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

海曙区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文名 海曙区
车牌代码 浙B
外文名 HaishuDistrict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火车站 宁波站
人均生产总值 21.89万元(2021年)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政府驻地 江厦街道灵桥路229号
区长 叶枝利
著名景点 天一藏书阁、海曙楼、天封塔、宁波城隍庙、天一广场、月湖
荣誉记录 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第47名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821年(唐长庆元年),海曙区始建。

1585年(明万历十三年),重建海曙楼而名区。

821年以后历为州、路、府和鄞县县治。

清代一度驻为宁绍台道。

1949年11月,海曙、镇明两区公所。

1951年5月,设立海曙、镇明两区人民政府。

1984年3月,海曙、镇明两区合并,海曙区海曙区成立新海曙区。

1994年,区辖5个街道、1个镇、1个乡。

1996年8月23日,设立 白云街道。1996年底,区辖6街道、1镇、1乡。

2001年底,辖6个街道、1个镇、1个乡。下设居委会69个,行政村16个。

2002年1月7日, 浙江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海曙区撤段塘镇、西郊乡,分别建立街道。 西郊街道更名为 望春街道。

2002年1月,海曙区西郊乡、段塘镇建制撤销,分别更名为望春街道和 段塘街道。至此海曙区乡镇建制消失,全区共辖8个街道。海曙区海曙区

2002年,海曙区辖8个街道,66个社区、16个行政村:灵塔街道、月湖街道、鼓楼街道、南门街道、西门街道、白云街道、段塘街道、望春街道。

2003年9月29日,宁波市政府办公厅 批复同意海曙区灵塔街道更名为江厦街道。至2003年底,海曙区辖8个街道,下设居委会63个、行政村16个。全区面积28.7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29.2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7.84万。区人民政府驻灵桥路229号。

截至2004年12月,海曙区面积2海曙区海曙区9.44平方千米,人口32.39万,辖8个街道,65个社区、14个行政村。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海曙区辖8个街道,72个社区:月湖街道、南门街道、江厦街道、鼓楼街道、西门街道、白云街道、段塘街道、望春街道。

2007年底,海曙区辖8个街道、74个社区。

2013年末,海曙区下辖8个街道办事处,76个居民委员会。

2016年9月,宁波市鄞州区的 集士港镇、 古林镇、 高桥镇、 横街镇、 鄞江镇、 洞桥镇、 章水镇、 龙观乡、 石碶街道等九个乡、镇、街道划归宁波市海曙区管辖。

行政区划

江厦街道,办事处驻地狮子街66号。含新街社区、郡庙社区、天封社区、莲桥社区。

月湖街道,办事处驻地镇明路108号。含太阳社区、梅园社区、桂井社区、县学社区、迎凤社区、平桥社区、天一社区。

鼓楼街道海曙区海曙区,办事处驻地乌含巷9号。含苍水社区、秀水社区、孝闻社区、 文昌社区中山社区、和义社区。

南门街道,办事处驻地尹江路128弄18号。含澄浪社区、柳锦社区、万安社区、红起社区、周江岸社区、朝阳社区、车站社区、马园社区、朗官社区、尹江岸社区、迎春社区。

西门街道,办事处驻地西湾路137弄16号。含汪弄社区、北郊社区、文化社区、龙柏社区、柳庄社区、新高社区、永丰社区、芝红社区、新芝社区、翠南社区、胜丰社区、翠中社区、东社区。

白云街道,办事处驻地白云街223号。含云和社区、云乐社区、联南社区(泰丰街10号)、牡丹社区、云丰社区、联北社区、安丰社区、宝善社区、安泰社区、南雅社区。

海曙区海曙区段塘街道,办事处驻地鄞奉路294号。含南苑社区、华兴社区、新典社区、南塘社区、洞桥社区、雄镇社区、小漕社区、南都社区。

望春街道,办事处驻地环城西路262号。含天一家园社区、 泰安社区、徐家漕社区、西成社区、信谊社区、新星村、后孙村、徐家漕村、望春桥村、双杨村、西成村、胜丰村、姚丰村、前丰村、甬丰村、联丰村、震丰村。

