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州窗是由传统的木框架镶嵌套色玻璃蚀刻画组成的窗子。套色玻璃蚀刻画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实用工艺品,采用进口玻璃材料进行蚀刻、磨刻或喷沙脱色的技术处理,以传统题材为内容,有红、黄、蓝、绿、紫
、金等颜色,加上不同的形状设计,使窗户典雅秀丽。后来因原材料缺乏等原因,此工艺品渐渐匿迹。
满洲窗的称谓由来有两个版本, 都是针对镶嵌的玻璃而言,一个版本是说在满族人执政的清朝引入来自欧洲的彩色玻璃,第二个版本号是在伪满洲国时期由日本转口出自欧洲的彩色玻璃而形成。
广州市满洲窗可以追溯到清代,当时广州是中国自由的通商港口,彩色玻璃流传进入此地。深受当时的富商、官员的青睐,他们把这些彩色玻璃用在自家的窗户装饰上,既能很好的采光又达到美观大方的效果。后来,清代末年,彩色玻璃大量传入广州,普通家庭也开始用在自家的窗户上。
广州嘉运来木制品厂是一家专业从事满洲窗生产的企业。经过岁月的变迁,新材料的发明,满洲窗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表现。现在在广东的很多地方的装饰都运用到了满洲窗,并运用新的技术加上改良,也有少数采仍然采用传统的生产加工工艺。
“满洲窗”作为广州特定历史时期下的产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岭南地区的广州乃至我国近代以来传统建筑文化与国外建筑文化逐渐相互融合的一个过程。金碧辉煌、美轮美奂的“满洲窗”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是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州都市化的迅速推进和人们对古建筑保护力度和意识的缺乏,一栋栋古老的西关大屋消失在我们的眼前。据满洲窗厂家广州嘉运来创始人李总说,以前在广州的多宝路、龙津路、宝华路和上下九都有大量的兴建于清朝年间的西关大屋。如今大多都不复存在。作为岭南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他,谈到古建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感慨颇多。自幼酷爱木工、木雕的他从小就立下志向——一定要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了坚定的意志和决心,即使感觉到自己所肩负的“担子”是那样的沉甸甸也不觉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