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民国4年),时任河源县知事张光煦与潘维衡先生商讨开办县立中学。最后决定选址上城北直街,用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现上城小学)部分校舍,确定学制四年。潘维衡先生出任校长。9月开办并招收首届1个班45位学生。
1932年,河源县第一高等小学改为河源中学附属小学。1944年春,广东省教育厅同意学校创办高中。民国年间,学校规模最多时为13个班,学生总人数在500人左右。
1949年9月,河源解放,学校由军管会接管,委任李祖羲为临时校长。同年11月,河源简易师范学校和私立三江中学并入河源县立中学统一管理,改校名为河源第一中学。由时任中共河源县委宜传部长欧阳涛兼任校长,林永洲任副校长负责全面工作。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学生积极应征入伍,保家卫国,因此在校生锐减。至1951年春,全校只剩下初中生200人左右。
文革期间,学校艰难办学,期间几度停学。1978年1月,惠阳地区革委会授予河源中学“惠阳地区教育战线先进单位”称号。全国恢复高考后,1978年高考入围人数位列全县第一。学校被重新确定为河源县重点中学,县革委会为全县103名教师公开平反冤假错案。[6]
1988年,河源设市分区,学校由源城区代管。1993年,由市政府接管,成为市直属学校,同时更名为河源市河源中学。因市一中、市田中的相继开办,招生范围被局限于市区老城区一带。1997年起,被广东省教育厅指名参加全省重点中学校长年会。
2001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同意该校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同时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区优先招收高一新生。2003年起,面向县区招生共200人。2004年秋,初中部停止办学,成为市直属高级中学,并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5年,与企业合作创办河源中学实验学校,同年获“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2006年,升为副处级事业单位,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评。翌年1月,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被列为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2009年1月,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6]。
2020年6月,河源市河源中学新校区拟选址方案规划第一次公示[9]。
2022年8月,根据《河源市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学校计划兼并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市开放大学)现址进行扩建升级改造[10]。
截至2018年7月,河源市河源中学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76.9%[1]。截至2020年末,有7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11人[5]。
学校计划兼并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市开放大学)现址进行扩建升级改造,两校址合计总占地12.4万平方米。计划于2025年全面完工,建成后可新增2000个高中优质学位[10]。校园环境(19)
截至2019年5月,校园分教学、运动和生活三个区域,设有图书馆、室内体育馆、自助银行和创客中心,有400米8道标准田径运动场和十多个篮球、羽毛球场。[11]
学校计划兼并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市开放大学)现址进行扩建升级改造,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扩建河中教师周转房及艺术楼、改造运动场及地下停车场、升级部分教育教学设备等,改造市职校教师周转房、全面升级学校教育教学配套设施设备等。[10]河源市河源中学(20)
截至2019年9月,河源市河源中学有专任教师336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2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3人,有曾炳炎等9名教师被评为“河源市首席教师”,占全市“首席教师”的1/3强。
广东省优秀科组:生物、化学、地理[11]
广东省特级教师:蓝海莲[12]、叶莹英[13]、吴佑宽
河源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曾炳炎(语文)、钟伟香(数学)、曹胜平(化学)
河源市首席教师:曾炳炎、钟伟香、叶莹英、喻新平、国庆、黄雪珍、陈俊华、张永生