自然地理

海曙区地处宁波市中心,东临奉化江,北濒余姚江,西南与 鄞州区接壤,是宁波市政府所在地。全区面积29.4平方公里。海曙区属宁绍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海曙区

人口民族

2021年,年末户籍人口 641778 人,比上年末增长 0.6%。其中,出生 人口 3974 人,死亡人口 4385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2‰。[7]

海曙区海曙区

政治

党委领导

区委书记:徐强

区委副书记:叶枝利、罗仙兵[10]

政府领导

区长:叶枝利

副区长:李冠杰、徐洪涛、王懿栋、黄列、黄健、韩利钢、俞鹏宏[9]

政协领导

主席:张宁辉

副主席:薄慧敏、袁建树、张雨、郁利祥、胡金红、池逊

秘书长:戴亚珍[11]

旅游景点

月湖  又名湖西河或西湖,占地南北约1160米,东西约130米,周围2430多米。位于宁波市城区的西南,开凿于唐 贞观年间,是宁波市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该湖呈狭长形,面积约0.2平方公里。宋元年间建成月湖十洲。南宋绍兴年间,广筑亭台楼阁,遍植四时花树,形成月湖上十洲胜景。这十洲分别是:湖东的竹屿、月岛和菊花洲,湖中的花屿、竹洲、 柳汀和芳草洲,湖西的烟屿、雪汀和芙蓉洲。此外还有三堤七桥交相辉映。宋元以来,月湖是 浙东学术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荟萃之地。唐代大诗人 贺知章、北宋名臣 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学者 杨简、明末清初大史学家 万斯同,这些风流人物,或隐居,或讲学,或为官,或著书,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而且,月湖在古代占地南北约1160米,东西约130米,周围2430多米。在它的汀洲岛屿及周边土地上,沉淀着深厚的文化积层,构成了众多璀璨的传统文化。海曙区海曙区

月湖开拓始于唐,明佑八年至邵胜间。

月湖的水源有二:一支从 鄞县西南乡 它山堰而来;一支从鄞县东乡大雷及 林村而来,流到宁波,积聚成日月 双湖,在城区西南隅,总称 南湖。宋以后称湖之南为 日湖,湖之西北部为西湖,也叫 鉴湖。传说西湖形状象月字,就称它为月湖。日湖年久淤没成为小河,北通月湖,现已填为平地了。 唐宋以来,宁波衣冠辈出,人物鼎盛,文人、学者多憩居于月湖畔。自南宋建都 临安(杭州),明州(宁波)成为东南重镇。 宋高宗以后,担任明州地方宫的,大都是一些身居高位的侍郎卿贰甚至是亲王宰执之流。这期间,宁波人任宰相、 尚书等大官的很多,大多住在月湖。于是月湖清幽之景,名闻浙东。

天一阁 位于宁波市天一街10号,在风光秀丽的月湖历史文化景区内。它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原为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私人藏书楼,1982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一阁主人范钦,字尧卿,号东明,官至兵部右侍郎。他依据《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理论,取“以水克火”之意,把藏书楼定名为“天一阁”,阁前凿池,名“天一池”。范钦原藏书籍7万余卷,至解放前只剩1万3千多卷。保存下来的图书,绝大部分是明代的刻本和钞本,其中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其是为海曙区海曙区数不少的明代地方志271种和明代科举录370种,更是研究中国明代历史的珍贵文献资料。同时,由于天一阁所具有的广泛的感召力,从本世纪50年代以来,陆续有一批藏书家将自己的藏书捐献给了天一阁,如张氏樵斋、朱氏别宥斋、孙氏蜗寄庐、杨氏清防阁、冯氏伏跗室等,现藏阁古籍达30余万卷,约13万册。

天封塔 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大沙泥街。 天封塔因“唐武后天册万岁及万岁登封纪元时建,故得是名。”塔高60米,共14层。七明七暗,呈六角形,玲珑精巧。传说入地下还有四层,宁波人有“天封塔,十八格”的谚语。据传,建造时用泥沙堆高代之。造一层、堆高一层,一直到塔顶。塔成后,再把泥沙扒掉。由于留下的泥沙很多。所以塔旁的两条街道,至今仍叫“大沙泥街”和“小沙泥街”

