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韶山旅游区(3)湘潭,古称潭洲,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下游西岸。是座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湘潭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独具特色。主要游览点有昭山、雨湖公园、齐白石故居、云门寺、岱子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及韶山和彭德怀故居等。每年前往参观游览的中外游客近100万人
毛氏宗祠
毛氏宗祠宗祠是韶山毛氏家族的总祠堂,始建于1758年,1763年建成。建筑系砖木结构,青砖青瓦,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宗祠大门天头有“毛氏宗祠”四字,大门外两边各立一石鼓。祠堂房屋分为三进:第一进为戏楼。楼阁中部为戏台,可容纳数十人登台演庆。楼两侧为化妆室。楼下中部为一小厅。两侧各一厢房,左为庖厨地,右为酒饭舍。第二进为中厅。右廊悬钟,左廊悬鼓。是全族办公、讲约、祭祀和摆酒设宴的地方。第三进是敦本堂,堂中安放历代祖宗神主牌位。堂左为住宿处,堂右为钱谷、祭器等物的收藏处。
韶峰景区
韶峰景区(2)韶峰有八景,即韶峰耸翠、仙女茅庵、胭脂古井、塔岭晴霞、石屋清风、顿石成门、凤仪亭址、石壁流泉。《毛氏族谱》中关韶峰于韶峰八景有着这样的记述:八景之传已入邑书之采登之,一以识吾姓得地之胜,一以嗣潇湘八景之响云。滴水洞现立有韶山八景诗碑,上刻毛兰芳所撰《浪淘沙》八首,一词一景,词因景胜,景因词名。峭壁插霄间,扑压群山。箫韶流响白云关。绝顶才宽三五尺,秀挹天颜。 仙女去尘寰,石上苔斑。风梳雨沐绿云鬟。万古头颅新色相,月挂金环。韶峰为韶山境内第一高峰。传说舜帝巡视江南,见一峰奇丽险峻,遍地奇花异草、古树苍松,遂在此设立神殿。后来,人们在韶峰顶上建造一庙,叫“圣帝庙”,也叫“仙顶灵庙”。仙顶灵庙另一说,唐时韶氏三女在此得道成仙,故韶峰又叫仙女峰。其实,按新的学术观点看来,传说远古时,舜之二妃娥皇、女英曾寻夫而来,而韶乐本身就是早期文明时代祭祀日月山川女神的音乐,应该说仙女峰就是这种现象的遗存也是有道理的。
雨湖公园
雨湖公园 位于湘潭市雨湖路侧。总面积0.21平方公里。因地势低洼,积雨成湖而得名。旧时多茶楼酒肆,文人雅士喜聚会于此,曾有雨湖诗社,现已辟为公园。全湖分上、中、下三湖。湖中修筑了风格迥异的七星、八仙两座桥梁,桥拱宽大,游船畅通。湖面水明如镜,植荷养鱼,垂柳依依,景色秀丽,有"垂柳碧孤塔,夕阳红半桥"的名句传诵至今。园内除修复了原有的发源殿、岸花亭、双壁坊、夕照亭等名景外,新建了儿童乐园、铁索吊桥、水榭、风车、花圃、温室等。历为湘潭风景名胜地。
凤仪亭址
乐奏九成期,瑞应于斯,亭空凤去几多时?破瓦颓垣天爱惜,烟幕云帷。远翥欲何之,琴瑟维持。高冈又长绿桐枝。圣德巍巍天地永,正好来仪。相传舜帝南巡时,命在此演奏韶乐,美妙动听的音乐响起,瞬间百鸟和鸣,凤凰翩翩起舞。舜帝在九嶷山升天后,凤凰又飞回韶山。韶山的百姓便在凤凰栖身的梧桐树旁,修造了一座“凤仪亭”。如今,凤仪亭坐落在仙女庵的后面。
仙女茅庵
山深别有天,草木皆仙。茅庵丹灶筑当年。道成女子今何在?一座金莲。晨湘潭韶山旅游区钟暮鼓边,惊醒尘缘。高僧无事抱云眠。何必普陀观自在?面壁依然。相传唐时青州府有三女——韶氏、桓氏和黎氏立身修道。一日,三女来到韶峰,见风光旖旎,景色宜人,她们在半山腰搭了个茅棚栖身。自此,为善积德,潜心修道,后来,修成正果,成道登仙。又有传说,当地百姓为纪念舜帝二妃娥皇、女英而修造此茅庵。《毛氏族谱》中有《仙女庵记》,记述了这两种传说。仙女庵建造在韶峰半山腰上,如今草庐茅舍依旧,大门门楣上依稀可见庵名。
胭脂古井