在省内,河源市河源中学与广州市铁一中学、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中山市桂山中学等学校进行交流合作,结成“广河深中”新高考研究联盟;在省外,该校加入华中师范大学组织的“华大新高考联盟”。截至2019年9月,该组织是全国唯一由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与高中学校共同组成的教育教学联合体。[14]10月,该校与加拿大杜克学院国际高中结为友好合作学校,并于次年7月与其开展了1个国际交流项目,组织部分师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市开展夏令营游学活动,开创了河源市公办学校出国游学的先例。[15]
素质成绩
2015年,该校学生男子足球队获全市中学生联赛冠军,并代表河源市参加了广东“省长杯”比赛;2016年,获全市中学生联赛亚军。2017年,该校男、女足球队同获市直中学组冠军。其中男子足球队获全市冠军,代表河源市参加“省长杯”比赛。[16][17]
截至2017年7月,从第二届起,河源市河源中学连续参加了四届广东省创意机器人比赛,共获得4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4]在同年8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创客活动”中,该校代表队获无人驾驶汽车接力赛项目联队赛亚军,并获得2018年5月在美国举办的“第二届酷创星球世界锦标赛”参赛资格;在同年12月举办的在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校园微电影评比活动中,该校学生制作的微电影《破茧》获全国二等奖,同名MV获全国一等奖。[18]
2018年,河源市河源中学参加第33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省一等奖1个、省专项奖2个;参加第七届省创意机器人大赛,获省一等奖1个、省二等奖1个;率队参加第五届“北大培文杯”作文大赛,1名学生获全国一等奖。在2018年国际楚才作文竞赛中,学校有4人获得全国二等奖、12人获全国三等奖。在全国创新英语大赛中,1人获全国二等奖、华南赛区一等奖。[19]
2020年9月,在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暨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该校2名学生获创客制作高中组一等奖。[20]
竞赛成绩
2018年,河源市河源中学2名学生获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16人获数学省级奥赛奖项;4名学生获物理全国中学奥赛三等奖,17人获市级奥赛奖项;31人获省级化学奥赛奖项;1人获生物全国奥赛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25人在省生物奥赛中获奖。其中高二级学生获数学学科竞赛全国三等奖1人、省二等奖1人、省三等奖1人。[19]
在第三届广东省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中,该校有2人获特等奖(全省15人)、2人获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21]
2015年4月,河源市河源中学校长吴佑宽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2]。
在2017年河源市市直中小学“年度教师”评选活动中,该校1人获市直中小学“年度教师”称号。[23]
在2018年河源市中学教学工作会议中,该校2人获年度“高中教学管理能手”“高考突出贡献领导奖”称号,7人获“高中教学能手”称号,3人获“高考突出贡献班主任奖”,3人获“高考突出贡献科任教师奖”,6人获“高考突出贡献科任教师奖”。[24]
2018年10月,河源市河源中学1名教师在全省高中英语课例评比中获省一等奖及最佳教学设计奖。[25]
在2019年河源市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河源中学4人获全市特等奖、1人获一等奖,5人获市直特等奖、6人获一等奖。[26]
截至2019年7月,河源市河源中学被授予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实验基地、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巾帼文明岗、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广东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等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6][27]
校徽
校徽的主体为一颗新生之芽、书本图案和英文字母“H”“Z”。河源市河源中学校徽(2)
校训
崇雅尚德、笃学创新
校风
识卓善导、品正睿思
教风
敬业爱生、求是图新
学风
慎思明辨、敏学笃行
校歌
《河源中学颂》《河源中学颂》乐谱
歌词:凉帽山下书声朗朗,新丰江畔歌声飞扬,美丽的校园鲜花烂漫,河源中学桃李芬芳。严谨治学育英才,勤奋攻读成栋梁,朴实无华求实效,进取开拓创辉煌。啊河中,河中,你是教书育人的殿堂。啊河中,河中,你让千万学子都向往。你把智慧之门开启,你把理想之火点亮。你的桃李满天下,千秋万代美名扬。
截至2020年8月,该校先后成立了团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及下属的学生社团,内容囊括书画艺体、传媒广播、公益服务、科学文化等四大领域,共有30多个学生社团。[28]每年开展“四节”(即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和“五赛”(即学科类竞赛、体育类竞赛、艺术类竞赛、科技类竞赛、文学类竞赛)活动。[14][29]
