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舰

靖远舰

中文名 靖远舰
服役时间 1887年
满排吨位 5000-10000吨
吃水(米) 4.57
建造时间 1886年
船宽 11.58
目录导航

舰船资料

“靖远”舰与致远舰属同级舰,2舰为北洋水师中航速最快的战舰,长76.2米,宽11.58米,吃水4.57米,排水量2300吨,动力为2座卧式3胀往复蒸汽机,4座高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5500马力(航试时测得6892马力,采用强压通风时可以达到7500马力),航速18.5节,正常载煤200吨,最大载煤量520吨,续航力6000海里/10节,装甲甲板厚3英寸(倾斜处)/2英寸(平坦处),司令塔装甲厚3英寸,火炮炮盾厚2英寸,全舰编制204-260人。按照《北洋海军章程》规定,该级舰管带为 副将衔。

主要武器为克虏伯210mm主炮3门(舰首2门双联装、舰尾1门,35倍口径 ,克虏伯炮管、阿姆斯特朗炮架,每门炮备弹50发,射速1发/2.5分钟),阿姆斯特朗152mm副炮两门(每门炮 管重4.065吨),57mm哈乞开斯速射炮8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37mm哈乞开斯机关炮6门、11mm10管格林机关炮4门,18寸鱼雷发射管4具(军舰艏艉各1具,司令塔前部下方舷侧水线附近各1具)。 (该数据为黄海海战时的装备情况)

发展沿革

“靖远”舰于1886年12月14日 下水,1887年7月9日建成 ,同年11月和致远舰与在德国建造的“ 经远”舰、“来远”舰、“左一”舰一起在总教习 琅威理(Lang William M)率领下抵达天津大沽。

1888年靖远舰随致远舰参加了平定台湾吕家望番社起义的战斗。靖远舰先后参加了 黄海海战和 威海卫之战。

黄海海战中被击中110弹,死2人伤16人。叶祖珪任管带的“靖远”舰,紧依旗舰“定远”奋勇作战,午后3时余,“靖远”遭到日本游击队“吉野”等4舰的围攻,中弹十余处,“水线为弹所伤,进水甚多”。“靖远”舰遂与“来远”舰结伴退往 大鹿岛方向紧急抢修。下午5时,“靖远”舰终于将漏洞堵住。此时在部下刘冠雄的建议下,叶祖珪下令升起 帅旗,代替桅楼被毁无从指挥的“定远”舰指挥,于是“诸舰随之”,北洋水师声势复振,日本舰队因天色已晚,怕威海港内的北洋舰只赶来增援,于是向西遁去。,“靖远”等舰返航回 旅顺口基地。

威海卫海战中,在“定远”舰、“镇远”舰相继受损后,丁汝昌在靖远舰挂起提督旗(团龙五色旗),“靖远”舰成为北洋水师 旗舰,指挥舰队坚持战斗。 。“靖远”舰拼搏于前,中弹甚多,伤亡40余人。

1895年2月9日,靖远舰被日军占领的鹿角嘴炮台发射的两发炮弹击中后搁浅,为免资敌,实施自沉。

1897年舰体被打捞起来后拆解。

注:右图为出席“靖远”舰下水仪式的中外官员在“靖远”舰冲角前方礼台上的合影,右起第四人是时任中国驻英公使曾纪泽【英国学者理查德·E 凯斯提供】

结构特点

“靖远”舰于1886年12月14日下水,1887年7月9日建成,同年11月和致远舰与在德国建造的“经远”舰、“来远”舰、“左一”舰一起在总教习琅威理(Lang William M)率领下抵达天津大沽。

1888年靖远舰随致远舰参加了平定台湾吕家望番社起义的战斗。靖远舰先后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

1895年2月9日,靖远舰被日军占领的鹿角嘴炮台发射的两发炮弹击中后搁浅,为免资敌,实施自沉。[2]

性能数据

 名称 参数 
技术数据
编制 260人
舰长 76.2米
型宽 11.58米
满载排水量 7,670吨
续航距离 6000海里/10节
航速 18.5节

服役事件

 名称 参数 
技术数据
编制 260人
舰长 76.2米
型宽 11.58米
满载排水量 7,670吨
续航距离 6000海里/10节
航速 18.5节

武器装备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11月,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中国出使英国大臣曾纪泽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派林鸣埙、张启正、陈和庆监造。清廷原定将该二舰用于台、澎防务,后改留用于北洋水师。二舰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决战。“致远”舰在弹药将尽且遭受重创后,由管带邓世昌下令冲向日本舰队的主力舰“吉野”,欲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敌击中鱼雷发射管引发管内鱼雷爆炸沉没,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靖远”舰在黄海大战后期北洋水师失去统一指挥时,管带叶祖珪毅然下令升起指挥旗指挥全舰队继续作战,承受了日舰炮火的集中打击(共中弹110处)。靖远舰而后参加了威海卫保卫战,在受重创后为免落入敌手,于1895年2月9日由“广丙”舰将其炸沉。[2]

舰上军官

(1)克虏伯210mm主炮3门。

(2)阿姆斯特朗152mm副炮两门。

(3)57mm哈乞开斯速射炮8门。

(4)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

(5)37mm哈乞开斯机关炮6门。[2]

词条图册

“靖远”舰管带 叶祖珪,北洋水师中军右营副将(以花翎副将补用参将升署),马尾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并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参加了黄海海战、威海保卫战。甲午战败后,被清廷任命为水师统领,和“康济”舰管带萨镇冰一起担当起重整海军的重任,于1905年5月在总理南北洋海军任内去世。 “靖远”帮带大副 刘冠雄,福建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靖远”驾驶二副祁凤仪,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靖远”鱼雷大副陈成金,留德学生。

“靖远”枪炮二副洪桐书,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靖远”船械三副温朝仪,天津水师学堂毕业,甲午战前调任“广乙”舰帮带大副。

“靖远”船械三副郑祖彝,天津水师学堂毕业,清末重建海军时任舰队一等参谋官,民国时曾任烟台海军学校校长。

“靖远”总管轮林登亮,机匠出身。

“靖远”大管轮张玉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靖远”大管轮任正申,机匠出身。

“靖远”枪炮教习汤文经,福建闽县人,黄海海战中阵亡。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