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供水是指水源相对集中、供水范围覆盖多个区域、管网连成一片的供水系统。其优势在于合理利用水资源,形成规模效益,提高了系统的专业性、合理性、可靠性与经济性。
把区域供水的概念延伸至市(县)域,在市(县)域范围内实现区域供水可以合理配置水资源,发挥大水厂规模效益,避免基础设施重复投资,降低制水成本,解决周边乡镇及农村吃水难的问题。
推进区域供水涉及到行政区域内市与县(市)、市与区及县(市、区)与镇等不同行政层级在资金筹措、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关系,江苏省江阴、常熟、南通等市在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做法,形成了不同的资金筹措方式与管理模式[1]。
江阴市按照“谁出资、谁得益”以及“市负责筹资建水厂、乡镇筹资建管网,市供水到镇、镇供水到村”的原则,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主要采取三种模式:(1)直接管理模式,对城郊结合部的行政村,由原市自来水总公司(现城乡给排水公司)直供、直抄到村、直接收取水费,并纳入市区按照相同水费价格进行直接管理。(2)镇水厂管理模式,对具有独立加压设施或不加压直接供水的乡镇,根据市物价部门核定的综合水价,由城乡给排水公司供水至镇水厂,并按照综合水价按月收取水费。在此基础上,由各镇水厂向各用户供水,供水价格在综合水价上适当加价,但必须报经物价部门和镇政府批准。(3)市场化管理模式,根据供水管网体系,对共用一个加压站的相关乡镇,按照《公司法》组建供水有限公司并进行集中供水,各镇独立管理镇域供水。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要求,对常熟市供水市场进行了整合,实现了“一市一网、一个头供水、一体化管理”,理顺了全市供水管理运行机制。常熟市将原分属各镇和水利、电力系统的30个小水厂全部划归市自来水公司,改为营业所,实行一体化管理。原有供水管网无偿划拨市自来水公司,必要的供水设施和经营场所实行有偿转让,保留一部分原有人员,从事营业所范围内的收费、维修等业务,使全市城乡供水做到一体化管理,一个价收费。
制供分开,各自建网,属地管理,分段计价。江苏省南通市通如区域供水由南通市自来水公司负责净水厂建设,通州、如东两县(市)负责输水管网和增压站的投资建设。经营模式是:南通市自来水公司将洪港水厂作为主净水厂,负责自来水厂的建设和净水厂的生产,以出水流量为产权分界点,以售价向两县(市)供水,并负责水压、水质、水量和安全优质供水;通州、如东自来水公司负责输水管网的管理,并在各自行政区划范围内发展用户,以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经营用水、特种用水等分类水价实施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