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忠厚

沈忠厚

中文名 沈忠厚
逝世日期 2021年2月5日
逝世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28年2月13日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沈忠厚沈忠厚

1928年2月13日,沈忠厚出生在四川省大竹县一个山寨里。[5]

1947年9月—1951年9月,在重庆大学采矿系(石油工程)学习。

1951年9月—1955年9月,在重庆大学采矿系工作。

1955年9月—1962年9月,在北京石油学院钻井教研室工作。

1962年9月—1983年9月,担任北京(华东)石油学院开发系教研副主任。

1981年3月—1981年7月,到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做访问学者。

1983年9月—1990年9月,担任石油大学石油工程系系主任、研究所所长。

1987年11月—1988年2月,到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做高级访问学者。

1990年9月—2001年9月,担任石油大学石油工程系射流研究中心主任。

1991年2月—1991年9月,到日本东北大学做访问学者。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6]

2021年2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沈忠厚,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7]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研究综述

沈忠厚院士近20年来一直从事高压水射流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工作,他将射流技术与石油工程相结合,对钻井工程做出创造性成果和贡献,对石油工程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其主要成果有:(1)结合研制高效钻头,对淹没非自由射流动力学规律、自振空化射流理论和机械及水力联合破岩理论有重要突破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新型加长喷嘴牙轮钻头、自振空化射流钻头和机械及水力联合破岩钻头等三种崭新高效钻头。三种钻头在油田应用大幅度提高机械钻速,在10余个油田和地区应用3500只,获直接经济效益过亿元。沈忠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在国内外钻井工程领域,首次创立了以井底岩面获最大水功率为目标函数的水力设计新方法,解决了长期以来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3)径向水平钻井技术研究,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4)与研究中心有关同志一道首创自振空化旋转射流处理油井近井地层及解堵新技术,在11个油田和地区400余口井上应用,创经济效益过亿元。

沈忠厚沈忠厚

沈忠厚院士发明的新型钻头获得美国发明专利1项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同时该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经国家科委批准,列入国家高新技术推广“火炬计划”。该新型钻头1997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沈忠厚经过8年研究,发展了自振空化射流理论,首次建立了两种谐振腔的基本关系式和结构数学模型,发明了自振空化射流钻头。该钻头在胜利和中原油田试验成功,平均机械钻速提高35%,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该课题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他带领研究室有关同志,将自振空化射流用于油井解堵,首创自振空化旋转射流处理油井近井地层及解堵新技术。该新技术在胜利、辽河、华北、中原、大港、长庆、吐哈和江苏等10个油田和地区的400多口油井和注水井上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效益,油井单井增油20%至30%,注水井单井增注30%至130%。1999年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被科技部列入“九五”重点推广计划指南项目。

沈忠厚沈忠厚

沈忠厚院士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国家发明三等奖1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和二等奖3次,获中外专利13项,在中外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1部、中文专著2部,他还培养了博、硕士研究生30余名,并荣获“全国能源工业特等劳动模范”等6种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和奖励。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培养出的学生,有教授、博导、学术带头人、高级工程师,还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他的博士生王瑞和,已经是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另一位得意弟子李根生,也已经入围国家人才培养的“百千万工程”计划,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奖学金”的资助。

论文专著

时间 名称 作者 研究方向
2018年    《岩土力学》 沈忠厚 超临界CO2岩石致裂机制分析
2018年
《中国海上油气》 沈忠厚 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计算模型的建立与射流特性分析
2017年 《石油钻采工艺》 沈忠厚 超临界水射流焦汤系数计算与节流过程降温效果分析
2017年 《振动与冲击》 沈忠厚 围压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冲击力与冲蚀射孔的影响
2003年 《石油钻采工艺》 沈忠厚 现代石油钻井技术50年进展和发展趋势[8]

