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青铜器群

宁乡青铜器群

中文名 宁乡青铜器群
所属年代 商周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青铜故事

1、最漂亮的“公主”四羊方尊

远嫁北京50年后回了一次娘家

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华丽典雅,堪称我国出土青铜器中最漂亮的公主,这公主的身世可谓跌宕起伏。在地下沉睡了3000年,1938年被农民姜景舒挖出后辗转飘零,又被日本人的大炮炸成碎片,解放后修复,1959年离开故土,远嫁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前身)。只把姜景舒一锄头挖下来的一块残片留在了湖南省博物馆做个念想。

2007年,离开故乡近48年的公主终于借国家博物馆的国家宝藏巡展回到了娘家。每天成千上万的人都争相一睹公主的风采。讲相声出名的大兵听了公主的故事,专门排了中国首部相声剧《夺宝熊兵》。

2、“方罍之王”盖子居省博

身子高价海外流浪50年

皿天全方罍是湖南最早出土的青铜器之一,它形体高大、富丽堂皇,器身通高63.6厘米,器盖通高21.5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堪称方罍之王。1922年夏天,被桃源漆家河的一位农民无意中发现,放在家中盛东西。一湖北石姓商人闻讯出价400银元购买。这位农民的长子拿着盖询问附近小学的钟校长,钟校长愿出800块银元,并留下了盖子。石姓商人见状,抱着方罍身子就跑了。辗转多次,以80万美金的身价落到了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手里,盖子也被一湘军团长夺去,到1956年盖子才定居湖南省博物馆。2001年3月20日,海外的身子在纽约以924.6万美元被高价拍卖,创下了亚洲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3、铜铙出土数居全国之首

后世编钟鼻祖是否湖南造?

湖南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最怪的是铜铙。数量达40多件,居全国之首,超过100公斤以上的大铙就有10件。体量最大一件是宁乡出土的象纹大铜铙,221.5公斤,简直俯视群雄。1993年宁乡一次出土大小相递的9件编铙,证明了铙是后世编钟的鼻祖。

这些大量出土、气势非凡的大铜铙到底是中原产的还是湖南造的呢?有的学者认为祖源中原,只是南方富有铜矿资源,而且用于礼拜名山大川,祭祀后就地掩藏,所以造得如此之大。有的学者则认为有些铜铙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肯定是湖南造,是住在湘江流域的越人造的。但至今为止,未有明确的结论。

你说是不是巧合?1959年,宁乡师古寨南坡距山脊10米的地方,挖出5个大铜铙,24年后,又在北坡距山脊10米的地方,一家伙发现10个大铜铙。

“宁乡青铜器”大名鼎鼎

在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或考古方面,“宁乡青铜器”大名鼎鼎。宁乡有条河叫沩水,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这条河周围就总是出土青铜器。

1938年4月,宁乡县黄材镇龙泉村一位名叫姜景舒的农民到山上种红薯,一锄头挖出了四羊方尊。

1983年,宁乡县月山铺转耳仑村民也是种红薯,一锄头下去,又挖出一件象纹大铜铙。

1959年,宁乡县黄材乡的一位农民上山开荒种地,一锄挖到了商代的青铜人面方鼎(他不晓得是什么东西,挥起锄头就砸,把人面方鼎砸成了十几块碎片装到箩筐里,把它卖给了当地的废铜收购店。省博物馆的人从长沙找到株洲,才拼拢一个完整的人面方鼎)。

1959年,宁乡师古寨南坡距山脊10米的地方,挖出5个大铜铙;

1983年,一个药农上山采药,为追蛇追到一洞里,蛇溜了,却发现洞里一窝宝物:10个大铜铙!这个地方是宁乡师古寨北坡距山脊10米的地方。

宁乡已出土了近300件青铜器。青铜器是商王朝的产物,传统的观点认为,长江以南是蛮荒之地,是中原商文化鞭长莫及的地方。出土这么多青铜器真是让人奇怪。更奇怪的是,挖出来的都是少见的非常精美的青铜器,像四羊方尊,绝对是中国青铜器宝库中首屈一指的珍品,极具艺术价值。象纹大铜铙221.5公斤,堪称青铜器之王,成组出现的大铜铙在北方都没发现过。

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举办奥运会,要办一个世界各国国宝级的古代珍贵文物展,挑选了两件中国的国宝级珍贵文物,其中一件,就是湖南的人面方鼎。现存商周青铜方鼎中有四面兽纹的,但没有四面饰人面纹的,可以说它是当今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件人面纹方鼎。

炭河里发大水冲出一件青铜提梁卣,专家去调查,发现一个两万平方米的西周遗址,这个遗址和大水冲出来的青铜器有没有关系?它和周围出土的那么多的宁乡青铜器有没有关系?

