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市朱老庄镇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区南郊,距聊城光岳楼9公里,距聊城市区新南环仅2公里,南与聊城阳谷接壤。总面积57平方公里,辖59个行政村,3.6万人,5.7万亩耕地。
聊城市朱老庄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境内纵横三条公路:聊阳高等级公路由南至北纵贯全境,架起了本乡直通全国和世界各地的电话桥。电力充足,本乡设有3.5KV变电站一处,能够满足工业各业用电需求。
该乡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徒骇河、赵王河、新运河、引黄三干渠流经本乡。
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我们按照乡驻地的总体规划,先后对聊阳公路、李田公路两侧进行了全面开发,乡驻地聊阳公路、李田公路两侧新建临街商业楼64000多平方米,新增商户100多家,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聊城市朱老庄镇下辖村:
朱老庄村 | 王寺张村 | 小徐村 | 李庙村 | 焦营村 | 许堂村 | 徐集会委会 | 两界村 |
曹庄村 | 赵楼村 | 田庄村 | 井庄村 | 刘海村 | 老槐荫村 | 大吴村 | 齐里店村 |
毛营村 | 田海村 | 谷营村 | 观堂村 | 东四李村 | 西四李村 | 草庙李村 | 甄庄村 |
杭海村 | 杜庄村 | 南北辛庄村 | 苏里井村 | 陈庄村 | 大徐村 | 王堤口村 | 二张村 |
蒿科李村 | 杨集村 | 西红庙村 | 薛庄村 | 高庄村 | 全营村 | 张大庙村 | 小吴村 |
孟庄村 | 朱连子村 | 新城海村 | 高堤口村 | 靖堤口村 | 宓城集村 | 宓庄村 | 赵营村 |
魏营村 | 耿庄村 | 茄子里村 | 姜赵村 | 辛十李村 | 刘集村 | 刘庄村 | 东红庙村 |
前夏村 | 后夏村 |
朱老庄村 | 王寺张村 | 小徐村 | 李庙村 | 焦营村 | 许堂村 | 徐集会委会 | 两界村 |
曹庄村 | 赵楼村 | 田庄村 | 井庄村 | 刘海村 | 老槐荫村 | 大吴村 | 齐里店村 |
毛营村 | 田海村 | 谷营村 | 观堂村 | 东四李村 | 西四李村 | 草庙李村 | 甄庄村 |
杭海村 | 杜庄村 | 南北辛庄村 | 苏里井村 | 陈庄村 | 大徐村 | 王堤口村 | 二张村 |
蒿科李村 | 杨集村 | 西红庙村 | 薛庄村 | 高庄村 | 全营村 | 张大庙村 | 小吴村 |
孟庄村 | 朱连子村 | 新城海村 | 高堤口村 | 靖堤口村 | 宓城集村 | 宓庄村 | 赵营村 |
魏营村 | 耿庄村 | 茄子里村 | 姜赵村 | 辛十李村 | 刘集村 | 刘庄村 | 东红庙村 |
前夏村 | 后夏村 |
朱老庄乡在中国位置(3)山东聊城市朱老庄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境内纵横三条公路:聊阳高等级公路由南至北纵贯全境,李田、于沙两条县级公路由东至西横贯全乡。全乡59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柏油路,21路汽车往返聊城市区和本乡之间。另又添加456路公交车通往聊城新城海。乡驻地距平九铁路仅2公里,距济聊高速公路13公里,交通非常便利。通讯设备完备,程控电话全乡装机率80%以上,中国移动和联通、电信均在乡驻地设有发射塔,架起了聊城市朱老庄镇直通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电话桥。电力充足,聊城市朱老庄镇设有3.5KV变电站一处,能够满足工业各业用电需求。
朱老庄乡大力发展拱棚菜生产聊城市朱老庄镇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徒骇河、赵王河、新运河、引黄三干渠流经本乡,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食用菌和各种蔬菜。聊城市朱老庄镇把发展农村庭院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确立了养殖、加工等产业为庭院经济发展的重点,在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提供扶持,营造了发展庭院经济的良好氛围。2008年以来,全乡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0期,受训人数达2000余人次,协助提供资金30余万元,提供信息100余条。全乡已建成杜庄、朱连子等蔬菜专业村6个,位营、孟庄等加工村3个,徐集、靖堤口、王寺张等养殖专业村17个,发展专业户1600户。