仙迹寄高冈,古井流香。胭脂笑问为谁妆?色即是空空即色,春雨斜阳。一派玉琼浆,寒碧冰芒。无纤尘染影岚光。参透神仙中妇艳,红粉何妨?传说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在此路过,见一泉井,水平如镜,便对水梳妆,一不小心,胭脂掉落井中,顿时井水呈粉红色。胭脂古井即由此而来。据称,在这里以水照镜,姑娘变得更漂亮,小伙子变得更英俊,老年人则可返老还童。
石屋清风
砖瓦莫为功,栋宇凌空。神工鬼斧石琼宫。九转丹成仙去后,剩湘潭韶山旅游区得清风。云雾卷帘栊,彩挂晴虹。月明灯火澈宵红。金屋几多沉草径,笑倒仙翁。石屋,又称“玉石宫”,坐落在韶峰北侧的鳜鱼峰上。传说很久以前,韶山铁皮桥一带都是汪洋一片。舜帝到韶山,带领人马疏通水道,让水往东海流去。一日,有一鳜鱼仙,已炼成半仙道行,自认为仙术道行精深,前来捣乱,被圣帝一掌推在韶峰北面,现出一条大鳜鱼来。为了防止鳜鱼逃跑,圣帝用一只小巧玲珑的玉石香炉镇在鳜鱼身上,只听得大叫一声,鳜鱼化作一座山,这山正好挡在韶峰北面,这便是鳜鱼峰。只是镇在鳜鱼仙身上的玉石香炉在鱼脊上立脚不稳,香炉侧倒过来,于是变成了一座石屋。石屋如今还在,它可容下20多人,石屋门是个方桌大小的洞口。人们走进石屋,清风扑面而来,使人心旷神怡。因此,人们叫它“石屋清风”。
顿石成门
门户别开奇,两石为之。一关不许野云驰。春色满林关不住,摇曳生姿。雨过碧玻璃,雾锁烟司。闲花野鸟各支持。若得当年由也宿,夫复何疑?此门相传为梦公所立。梦公为一道姑梦后所生。梦生子从小未见过也不知谁是他的生身父母,由一采药老人带养并供其习文练武。梦生子长大投军参战,立有战功后解甲归田,孝顺养父。一日,梦生子默念生身父母,跪拜天地,忽闻一声霹雳,他所站立的两块褐石猛涨数丈之高,撑天而立,有如天门。生母出现与养父相认,梦生子也在石门下拜见亲娘。顿石成门之景由此得来。仔细端详,石门有女阴象形之态,此为生殖崇拜之孑遗。浪淘沙词正是含蓄地表达了这层深意。
塔岭晴霞
峰峦泼翠鲜,岭断云连。横中一塔插空天。睛光暮色霞烘里,玉烛摇烟。风雨自年年,破补苔钱。春风无主鹤高眠。好欲招来询甲子,沧海桑田。传说韶峰旧时有一条专吃生灵精血的蜈蚣精,整日喷发毒雾,使得这一地区浮云阴沉、乌烟瘴气、不见天日,于是太乙真人用宝塔将它镇服,此后天空出现了美丽的彩霞。此塔位于韶峰南山腰,塔岭晴霞因此得名。
石壁流泉
素练影空悬,瀑布飞泉。佛幡高挂五云边。半点红尘飞不到,石上湘潭韶山旅游区姻缘。撑起半边天,清洁澄鲜。水晶帘卷万家烟。说与王维难着笔,此景才仙。韶峰东面有一处瀑布,人称石壁流泉。相传是鱼龙女凿石引泉而得名。原来,洞庭湖中有一尾红鲤,已修成龙体,并看中了狮子山顶的“金盆蓄水”处,与鱼虾为伴,自由嬉戏于水池之中。一天,一个叫庞生的小伙子使鱼龙女动了心,便变成一个美若天仙的少女同他相见。两人一见钟情,喜结伉俪。有一年,久晴未雨,田地干涸,颗粒无收,连百姓喝水都很困难,庞生决心为乡亲们解愁排难,出门找水。鱼龙女亦随同前往。他俩终于找到了一处长有苔藓的石壁,鱼龙女断定那儿必有泉水相通。于是,不顾龙宫封旨,也不信难活七天的戒条,一心凿壁引泉,引水拯救乡亲。鱼龙女和庞生共干了三天三夜,石壁终于凿穿。夫妻俩的行为,感动了地方诸神,天庭也闻知他们积德救民的功绩,即派神灵下界,引渡鱼龙女和庞生成仙而去。石泉流淌至今,常年不断。
黑石寨景区
黑石寨景区位于韶山风景名胜区北部,景区内群山起伏,绿水滢滢,植被丰富。区内青沟水库,水域狭长,沟壑纵横,两边崇山峻岭,每到春季则山花遍野,群芳争艳,而秋季来临则“层林尽染”,迷人欲醉,一幅世外桃源之象。滑油潭更是苍松翠竹,峰回路转,流泉叮咚,鸟鸣山涧。有青沟里水库、红旗水库、韶山鹿场、杨林鹿场、黑石寨等景点。境内景区最高海拔500.9m,最低海拔118.8m,总面积30平方公里。当地为典型的中亚热带气候,自然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 。景区内人烟稀少,现存大量的野生动物。景区内山脉蜿蜒,沟壑纵横,水库环绕,植被茂盛,每到春季则山花遍野,群芳争艳。而秋季来临则层林尽染,迷人欲醉。