人才培养

时间 名称 作者 研究方向
2018年    《岩土力学》 沈忠厚 超临界CO2岩石致裂机制分析
2018年
《中国海上油气》 沈忠厚 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计算模型的建立与射流特性分析
2017年 《石油钻采工艺》 沈忠厚 超临界水射流焦汤系数计算与节流过程降温效果分析
2017年 《振动与冲击》 沈忠厚 围压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冲击力与冲蚀射孔的影响
2003年 《石油钻采工艺》 沈忠厚 现代石油钻井技术50年进展和发展趋势[8]

荣誉表彰

教育理念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沈忠厚认为既要有科学家的本事,也要有工程技术专家的能力,同时还要有好的师德。 他说最大的安慰就是培养的学生出去后在工作岗位上干的很好,他觉得很有成就感,哪怕自己只起了一点添砖添瓦的作用。教师是一个清贫职业,但他一直认为这是最好的工作,师生间的情感是最纯洁无私的。

沈忠厚在学校主要讲授“钻井工程”这门课,这是石油钻井专业的一门主课,他从不把书本内容照搬到黑板上。不管讲过多少遍的课,每次上课前,他都重新备课,及时补充国内外最新信息。写完讲稿之后,他还另外编写一个提纲,理出重点、难点。

听过沈忠厚讲课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沈教授讲课特别注意深入浅出,一个很抽象、深奥的原理,经沈教授一过滤,就变得很形象、很浅显,仿佛一切都在你的面前,举手可触。笔者在采访时,就钻井中的水力和机械联合破岩的机理请教沈教授,沈忠厚便很形象地说:“你见过打钎吗?光用死力气往石头上打,往往见不到效果;如果一边喷高压水一边打,不一会就大功告成。这个机理和这个道理几乎是一样的。”一个既抽象、极深奥的道理,经沈忠厚轻轻一点拨,即点石成金,形象呼之欲出。

沈忠厚说,课堂就是战场。上战场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管这门课讲了多少遍,每一次讲课前必须重新备课,并及时补充最新的国内外信息。在讲稿完成之后,他还得另外再编一个提纲,理出重点、难点,上课时,仅拿这个提纲即可。有的学生第一次上沈忠厚的课时,很是吃惊:“沈教授怎么一个提纲就讲半天?”其中的缘由原来在这里!

沈忠厚极力倡导严谨治学,敬业乐道,特别强调,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应该有十分热沈忠厚沈忠厚。他说,培养一名教师,比培养一名研究员、一名工程师要艰难得多。研究员的主要目的是认识世界,而教师既要有认识实际的本领,又要拥有改造世界的本事。现在研究生、博士生,认识世界的本领是有了,但缺乏改造世界的本事。因此,沈忠厚主张,青年教师要多到现场去,不要让自己的思想仅仅停留在理性层面上,要让自己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数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中国所有的油气田钻井现场,在产学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讲座报告

2005年6月20下午,沈忠厚应邀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报告厅为毕业生代表做了题为“石油工业形势展望”的报告会。

社会任职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2012年 水力喷砂射孔与分段压裂联作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7年
自振空化射流技术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 自振空化射流钻头研究 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 高压旋转水射流处理近井地层增产增注的研究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7年 加长喷嘴牙轮钻头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1996年 人造硬质材料钻头破岩机理及设计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3年 自振空化射流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2年 提高射流在井底工作效率的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人物语录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2012年 水力喷砂射孔与分段压裂联作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7年
自振空化射流技术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 自振空化射流钻头研究 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 高压旋转水射流处理近井地层增产增注的研究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7年 加长喷嘴牙轮钻头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1996年 人造硬质材料钻头破岩机理及设计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3年 自振空化射流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2年 提高射流在井底工作效率的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人物评价

沈忠厚担任《国际水射流》杂志咨询委员会(U.S.A)委员,中国劳保学会水射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业清洗协会高级顾问与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顾问及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海油提高采收率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石化提高采收率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石油钻探技术》杂志名誉主编、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石油钻采工艺》杂志编委,《水动力学研究和进展》杂志编委等职务。[6]

词条图册

一个人一辈子能够认真做好一件事就够了,如果老是去研究人家已经研究过的东西永远都达不到学科前沿和科学顶峰。[9]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