聊城市朱老庄镇利用自身区位环境优势,扩大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多服务,少干预,后发展,后规范”的原则,促进了民营经济全面发展。全乡民营企业42家,其中年产值超过全万元企业6家,500万以上的8家,100万以上的20多家,涉及日用化工、建材、机械铸造、食品加工、养殖等十几个行业。民营工业园位于乡驻地北100米,面积350亩,园区西邻聊阳公路,地理位置优越,适合各类企业项目投资发展。
聊城市朱老庄镇中学创建于1960年,1970年改办为高中,1980年又改为初中至今,学校坐落于“江北水城”——山东聊城市区南10公里,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是学生学习成长想场所。学校占地24882平方米,拥有教学楼一栋,18个标准教室,实验楼一栋,各种实验仪器齐全,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均达到“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学校拥有一栋可入住600人的学生宿舍楼,有经聊城市卫生防疫部门审核合格的食堂8间,可供千余人同时用餐。学校现有教职工57人,是一支“师德高尚、爱生敬业、乐于奉献、教艺精湛、探索创新”的教师队伍,其中一级教师22人,中学二级教师33人,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到专科以上,有22人取得本科学历。
聊城市朱老庄镇积极组织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他们专门成立了先进文化教育领导小组、农业技能知识培训领导小组等,为全方位培养新型农民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杜庄村、甄庄村等30多个村成立了文艺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文体活动组织。2008年春节期间,各村积极行动起来,搭建平台,通过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形式,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自2月份以来,各村好戏连台。杜庄村农民书画展、杨集村综合体育比赛、杭海村民间艺术表演,自家的事自己演,农民的典型农民赞,贴近农村生活实际的各项活动吸引了上千名农民参与,不仅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也架设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桥梁。该乡充分发挥全乡专业、业余团队作用,开展送文艺、影碟进村活动,利用节庆假日组织文艺小分队,结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快板、演讲等形式进村入户,为农民进行文艺演出。同时,该乡文化站组织到农村巡回放映农民喜爱的科普知识、历史文化、计划生育等影碟,并把党的政策和致富信息送给农民。
山东省白马寺庙遗址,坐落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朱老庄镇,位于山东聊城市朱老庄镇政府所在地以东6华里,偏北2华里处。山东白马寺东5华里为现的聊城市李海务镇、聊位公路及平杭大运河,该寺西临聊阳公路和赵王河,南侧2华里处为聊城李海务至聊城朱老庄的公路,北紧靠小运河。据现存碑文、史料记载和历代老人们相传得知,山东白马寺兴建于唐代,衰落于清代末年,民国时期和文革期间接连遭到损毁。山东白马寺寺名,是因唐僧取经天竺国返回后,其弟子游经讲学到此因拴过白马而得名
据悉,解放前,山东白马寺每逢初一、十五举行庙会,后改为山东白马寺集。解放初,该寺庙又被改建为山东省白马寺小学,作为教室、宿舍、操场之用,直至1987年学校搬迁。搬迁时学校的旧房舍、操场等原属学校使用的财产,由当地一名叫郑庆岗的人出资购得并保存,以备日后修复寺院使用。
山东省白马寺遗址,现南北长120余米,东西宽80余米。现仍存山东有白马寺历代僧人祖谱和唐代、明代石碑6块(有的因作为桥板仍埋在小运河中)、石龟2蹲、石窗两个,以及古井一眼、若干青砖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