狮山山景区
狮子山景区位于韶山风景名胜区的东部,有如意亭、大塘湾、板凳岭、坪顶岭、燕子洞、四仙抬宝、雄狮吞日、乳桐庙等景点。狮子山景区分为狮子山景观小区和板凳岭景观小区。狮子山景观小区以岩石景观为主,沿狮子山山脊成带状分布。狮子山形似雄狮,狮头怪石嶙峋,狮身巍然,雄狮下有一如母狮状小山,两山之间为球山,构成狮子滚绣球景观。山上树木苍翠,四季常青,景色宜人。板凳岭小区则以大塘湾、如意亭等革命旧址为主,这一带是毛泽东杨开慧开展农民运动频繁活动之地。杨开慧曾在如意亭创办农民夜校,毛泽东韶山脱险,即从狮子山下直插宁乡。
毛泽东故居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栋房子的东头。东头十三间半瓦房,是毛泽东家的,西头五间半土砖茅房是邻居的。毛泽东故居
毛泽东同志故居警卫班栋普通农舍曾几经沧桑。它的修缮和扩建凝结着毛泽东的祖辈、父辈和他们兄弟的心血和汗水。从1878年毛泽东祖父定居时的五间半茅屋,经过前后三代人的艰苦创业,修修补补,其间遭火灾,遇抢劫,1918年才掀茅盖瓦,加修后院,扩建成十三间半瓦房(内含杂屋,其中半间指两家合用的堂屋)。1929年4月,反动派曾没收毛泽东在韶山的全部房屋和家产。于是,这栋房子和里面的家具,又遭到了严重破坏。解放后,人民政府进行过多次修葺,使之基本上保持了当年原貌。1950年,故居作为革命纪念地供国内游客参观。两年后又正式对外宾开放。1961年3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毛泽东同志故居”七个黑底镏金大字。
毛泽东铜像
毛泽东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着“10.1”国庆。
毛泽东铜像,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像面朝东南方,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铜像褐红色大理石基座正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五个贴金大字。铜像由著名雕塑大师、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和他的高足国家一级美术师程允贤设计,国家一级企业、航空航天工业部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
滴水洞景区
滴水洞是主席别墅,位于韶山冲西边的角落里,与主席故居相距3公里。滴水洞天,是韶山风景中一个著名的景点群,由滴水幽壑、虎歇坪、龙头山等自然风光与滴水洞一号等建筑组成。滴水洞长约2.8公里,洞内有小溪,曲曲弯弯,幽壑口朝东北而开。小溪沿岸林木繁茂,挺拔的松林中夹杂着茂密的楠竹,而上百种野花漫山遍野地生长着。这里的珍贵林木有银杏、女贞、铁树等30多种,这里的花卉有映山红、梅、芙蓉、月季、菊花等上百种,这里的珍贵药材有金银花、甘草、沉香、白果等20余种,境幽景优是滴水洞幽壑的一大特点,人在景中如置身仙境。
齐白石故居
齐白石故居位于湘潭县白石铺乡星斗塘村。为一普通农舍。省级重点齐白石故居文物保护单位。齐白石,湘潭县人,中国人民杰出艺术家,国际和平奖获得,举世闻名的中国画大师。其艺术成就非凡,诗、书、画、印并绝,开创了中国画的新风。齐白石,1863年生,原名纯之,字渭清,中国著名艺术大师,13岁随人学雕花木作,1889年开始读书作画,1890年与师友组织龙山诗社和罗山诗社,后游历南北各地,饱览了祖国名山大川,鉴赏了大量秘籍、名画、书法、碑拓,开阔了眼界。1919年定居北京,以篆刻、作画为生。1927年被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京华美术专科学校聘为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画研究会和中国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画院名誉院长,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状。齐白石一生艺术成就非凡,诗、画、书、印并绝,开创了中国画的新风。其故居陈列有老人一生的生平事迹的照片和诗画书墨真迹供游人欣赏。
