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至合作铁路2021年12月16日,兰州至合作铁路开始全线建设。[2]
兰州至合作铁路临夏站
临夏站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设计规模为2站台6线(含正线2条)。站房采用对称布局,一层为进站层,中部为进站集散厅,两侧设置商务候车厅、旅客服务、综合服务厅及出站厅:二层于两侧分别设置办公用房及设备用房。
临夏站建筑设计从丝路文化中提取曲线元素,白色的金属衬托水平横线条,用简洁现代的立面语言再现临夏古老的文明印记。站房设计取意“如意明珠”,汲取如意的形态特征,顶部起拱,立面上弧形开窗温润明亮,像一颗无价的珍宝点缀在玉如意上,见证着临夏这片沃土今日的繁华。设计参照两河交汇的自然景观,为建筑创造了自然浪漫的曲线形态,让站房外立面犹如两江交汇的一处倒影。在建筑立面细节处理上,结合彩陶文化,用菱形肌理达到契合临夏特色的点睛之笔。站房立面以富有韵律的曲线突出高铁站的速度感与时代感,现代简约的整体造型犹如一艘整装待发的巨轮,承载着临夏人民勤劳致富的梦想即刻启航。
兰州至合作铁路刘家峡站
刘家峡站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设计总规模为2站台4线(含正线2条)。站房采用对称布局,一层为进站层,中部为进站集散厅,两侧设置商务候车厅、旅客服务、综合服务厅及出站厅;二层于两侧分别设置办公用房及设备用房。
刘家峡站房以立面线条勾勒黄河转折之势,形成峡谷意向,同时以大实大虚展现出高峡与黄河相映的地域特色,呼应“黄河三峡”的绝美之景,展现刘家峡“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自然风光。站房汲取水电站大坝形态特征,通过梯形的站房与水库大坝气质相似,稳重恢弘的体量传达出“水电摇篮”的气势。设计从水库白沙绿水、九曲安澜的特征中汲取灵感,白色的金属衬托水平横线条,用简洁的立面语言勾勒出“高峡平湖”的舒展气质,在起伏的群山中,成为一抹灵动的光彩。设计方案用简洁的建筑语言概括出大禹治水神器开山斧的形态特征,倾斜的墙面不仅视觉上传达出稳重的气质,同时与刘家峡水库大坝形态遥相呼应,进而强化“治水之源”的文化特征。
兰州至合作铁路双城站
双城站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设计总规模为2站台5线(含正线2条)。站房采用对称布局,一层为进站层,中部为进出站集散厅,两侧设置商务候车厅、旅客服务、综合服务厅及出站厅;二层于两侧分别设置办公用房及设备用房。
双城站建筑造型以“山水双城、古韵河州”为构思立意,基于地域环境出发,通过挺拔有力的柱体与两侧高低错落的建筑轮廓勾勒出边关要塞的雄壮有力;中部简洁出挑的檐下空间结合精细生动的幕墙格栅表达了山水相融的俊秀奇观;两侧实体融合河州砖雕,体现出独具一格的地方文化特色。站房室内延续建筑外部形态,候车大厅以“山水双城”为主题,连续转折的铝板形似绵延的“太子山”,营造出清新质朴的空间氛围;映衬于室内的玻璃格栅寓意“五山池”的秀美,精巧生动的内部空间形态营造出简洁又极具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2]
兰州至合作铁路兰合铁路(兰州至合作铁路)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中兰(西)广通道的组成部分,是兰州至成都两大城市间客运主通道,也是成兰铁路的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甘肃省中西部、宁夏北部地区与四川省中西部地区及云南为主的西南地区的旅客交流,兼顾兰州与临夏、甘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际客流和沿线旅游客流,是一条以旅客运输为主,兼顾轻快货物高铁物流运输功能的国铁干线。
兰州至合作铁路全线位于甘肃省境内,行经兰州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线路总体呈南北走向,北端接轨于兰新铁路西固城站,南端接轨于西宁至成都铁路唐尕昂站,途经兰州市西固区、临夏州永靖县、东乡县、临夏市、临夏县和甘南州夏河县,与西宁至成都铁路共线至合作市。线路全长187.798km,其中:利用兰新线兰州西至柳泉20.008km,利用西宁至成都铁路唐尕昂至合作20.335km,新建柳泉至唐尕昂正线长度147.455km。全线新建车站3处(刘家峡、临夏、双城),桥梁25.8公里/45座,隧道86.6公里/29座,桥隧比例为76.4%。双线、时速200km/h,可研投资估算总额为229.87亿元,建设总工期72个月。[1]
兰州至合作铁路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西北地区铁路网布局和省通道枢纽地位,对加强兰西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互联互通,巩固沿线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民族地区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全省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