2017年,根据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学生联合会“关于表彰2016-2017学年度广东省优秀学生会、优秀学生社团、优秀学生干部的决定”(学粤发[2017]4号)通知,河源中学科普协会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生社团”。在2016年举办的第一届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活动中,河源中学源河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优秀中学生国学社团”。[30][14]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校长 | 吴佑宽 |
副校长 | 袁桥明、邓文清、曾翠容、钟伟香[31] |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校长 | 吴佑宽 |
副校长 | 袁桥明、邓文清、曾翠容、钟伟香[31] |
校名 | 校长(校主任) | 书记(党支部、党总支) |
---|---|---|
河源县立中学 | 潘维衡(1915-1926) | - |
河源县立初级中学 | 丘振南(1926.8-1928.8) | - |
叶汉儒(1928.8-1929.8) | ||
曾广畴(1929.8-1930.9) | ||
张建平(1930.9-1930.12) | ||
王鸿焘(1930.12-1931.9) | ||
刘军凯(1931.9-1932.9) | ||
曾广畴(1932.9-1934.2) | ||
温德基(1934.2-1934.9) | ||
骆维骥(1934.9-1934.11) | ||
姚子茂(1934.11-1935.2) | ||
邓鸿芹(1935.2-1935.9) | ||
刘冠原(1935.9-1937.2) | ||
曾瑞章(1937.2-1938.8) | ||
徐叔孟(1938.8-1939.8) | ||
范玉麟(1939.8-1941.1) | ||
陈瑞云(1941.1-1943.1) | ||
刘寿榕(1943.1-1944) | ||
河源县立中学 | 刘寿榕(1944-1946.1) | - |
邹炽昌(1946.1-1947.1) | ||
刘寿榕(1947.1-1949.9) | ||
河源中学 | 李祖羲(1949.9-1949.10) | - |
欧阳涛(1949.10-1951.12) | - | |
张志良(1952.1-1953) | 黎孟持(1952-1953) | |
河源县第一中学 |
张志良(1953-1964.8) | 黎孟持(1953-1958) |
程奇香(1964.8-1966) | ||
城镇中学 | 程奇香(1966-1969.8) | - |
张宗元(1968.1-1969.12) | ||
李秋其(1970.1-1972.7) | ||
河源中学 | 程奇香(1972.7-1986.8) | 程奇香(1986.8-1989.8) |
陈国芳(1986.8-1991.7) | ||
陈福循(1991.8-1993.8) | ||
河源市河源中学 | 陈福循(1993.8-1997.2) | - |
李正浓(1997.2-2001.11) | - | |
李观华(2001.11-2009.5) | 李正浓(2001.11-2004.4) |
校名 | 校长(校主任) | 书记(党支部、党总支) |
---|---|---|
河源县立中学 | 潘维衡(1915-1926) | - |
河源县立初级中学 | 丘振南(1926.8-1928.8) | - |
叶汉儒(1928.8-1929.8) | ||
曾广畴(1929.8-1930.9) | ||
张建平(1930.9-1930.12) | ||
王鸿焘(1930.12-1931.9) | ||
刘军凯(1931.9-1932.9) | ||
曾广畴(1932.9-1934.2) | ||
温德基(1934.2-1934.9) | ||
骆维骥(1934.9-1934.11) | ||
姚子茂(1934.11-1935.2) | ||
邓鸿芹(1935.2-1935.9) | ||
刘冠原(1935.9-1937.2) | ||
曾瑞章(1937.2-1938.8) | ||
徐叔孟(1938.8-1939.8) | ||
范玉麟(1939.8-1941.1) | ||
陈瑞云(1941.1-1943.1) | ||
刘寿榕(1943.1-1944) | ||
河源县立中学 | 刘寿榕(1944-1946.1) | - |
邹炽昌(1946.1-1947.1) | ||
刘寿榕(1947.1-1949.9) | ||
河源中学 | 李祖羲(1949.9-1949.10) | - |
欧阳涛(1949.10-1951.12) | - | |
张志良(1952.1-1953) | 黎孟持(1952-1953) | |
河源县第一中学 |
张志良(1953-1964.8) | 黎孟持(1953-1958) |
程奇香(1964.8-1966) | ||
城镇中学 | 程奇香(1966-1969.8) | - |
张宗元(1968.1-1969.12) | ||
李秋其(1970.1-1972.7) | ||
河源中学 | 程奇香(1972.7-1986.8) | 程奇香(1986.8-1989.8) |
陈国芳(1986.8-1991.7) | ||
陈福循(1991.8-1993.8) | ||
河源市河源中学 | 陈福循(1993.8-1997.2) | - |
李正浓(1997.2-2001.11) | - | |
李观华(2001.11-2009.5) | 李正浓(2001.11-20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