经济

综合

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00.6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6.37 亿元, 同比增长 0.7%;第二产业增加值 427.51 亿元,同比增长 9.3%;第三产业增 加值 956.75 亿元,同比增长 9.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0.1%、30.1% 和 69.8%。三次产业结构为 1.2:30.5:68.3。GDP 地均集约度为 2.35 亿元/平方 公里,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 GDP 达到 21.89 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 33938 美元),增长 8.5%。

2021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 225.31 亿元,同比增长 19.9%。其中,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29.70 亿元,增长 12.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13.89 亿元, 增长 11.7%;其中住房保障、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和教育 支出分别增长 78.7%、69.8%、14.9%、12.8%和 6.3%。

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33457 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7441 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3760 人。新增大学生创业 545 人,累计发放 创业贷款 1.22 亿元。全年共组织各类招聘会 163 场。全年培训城乡劳动力 34616 人。

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2.1%,涨幅较上年提高 0.2 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六升二降”:交通通信价格上涨 5.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 4.4%,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 2.3%,食品 烟酒价格上涨 2.1%,居住价格上涨 0.8%,医疗保健价格上涨 0.4%,其他用 品和服务价格下降 2.7%,衣着类下降 0.4%。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 8.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 21.2%。[7]

海曙区海曙区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16.37 亿元,同比增长 0.7%。实现农 林牧渔业总产值 23.48 亿元,其中农业产值 19.62 亿元,林业产值 1.00 亿元, 畜牧业产值 0.70 亿元,渔业产值 0.90 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 值 1.26 亿元。[7]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345.41 亿元,同比增长 10.5%,占地区生产 总值的比重为 24.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 248.86 亿元,增长 10.9%, 其中,制造业实现增加值 193.35 亿元,增长 10.6%。实现营业收入 983.32 亿 元,增长 12.8%;实现利润总额 54.25 亿元,利税总额 77.25 亿元,分别增长 22.8%和 1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 25.54 亿元,增长 20.7%;规模 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 16.4%,新产品产值率达到 18.7%。战略性新兴产 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6.6%、11.2%和 13.3%。

2021年,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 82.29 亿元,同比增长 4.6%,占地区生 产总值的比重为 5.9%。注册在我区的资质建筑业企业有 275 家,其中,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 5 家,一级企业 23 家,二、三级企业 202 家。全年实 现建筑业产值 503.17 亿元,增长 11.9%;其中省内产值 392.96 亿元,增长 15.0%。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88.71 亿元,下降 14.1%;实现利润总额 8.68 亿元,下降 5.0%;房屋施工面积 2999.13 万平方米,下降 12.0%;全年建筑业平均从业人员 12.30 万人,增长 2.2%。[7]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

2021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5.4%,其中项目投资同比 下降 13.6%。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 72.8%。基础设施投资下降 20.7%,工业投资增长 2.5%。全年新开工项目 181 项,年末共有各类在建项 目 435 项,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 165 项,5 亿元及以上项目 90 项。

2021年,全年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 235.16 亿元,同比增长 35.8%。其中, 住宅开发投资 153.19 亿元,办公楼开发投资 8.08 亿元,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 资 18.78 亿元。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 125.16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4.8%,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 108.54 万平方米,办公楼销售面积 1.35 万平方米。

贸易、旅游

2021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 20.7%。其中,限额以 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 2836.06 亿元,增长 19.7%。全年实现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 844.06 亿元,增长 7.4%。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 销售额中,金属材料类 1113.51 亿元,增长 28.2%;化工材料和及制品类 347.01 亿元,增长 41.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285.15 亿元,增长 10.4%;石 油及制品类 176.87 亿元,增长 32.8%;汽车类 115.07 亿元,增长 6.4%。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旅行社实现营业收入 3.74 亿元,同比增长 65.9%。 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 27.15 亿元,增长 20.4%。年末拥有星级宾 馆 16 家,其中五星级宾馆 4 家,四星级宾馆 3 家。

对外经济、招商引资

2021年,全年新增境外投资企业 37 家,完成实际中方投资额 2.0 亿美元, 增长 1.9%。 

2021年,全年合同利用外资 129939 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6612 万美元。