彭德怀故居
彭德怀故居位于湖南省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彭家围子 ,1898年彭德怀出生在此。故居现存建筑是彭德怀在湘军任团长时出资修建的,始建于1925年。彭德怀(1898~1974年),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湖南湘潭人。
中国风格的农舍,故居四周用土墙围绕,附近竹木葱郁。故居堂屋门楣上,嵌有邓小平题写的"彭德怀故居"横额门匾。堂屋正中,悬挂有彭德怀着元帅服的巨幅彩照,两边墙上陈列着彭德怀生平主要活动年表。东边正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德怀两次回故乡时居住的卧室。1958年和1961年,他先后在这里住过30多天,调查当时农村情况,写出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农村调查报告。东横堂屋的墙壁上,悬挂着彭德怀两位弟弟和弟媳的遗照与简介。彭德怀的弟弟彭金华、彭荣华,都于1940年10月前后牺牲,遗体合葬在屋后面的山丘上。故居西头的三间横屋,为辅助陈列室,陈列着60多张图片、照片和50多件文物。不久前,这里建起了《彭德怀纪念馆》,其中丰富的史料,展示了彭德怀伟大的一生。
此故居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粉墙青瓦,具有典型江南风味的普通农舍。占地面积2,49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350平方米,房屋17间。1958年、1961年彭德怀两次回乡作农村调查时,在此居住35天,接待来访干部群众2,000余人次,起草了5个农村调查报告。1998年在故居北面建成开放彭德怀纪念馆。
彭德怀故居是彭德怀投身革命后在家乡唯一长时间居住活动的场所,与邻近的韶山毛泽东故居、宁乡花明楼刘少奇故居形成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伟人纪念地“金三角”。
毛泽东纪念园
毛泽东纪念园毛泽东纪念园位于毛泽东故居西侧约500米的层山叠岭之上,纪毛泽东纪念园念园最初定名为“毛泽东之路景园”。景园的构思显然受到了全国许多大城市“世界之窗”微缩景观的启示,整座景园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在一九九五年底,占地约二十万平方米,大小建筑近百处,集纪念、教育、游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景园便展现于世人面前。韶山毛泽东纪念园最大的特点是将纪念意义寓于复制实物,让人们于游园之中感受历史进程。景园有两大入口,即南门与东门,南门由毛泽东故居前的通道自然延伸,过关公桥,跨韶河,绕韶山嘴,在桥与嘴之间砌有一仿古牌坊,引导游人北去,这非常符合当年毛泽东由南北上的征程。
毛泽东诗词碑林
