学《易》莫先于复,而初九乃其工夫之要”。特别注重“克己”,教授诸生“训以为己之学”。主张“取人‘以德行经术为先,其次则通习世务’。”为学重视“前代治乱兴衰”,以补时用。此派对朱熹早期思想形成。有一定影响。后来,朱熹另创“晦翁学派”,集理学于大成。另一弟子吕祖谦又创“东莱学派”。

历史评价

元·脱脱等《宋史》:熹之得道,自勉之始。

吕本中:平生苦节胡元仲,老大多才刘致中。为我殷勤问消息,十年坚坐想高风。

朱熹:一时贤大夫莫不注心高仰,卓然杰立,遂为一世之闻人,立于不朽。

后世纪念

崇安县的上梅乡,宋时称为内五夫里。著名的金鹅峰(又称鹅子峰)座落在该乡范围之内。南宋理学家刘勉之的故居就在金鹅峰下。

刘勉之,字致中,号草堂,崇安五夫白水(今属上梅乡)人,时称聘君,学界称之为白水先生。他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岳父。以乡贡入太学。当时蔡京严禁元祐书,伊洛之学不传。刘勉之和胡宪秘藏和传抄程氏之书,并潜心研读,后来辞离太学,拜理学家杨时为师,筑草堂于故乡,耕耘自给,淡泊功名,与胡宪、刘子翚讲学论道,研究理学。

绍兴间,高宗召见刘勉之,但奸相秦桧却不予引进,刘勉之以病辞归。10多年间,他与胡宪、刘子翚等人讲学于武夷山中,各地学者接踵而至。

刘勉之的岳父家豪富,但无子嗣,刘勉之婉辞岳父资产,劝说岳父转让给家族人中德高望重的人,以祀奉岳家宗祧。朱松临终时,嘱咐儿子朱熹拜刘勉之、刘子翚、胡宪为师,刘勉之遂倾心教育朱熹成名,并把女儿嫁给他。著有《草堂文集》传世。

史载

刘勉之,字致中,建州崇安人。自幼强学,日诵数千言。逾冠,以乡举诣太学。时蔡京用事,禁止毋得挟元祐书,自是伊、洛之学不行。勉之求得其书,每深夜,同舍生皆寐,乃潜抄而默诵之。谯定至京师,勉之闻其从程颐游,邃《易》学,遂师事之。已而厌科举业,揖诸生归,见刘安世、杨时,皆请业焉。及至家,即邑近郊结草为堂,读书其中,力耕自给,澹然无求于世。与胡宪、刘子翚相往来,日以讲论切磋为事。

绍兴间,中书舍人吕本中疏其行义志业以闻,特召诣阙。秦桧方主和,虑勉之见上持正论,乃不引见,但令策试后省给札而已。勉之知不与桧合,即谢病归。杜门十余年,学者踵至,随其材品,为说圣贤教学之门及前言往行之懿。所居有白水,人号曰白水先生。贤士大夫自赵鼎以下皆敬慕与交。后秦桧益横,鼎窜死,诸贤禁锢,勉之竟不复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