2021年,全年新设立内资企业 9811 家,同比减少 4.0%;新增注册资本(金) 425.3 亿元,下降 55.6%。 新设立个体工商户 11833 家,增长 7.4%;资金数 额 11.7 亿元,增长 14.6%。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及分支机构 102 户,增长 8.5%; 投资总额 8.2 亿美元,下降 41.0%。全年共办理“个转企”212 家,其中转 公司 194 家。引进大市外内资资金 160.35 亿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 89.69 亿 元。

金融

2021年,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 126.64 亿元,同比增长 4.5%,占地区生产总值 的比重为 9.0%。海曙区海曙区

2021年,人民币存款余额 3244.72 亿元,增长 9.8%;人民币贷款余额 3327.08 亿元,增长 10.4%。

2021年,保险保费收入 64.80 亿元,同比增长 7.0%,其中,财产险 28.09 亿元,下降 5.1%;人身险 36.71 亿元,增长 18.5%。各类赔付支出 35.02 亿元, 增长 3.9%。[7]

所获荣誉

宁波被称为“中国近代服装的发祥地”是因为中国的第一件西服,第一件国海曙区海曙区服(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家西服工艺职业学校,第一个有规模、有影响、有成就、有特色的服装流派,都与宁波人有关。中国近代服装史必须从宁波写起,从“红帮裁缝”写起。

二十世纪初,西风东渐、技艺精巧的鄞县、 奉化帮裁缝开始为红头发蓝眼睛的西方人制衣,故被称之为“红帮裁缝”。

交通事业

海曙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辖区内有铁路宁波客运站、汽车南站,距宁波海曙区海曙区栎社机场仅8公里,与 宁波港客运站仅一桥之隔,沪杭甬高速公路宁波市区出入口设在海曙区,所有的市内公交线路和 出租汽车几乎全由海曙辐射市区的四面八方。

2021年,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111.77 亿元,同比增长 11.1%,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8.0%。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524.93 亿元,增长 105.3%;营业利润 7.92 亿元,增长 325.0%。其中,规模以上货 运代理企业营业收入增长 139.1%,营业利润增长 129.2%。[7]

社会

文化事业

2021年,成功创建南塘老街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举办 2021 年 海曙区第三届美好生活节,承办 2021 宁波宋韵文化周暨天一阁•月湖金秋艺 术季活动。新增 6 名省级非遗传承人、16 名市级非遗传承人和 14 个市级非 遗项目,省、市级新增数量均居全市第一。海曙区文化馆百姓艺术团获评全 市唯一一个五星级艺术团。10 多件文艺精品获得全国和省市有关奖项。[7]

体育事业

海曙区海曙区

2021年,全年共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20 余个。完成 1 个体育公园、1 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2 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9 个百姓健身房建设。全运会获得 3 金 1 银。清新龙观运动体育旅游精品路线成功入选 2021 年度长三角地区精品体育旅游线路。[7]

教育事业

2021年,全区现有中小学 63 所,在校中小学生 82730 人;特殊学校 1 所,在校学生 142 人;幼儿园 129 所,在园幼儿 32705 人。年末在编教师 4996名,其中省特级教师 10 名,正高级教师 8 名,高级教师 790 名,市名(骨干) 校长 17 名,市名教师 30 名,市学科骨干教师 50 名、市名(骨干)班主任 6 名、市首批甬城教育名家培养对象 5 名。建成学校(幼儿园)8 所、未来学 校 5 所。。获评省艺术教育实验区、省 Pepper 机器人教育教学应用优秀区域。[7]

海曙区海曙区

卫生事业

2021年,全年新增村级卫生室 6 家,新增 3 岁以下托育机构 9 家,新增托位 569 个,设立婴幼儿照护服务站点 17 个,改造升级公共场所母婴设 施 48 个。成功创建省健康促进区。成立全市首个区(县)市级中医药管理 科。董幼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在海曙落地。下属医疗卫生机构 23 个,拥有床位 912 张。全年发放计划生育奖、特扶助金 5030.3 万元,29794 人受惠。[7]

