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经贸合作即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非虽然发展程度不同,但双方经贸合作互补性很强。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经贸合作规模逐步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呈现五大特点。
中非双边贸易额1950年仅为1214万美元,1960年达1亿美元,1980年超过10亿美元。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中非贸易快速发展。当年,中非贸易额就突破100亿美元大关。2008年这一数字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1068亿美元,2013年突破2000亿美元,2014年超过2200亿美元,是论坛启动时的22倍。2009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六年保持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非合作对非洲经济贡献率已超过20%。
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20世纪50年代,中非贸易主要以棉花、矿产等初级产品为主。随着中非贸易结构逐步优化,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对非洲出口商品以轻工、食品、化工、土畜产等为主。2000年论坛成立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占中国对非出口总额的一半。在非对华出口方面,随着中国采取的一系列减免关税等措施,近年来,非洲的钢材、铜材、化肥、电子产品等工业制成品陆续进入中国市场,非洲对华出口额增长迅速,从2000年的56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131.7亿美元。
经贸合作日趋多元
20世纪50年代,中非经贸合作以贸易和对非援助为主。时过境迁,中非贸易合作早已从单纯的援助发展到贸易、投资、工程承包等诸多领域。特别是2000年以来,中非贸易、投资、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全面推进,金融、旅游等领域的合作逐步拓展,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中国企业在非投资建设的经贸园区已经超过了20个,吸引入园的企业共计360余家;中国农业部与17个非洲国家和组织签署31份合作文件,援建了22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国累计帮助非洲修建和在建铁路5675公里,公路4507公里、港口9个、机场12个以及几十个会议中心、政府办公楼和议会大厦等。
投资领域不断拓宽
2009年以来,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快速增加。至2014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已达324亿美元,是论坛启动时的60倍。投资涉及50多个国家,涵盖能矿资源开发、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现有3000多家中资企业在非投资兴业,为当地创造了超过10万个就业岗位。
非洲对华投资亦稳步增长。至2012年,非洲国家对华直接投资达142.42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44%。其中,2012年直接投资额为13.88亿美元,投资来源国包括毛里求斯、塞舌尔、南非、尼日利亚等,涉及石油化工、加工制造、批发零售等行业。
合作方式转型升级
中非之间的合作正在转型升级,从援助和一般贸易往来逐步向产业对接、产能合作和技术转移升级,从以承包为主的合作方式逐步向投资运行和金融合作升级。
2013年至2015年,中国向非洲提供了300亿美元贷款,用于支持非洲国家发展项目,超额完成了2012年宣布的200亿美元贷款额度的目标。中国还成立了50亿美元的中非发展基金,用于支持中国企业对非洲的投资,有效帮助了非洲的公路网、铁路网和航空网建设。
在发展援助方面,中方着力支持非洲国家减少贫困、改善民生、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在减贫、农业、卫生、教育、贸易促进、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为非洲国家实施了近900个援助项目,还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超过3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