毛泽东诗词碑林位于韶峰半山腰,距毛泽东故居约3公里,1991年动工兴建,1993年正式对外开放,总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园中由100块汉白玉、大理石、花岗岩等组成,收录了毛泽东的50首诗词,以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整个景园按照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分为5个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分为4个时期:第一区为毛泽东青年时代所写的诗词。第二区为大革命和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三区为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第四区为新中国建立以后的毛泽东诗词。园中的诗碑,造型各异,变化无穷。即突出古朴.单纯的传统特色,又追求新颖别致、大胆变化,使诗碑与韶峰的自然美景浑然一体,令观者流连忘返。
遗址介绍
岱子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在湘乡市城西北四十多公里的龙石河畔,面积近2万平方米, 文化层最厚处达两米。1980年夏,进行了正式发掘。
文化层次
岱子坪遗址的主要文化层次属于长江中游龙山文化的较早期,距今约四千五百年左右,它是目前发现的长江中游龙山文化最南的一个遗址。
墓葬信息
岱子坪遗址出土了八十多座墓葬,形状十分特殊。墓坑清楚,排列岱子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井然有序,一般长仅一米到一米二,宽仅零点五到零点七米,深零点三到零点四米,坑内满布碎炭渣和砍碎并经烧烤的动物骨骼,但未见确凿无疑的人骨。随葬器物也置于坑内,推测极可能是二次葬。墓葬的随葬品,除少量的生产工具石铲、凿、锛之外,大多数为陶质生活用具,常见的有陶鬲、豆、杯、壶、罐、盆、碗、盂、小釜等。
地方特产
湘潭韶山旅游区湘潭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传统产品。
湘潭韶山旅游区,湘潭历史悠久、盛名远扬的传统副食特产。1915年参加巴拿马博览会获银奖,1956年在绍兴举办的中国名特产品展览会评比会上,被评为一等品。灯芯糕选料精细,产品形似灯芯草,每公斤1700~1800根。根条粗细均匀,色泽洁白,柔软细腻光亮,糯而不粘,韧而不硬,卷曲不断,清甜可口,具有纯净的桂子味,是湖南省优质产品。
产于湘潭市。距今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久负盛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紫油姜采用在白露季节前出土的形似指掌、杆断无筋、枝长瘦、荷口短的优质嫩黄姜,经精细加工,最后以龙牌酱油浸泡而成。其味道鲜美,香脆可口,姜香而细嫩,是增进食欲的佳品。现畅销国内外市场。
清乾隆年间,湘潭有吴源泰、吴恒泰两家制酱作坊,相互竞争,制酱工龙牌酱油艺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酿造工艺。龙牌酱油选用优质黄豆、面粉为主要原料。制作时,先将黄豆洗净,经水泡、蒸熟、冷却后加拌面粉,接种曲精,拌匀后入室发酵,加速蛋白质的分解与淀粉糖化,制曲后加盐水发酵。整个酿造时间在一年以上。成熟后抽出原曲,除净沉淀物,经灭菌处理而成。龙牌酱油色深汁浓,将香纯郁,味道鲜美,回味绵长,营养丰富具有外贮不变质、不浑浊、不沉淀、无霉花浮膜等特点,是家庭、食堂、饭店、小吃店烹饪的最佳调味品,又是拼盘、凉拌生食的佐料,同时还可用来制作罐头及酱菜等。龙牌酱油早在本世纪就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味名扬日本、港澳、南洋及至欧美等地,成为湘潭久盛不衰的名产。
2016年10月9日,国家旅游局发布十一假日旅游“红黑榜”,湘潭韶山旅游区上榜厕所革命最佳景区、旅游市场秩序最佳景区、旅游安全保障最佳景区和旅游服务最佳景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