海曙区海曙区

科技人才

2021年,全年财政投入科技经费 3.72 亿元,科技信贷风险池服务科 技企业 35 家次,全年累计授信额度近 1 亿元。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09 家,宁波市科技型中小企业 1707 家,技术交易额 21.7 亿元,完成率全市第 一。现有院士工作站 3 家,宁波市院士科技创新中心 2 家。宁波工业互联网 研究院产业园顺利结顶。五大研究院已新建创新平台 34 个、集聚高素质人 才 710 名、承担国家级项目和课题 17 个、孵化科技型企业 37 家、获评高新 技术企业 4 家。

2021年,“3315 系列计划”人才入选数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甬江引才工程”人才入选人数全市第二。深化“一产业一院校”校地合作模 式,组织 2 场“智汇甬城、英才海聚”市内校园巡回招聘活动和 4 场“甬动 青春、曙你未来”全国高校巡回招聘活动。组织各类社会招聘 41 场。宁波 “人才之家”和海曙人才创业园建成运营。依托海外离岸孵化器和海外产业 研究院举办“百创汇海”高层次人才海外创业大赛,吸引 200 余名海外高层 次人才参赛。建成 3 家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3 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全区人才总量达到 24.58 万人。[7]

海曙区海曙区

民生保障

2021年,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1017 元,同比增长 9.5%。其 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8195 元,增长 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 43689 元,增长 9.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48136 元,农村居 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8289 元。

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33457 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7441 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3760 人。新增大学生创业 545 人,累计发放创业 贷款 1.22 亿元。全年共组织各类招聘会 163 场。全年培训城乡劳动力 34616 人。全区企业职工社保缴费单位 4.1 万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 缴费人数分别为 39.8 万、40.7 万、47.6 万,各项待遇发放总额 48.86 亿元。 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 99.4%,实体社保卡持卡率为 100%。户籍人口医疗 保险参保率达到 99.91%,居全市前列,困难群众医疗保险覆盖率达 100%。 全年新建 1 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 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适 老化改造 397 户困难老年人家庭。目前全区共有养老机构 37 家,居家养老 服务机构 274 个,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 43635 人次,金额 3926.5 万元。累计发放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 2142 人次 363.2 万元,发放照护费 1924 人次 116.3 万元。全年结婚登记 3264 对,离婚登记 1060 对。[7]

慈善事业

2021年,全年有 640 家单位和 6.6 万人次参与捐款捐物,共募集善款 及物资达 1.15 亿元,其中“烟花”台风捐款及物资达 6040.4 万,“一日捐”2192.4 万元,基金捐款 2321.0 万元,扶贫捐款捐物 410.2 万元。全年累计救助困难 群众 64866 人次,救助支出达 9785.2 万元,其中台风水灾支出 6333.3 万元, 东西部地区及省内扶贫支出达 466 万元。红十字会接受社会资金捐助 267.6 万元、物资 131.7 万元。全区发展新增成人红十字会员 3384 人。执证救护员培训 5129 人次,普及培训 5.7 万人。实现人体器官捐献 9 例、角膜捐献 18 例、遗体捐献 8 例。[7]

生态建设

2021年,全域创建污水零直排区,水环境功能达标率 100%,市控以 上断面水质优良率是 88.9%,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继续保持 100%达标。西 洋港河、照天港河及其水系通过美丽河湖创建任务市级验收。城镇生活垃圾 分类覆盖面保持 100%。全区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中小学校幼 儿园均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全年新增 5 个“宁波市无违建乡镇(街道)”。 “三改一拆”持续深化,改造旧住宅、旧厂区、城中村总计 283.4 万平方米, 处置违法建筑 93.9 万平方米。完成 82 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涉及面积 450 万平方米,惠及居民 4.7 万户。全年新增包括房产配建、公共停车位总计 10183 个停车位。[7]

社会安全

2021年,连续 16 年被评为省平安区。全年破获刑事案件 1429 起,其中命案等重大刑事案件破案率 100%。全年各行业领域累计排查隐患 3071 项, 未发生一次死亡 3 人以上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全年开展食品抽检 4133 批次, 开展药品监督抽样 335 批次,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 313 件。全年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 18732 件,挽回损失 700 余万元。[7]

城市排名

2018年5月9日,2017年度浙江省外贸十强县(市、区)发布,海曙区以6529582万元进出口额排名第7位。[12]

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发布,海曙区排第47名。[13]

2020年9月,海曙区入选2020中国百强区;排名第七十八。[1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