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概况
五华县博物馆建于1984年8月,属
正股级全额拨款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是五华县文物收藏保护、陈列展览和进行科学研究,
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现有藏品近四千件,这些文物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各朝各代器物和近革命文物,时间长度跨越几百万年。有二个展览厅常年对外免费开放,每年举办4至6个展览,其中一个是陈列展览《五华雄狮山秦汉遗址成果展览》,另一个是临时展览,主要是馆内文物精品展览和省博物馆流动博物馆提供的展览。
[2]
部门职能
办公室:协助馆长掌握全馆工作情况,处理对内对外的各项行政事务,负责人事,文书、档案、计生等工作,保证全馆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馆藏室:负责文物征集、修复、研究、鉴定、科学保管、保养;对外提供藏品利用的交往服务等工作。
宣教资料室:负责宣传,组织观众参观并做好讲解、负责记录接待大事记、观众留言;收集、整理有关活动资料,拍摄有关活动照片;协助举办有关业务讲座,编写讲解词和简介,编辑有关宣传品,史料的收集和整理等工作。
保卫室:负责文物及馆舍的维修、维护,负责馆区安全保卫工作和文物安全工作,负责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防火、防盗措施等工作。
财务室:依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保证财务会计报送真实,完整、负责财务档案工作,年度预算和结算等工作。
[2]
领导分工
馆 长:张汉彬,主持博物馆全面工作。副馆长: 叶常绿,负责展览策划、 对外宣传、文物征集及后勤保障、环境卫生等工作。副馆长:刘仲仁,负责办公室、安全保卫、库房管理、考古发掘和计生综治等工作。
[2]
办事指南
1、宣传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全民族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2、负责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可移动文物的征集、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充实博物馆展品的内容,提高展品的内涵。3、对馆藏文物按有关规定进行妥善保管,采取有效措施,防火、防盗,确保文物安全。4、对全县范围内的历史、民俗文物进行普查、征集和保护。5、举办文物展出,发挥宣传窗口作用,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推动我县旅游业发展。6、对各个时期遗址、历史建筑物进行保护,防止文物非法流通,打击文物犯罪活动,创造健康有序的文物保护环境。
[2]
馆舍简介
博物馆于1991年开馆。曾举办《五华历史文化》、《古大存革命事迹》、《亚洲球王-李惠堂》等长期及临时展览。该馆1986年起在
梅林镇优河村古大存故居内举办《古大存革命事迹展览》,陈列实物、照片150多幅。在文物普查中,发现文物点多,包括西汉南越王
赵佗在五华山下所筑的“长乐台”遗址(狮雄山遗址),受到广东省文化厅、文管会的表彰奖励。
建筑布局
该馆地外县城中心地段,为三层加顶钢筋水泥框架结构,占地面积250平方米,建筑面积810平方米,其中展览厅两个,面积220平方米。文物库房2个,40平方米。
发展历史
五华县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3月,此馆于1987年冬重建,1990年冬基本完工。
馆藏文物
五华县博物馆现有各时代各类型藏品上万件,以本县出土文物为主。主要藏品的有:中生代的
恐龙蛋化石;
新石器时期的彩陶、
彩陶壶和各式石器;青铜时期的鸡型壶、龙纹三足双耳铜鼎;秦代
半两钱;西汉南越王
赵佗所筑“长乐台”遗址出土的绳纹板瓦、筒瓦;汉代彩绘茧形壶、绿釉长颈双耳壶;东汉连续弧纹铜镜;唐白釉唇口罐、四鸟菱花铜镜;宋影青贴人物龙虎带盖
魂瓶、
影青印花缠莲纹瓶;
吉州窑黑釉白花碗;元
青白釉贴人物虎纹带盖魂瓶;明青釉三足炉、青釉莲纹杯;清雍正蓝釉
双耳瓶、乾隆蓝釉描金瓶;明清设色描金工笔肖像画、山水画;清书法家
符翕《榕夏》、《
五言诗》碑刻,诗人温训《梧溪石屋诗抄》、《登云山房文稿》刻版;民国时期的粉彩花卉菱形盘;近代仿
唐三彩骆驼等。这些文物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 1840 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其中的
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特别是在
华城镇塔岗村狮雄山西汉建筑遗址发掘的文物,填补了研究岭南历史和
南越国历史的空白。五华县博物馆还收藏有一批以反映粤东
八乡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红十一军军长
古大存同志领导的农民武装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文物。如:农会旗、苏维埃旗、广东工农讨逆军第七团团队部大印、农会会员证、
火药枪、大刀、匕首、山歌册等等。及出版《五华县文物志》。
作用价值
这些文物都是该馆成立二十多年来收集和本地出土的,反映了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文化,为研究本县历史,特别是研究南越国历史和客家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该馆在文物考古和科学研究方面,成绩突出。在八十年代初开展的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了一批很有价值的文物点,其中包括南越王赵佗所筑的狮
雄山建筑(长乐台)遗址,成绩显著,受到了广东省文化厅、省文管会的表彰和奖励。该馆还参加了已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售》(广东分册)和《广东名胜古迹辞典》、《广东古塔》及即将出版的《广东县域历史文化资源》丛书等专业著作的编写工作,撰写了有关本县文物点和名胜古迹的内容。五华县博物馆规模虽小,队伍也不大,但全馆同仁,同心同德,刻苦钻研,在文博战线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