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荆(2)小型或中型蕨类[2]。根茎斜升,直立和横走,黑棕色,节和根密生黄棕色长毛或光滑无毛。地上枝当年枯萎。枝二型。能育枝春季先萌发,高5-35厘米,中部直径3-5毫米,节间长2-6厘米,黄棕色,无轮茎分枝,脊不明显,要密纵沟;鞘筒栗棕色或淡黄色,长约0.8厘米,鞘齿9-12枚,栗棕色,长4-7毫米,狭三角形,鞘背仅上部有一浅纵沟,孢子散后能育枝枯萎。
不育枝后萌发,高达40厘米,主枝中部直径1.5-3.0毫米,节间长2-3厘米,绿色,轮生分枝多,主枝中部以下有分枝。脊的背部弧形,无棱,有横纹,无小瘤;鞘筒狭长,绿色,鞘齿三角形,5-6枚,中间黑棕色,边缘膜质,淡棕色,宿存。侧枝柔软纤细,扁平状,有3-4条狭而高的脊,脊的背部有横纹;鞘齿3-5个,披针形,绿色,边缘膜质,宿存。孢子囊穗圆柱形,长1.8-4.0厘米,直径0.9-1.0厘米,顶端钝,成熟时柄伸长,柄长3-6厘米。[3]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地。日本、朝鲜半岛、喜马拉雅、俄罗斯、欧洲、北美洲有分布。生于海拔0-3700米的[2]潮湿的草地、沟渠旁、沙土地、耕地、山坡及草甸等处。[4]
分株分枝及块茎繁殖,于春季进行,易成活。还可孢子繁殖,孢子绿色,应随菜随播。问荆
问荆生性强健,栽培容易,地栽时宜选潮湿环境、土壤以砂壤土为宜。盆栽用途可适当增加腐叶土,宜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干旱季节喷水以提高空气湿度。尽管问荆喜光,但适当遮阴才会使得枝条鲜绿,增加观赏价值。需肥量不大,可于生长旺季追施2次腐熟液肥。
麦田苗后,大豆、玉米等中耕作物播后苗前喷洒内吸性除草剂,如2,4-滴丁酯、异辛酯,2甲4氯、唑嘧磺草胺、异恶草松等,在温度13℃以下吸收传导性差,对地上仅有触杀作用,对地下无效。大豆苗后喷洒异恶草松、氟磺胺草醚对问荆具有触杀作用,没有吸收传导作用。特别是少耕耙茬地,多年不深翻的地块,问荆地下根茎长,单纯依赖除草剂难以控制危害。根据多年实践,防治问荆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每个环节都不可忽视。
坚持有效的传统农业防治措施:合理耕作轮作:通过合理轮作可轮换使用除草剂,重点在麦田用好2,4-滴丁酯、异辛酯,根据天气预报,选气温较高的天气施药。坚持深浅交替的耕作制度,通过深翻,特别是麦田收后及时进行伏翻,通过机械翻耙,问荆地下根状茎被机械切断,风吹日晒,可消灭问荆70%左右,残留的用除草剂容易杀死。
机械灭草措施:根据问荆出土早的特点,通过播前整地,苗前施药后垄上盖土2厘米,随后镇压。苗后施药后及时中耕培土有利于抑制问荆生长。
化学药剂防治:
问荆营养茎枝碧绿,小枝轮生而下垂,孢子茎肉质而紫褐色,孢子囊形似笔头,形态奇特,惹人喜爱,是一种独具特殊的观赏蕨类植物。宜盆栽观赏或园林中沟边水旁成片种植。问荆
问荆的春枝通常高约10-25厘米,较短于夏枝,其漏斗状叶鞘比较大,在其顶端省油孢子叶球。早春幼嫩春枝的尖端可作蔬菜炒食,含胡萝卜素及丙种维生素。
问荆(2)【药用部位】以全草入药。[4]
【药理作用】保肝,降血脂,利尿,降压。[4]
【性味功能】甘、苦,平。止血,利尿,明目。[4]
【主要成分】全草含紫云英苷(astragalin),杨属苷(populnin),问荆苷(eqnisetrin),咖啡酸(caffeicacid),乌头酸(aconiticacid)末食子酸(gallicacid),菊苣酸(chicoricacid),茉莉酮酸(jasmonicacid)等成分。[4]
【主治用法】鼻衄,吐血,咯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淋证,目赤翳膜。内服:煎汤,3-15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撒。[4]
问荆茎直立,表面蜡质层厚,地下根茎长达数米。是多年生危害农作物的杂草。问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