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春草

许春草

信仰 基督教
逝世日期 1960年
出生地 厦门
中文名称 许春草
性别
目录导航

人物履历

鼓浪屿上至今依然保存着他的故居。从身份上说,他年轻时只是个默默无闻的泥水工,后来虽然事业有成,还当上了“福建讨贼军总指挥”,但仍然兢兢业业地以建筑生涯终其一生。

许春草出身寒微,幼年时由于家道艰辛,九岁的许春草就开始在一家鞋铺当学徒,有一次在节日时在一位同乡家里,吃到山芋,觉得太香了,但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吃个饱。于是小小年纪的他许下一个心愿:“将来要让所有人能随心所欲地吃山芋!”十二岁他改行当泥水工人。由此开始了他的建筑生涯。许春草由小工升大工,升师傅,到中年他已成了厦门建筑业的佼佼者。身份虽然变了,但他的草根性并没有变,许春草和一百多名建筑工人结为兄弟。1918年在厦门成立了建筑公会,公推许春草为会长。到1925年,厦门建筑公会已经有九个区分会,会员八千多人。公会的会训就是许春草有名的那句话:“有公愤而无私仇。”厦门建筑公会会员亲如兄弟,同心协力为人们打抱不平,为社会做事,不计较个人恩仇。

一个建筑业者,为什么会有这么高尚的情操呢?这还要追溯到许春草年轻的时候,那是清朝末年。一日晚,许春草走在回家路上,突然看到一群人堵在教堂窗口,里面传出杂外国口音的生硬的闽南话,于是走上前去,看到一位教会牧师,牧师邀请他进去听讲。讲道中这位教士不知怎的,忽然提起中国有一位改革家孙逸仙(就是孙中山先生)。后来,许春草从各方面了解到了孙中山是个革命者,他看到清朝政府腐败,国势衰弱,一再受到列强的欺压凌辱,因此他发起革新运动。但在当时孙中山是被清朝通缉的“四大寇”之一。

许春草从此对孙中山先生非常仰慕,认为当时的中国已经到了亡国边缘,而像孙中山先生这样的人正是救国救民的理想领袖,心里非常佩服,暗地下了决心,如果机会到来,他将追随这位孙先生,加入他领导的团体。

就这样,1907年许春草经由孙中山的好友黄乃裳和以后担任厦门大学校长的林文庆介绍,正式加入同盟会,成为厦门同盟会最早会员之一,并在实际上主持同盟会在闽南一带的会务。辛亥革命爆发后,许春草亲率革命部队,进攻厦门清政府的“提督衙门”,把清政府在厦门的权力中心占领下来。与此同时他与中山先生的友谊也日益加深。后来广州发生政变,孙中山先生避难在珠江上的军舰上,亲笔书写下委任状,委任许春草为福建讨贼军总指挥。

中山先生去世后,许春草便不再从事实际的政治活动,又回到建筑本行,成立了春草建筑公司,在鼓浪屿以及厦门建了非常多的建筑,并在鼓浪屿亲自设计建造了“春草堂”。 他对国家、对厦门的关心及所付出的心血,将永留在我们的心中。

研读

其早年学习土木建筑,基督教徒。辛亥革命前,受民主革命思潮影响,参加爱国运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黄乃裳介绍在厦门参加中国同盟会。他以礼拜堂和教会学校为据点,进行革命宣传与组织活动,举行秘密会议,并参加辛亥光复厦门的活动。

民国3年(1914年)4月,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进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他加入中华革命党并被推选任闽南党务主任,协助其他同志组织武装。民国11年6月,陈炯明叛变,他受孙中山委托,在厦门设立中国国民党联络站,任福建讨贼军总指挥。10月,粤军许崇智部入闽讨伐陈炯明,与他意见不合,遂函告孙中山辞去总指挥职务。民国12年起,他发起组织厦门建筑公会(后改名厦门建筑总工会),历经5年,拥有正式登记的会员达3000多人,连同外围关系近5000人,成为厦门最大的民众团体和厦门群众爱国运动的主要力量。

大革命期间,他参加过四九清党大会,拥护过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九一八事变后,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极为不满,为首发起组织厦门抗日救国会。为了扩大反日爱国运动,又通过厦门抗日救国会串联闽南各县反日团体和人士,组织闽南22县抗日团体联合会,会址设在厦门建筑总工会内。期间,还曾出版《救国月刊》,交流各地抗日运动经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受厦门各界人民团体的委派,偕同黄其华等前往菲律宾、香港等地宣传抗日,进行募捐。他还与张圣才等在厦门创办《抗日新闻》,大造民众抗日声势。厦门沦陷后,他又以个人的名义到新加坡、马来亚向华侨报告日本侵略军的血腥暴行,发动爱国捐献。

二三十年代,他还曾发起创办以解放婢女为宗旨的“中国婢女救拔团”,并设立婢女收容院。抗战胜利后,许春草参加陈公培在上海组织的进步团体“中国自然科学研究会”,是该会的发起人之一。民国36年,他被选为厦门市参议员。翌年,他以厦门建筑总工会的名义制发传单,抗议国民政府强抓壮丁。同时还参加“反美扶日”群众性签名等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两次担任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特邀代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