几代湖南考古人想解开的谜团

宁乡这个地方出土这么多、这么罕见的精美青铜器,只是巧合吗?几代湖南考古人一直想解开这个谜团。

宁乡这个地方,西面是雪峰山,南面是衡山,一条沩水河呈东北向横贯宁乡。沩水上游有两条更小一点的河:黄材河和流沙河,两条河合流后称沩水。合流前黄材河与流沙河各流经一个山前盆地:黄材盆地和老粮仓盆地。宁乡青铜器大部分出土于这两个盆地及附近地区。

黄材盆地是雪峰山东麓的一个长条形的冲积盆地,四面环山,只东面有一个很窄的出口。盆地西边有个小地方名叫“炭河里”。 1963年黄材河发大水,过后当地村民在黄材河与塅溪交汇处的河滩发现一件青铜提梁卣,送到湖南省博物馆。博物馆立即派人去调查,发现了炭河里遗址。因长期发大水,遗址破坏比较严重,现存面积约2万平方米。遗址西北有一条高出地面一两米的弧形土堤,大约长300米、宽12~15米。通过对采集到的陶片进行分析,初步判断遗址的年代为商至西周时期,因此推断青铜提梁卣与遗址有关系!1973年省博物馆派人试掘,确定遗址的时代为西周早期。

又过了20年,1994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解决宁乡青铜器的来源问题,再次到炭河里遗址找答案。搞了一个多月的调查勘探,基本弄清了炭河里遗址的分布范围和堆积情况。2001年、2003年、2005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炭河里遗址进行了三次发掘。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村落遗址,这里应该有城! 城是圆形,有23万平方米大,在城外又找到了墓葬,墓主都是西周中下层贵族。

这里应该有城

炭河里遗址的发掘一次比一次让人兴奋。2001年春,省文物考古所首次对它正式发掘,发现了大面积的黄土堆积,考古所意识到这可能是商周时期的人工土台遗迹,便向国家文物局打报告要求对炭河里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

2003年11月,大面积发掘工作正式展开。在2001年发现的黄土台上有许多个大型柱坑,排列有序,推测当时这里应存在一座规模宏伟的木结构房屋建筑。不久,在这个黄土台北边,考古队又发现一个与它同年代同方向,但规模更大的黄土台。保存面积残存有700余平方米,应该也是一座大型房屋的基址。两座这么大的房屋基址,又靠得这么近,很可能是宫殿性质的建筑遗迹。

考古队不得不重新估价炭河里遗址的聚落性质:它很可能不是一个普通的村落遗址,而是一个高等级的聚落,或者有可能是本地区区域文化的中心聚落。按照商周考古的一般惯例来推测,这里应该有城!

这时,前面提到的遗址西北面的弧形土堤被纳入了考古队的视野。立即进行土堤解剖!结果证明这段土堤不仅是人工建造的,而且建造年代不晚于西周时期,很可能就是城墙。

城墙确定后,更多的疑问随之而来:城有多大?形状和布局如何?城的形成过程,是逐步形成的还是一次形成的?城一般都是居住区,那么墓葬区在哪里?还有,这座城与附近出土的大量商周青铜器有没有关系?

经过大范围的地面勘查和重点区域的钻探、发掘,并结合相关材料推测:城址应为圆形,原面积约为23万平方米。后来黄材河、塅溪河不断改道,将城址大部分冲毁。现仅存原城西北部约2.1万平方米的区域,已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如此看来,1963年发现的青铜提梁卣原来就在城内。

考古队又到城外找墓葬区。在城墙外西北约200米的地方发现了几座零星的小型西周墓,每座墓中都出土了不少青铜器残片和小件玉器。根据葬具和随葬品,可以判断这些墓葬的主人属于中下层贵族。

炭河里西周遗址既有高墙深沟围成的城,城内又有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附近有很多青铜器出土,炭河里的居民是否就是宁乡青铜器的主人?

宁乡青铜器群来源之谜的谜底

1963年大水过后在炭河里河滩上发现的那件青铜提梁卣,出土时花纹无任何磨损,里面藏了一千多件玉器,竟然一件都不曾散落,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它出土的地方与原始埋藏地点相距不远,这个地点应在当时的城内。

城外发现的墓葬年代与城址是同时的,距离城址很近,墓内随葬的陶器与城内出土陶器一致,城内宫殿区采集的残铜器和玉器种类均见于墓中。这证明墓葬的主人就是死前居住在城内的人。

你也许要问,为什么以前出土的铜器都比较完整、精美,墓葬里出土的多为残片呢?这种差别可能与埋藏性质或等级有关,并不妨碍判断两者的文化属性相同,即墓葬的主人和铜器群的主人属于同一群人。

此外,在炭河里的发掘中,在城内宫殿区采集了不少铜块、铜渣、铜容器残片和小件铜器矛、镞等,这说明当时炭河里的居民是能够铸造铜器的。

你也许又会问:宁乡青铜器群大部分年代为商代晚期,而城址和城外墓葬的年代为西周时期,岂不是有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宁乡青铜器大部分年代为商代晚期,但也有一些属于西周时期的;而铜器是耐用品和贵重品,商代晚期铸造的铜器在西周时期被使用和埋葬完全合乎逻辑。

如果说炭河里的居民就是宁乡出土青铜器的主人,那么,他们从哪里来?从中原来,还是宁乡本地人?

炭河里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器是本地文化风格的,也有一定量是商文化风格的,如商式鬲、仿铜陶鼎等,而且出土的仿铜陶鼎明显可以看出是仿中原商代晚期铜鼎的形制。有学者结合相关材料分析后认为,大概在商周交替之际,有一批商人或受商文化影响的人群经鄂东南越过长江,溯湘江而上到达黄材盆地。这些人南来时,不仅带来了大量商代青铜器,而且带来了中原先进的铜器铸造技术,他们在沩水流域定居下来,建筑城池、铸造铜器,创造出了灿烂的炭河里文化和宁乡青铜器。这应该就是宁乡青铜器群来源之谜的谜底。[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