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清初西藏地方政府管理卫藏行政事务最高官员名称的藏语音译。又称“第司”,俗称藏王。原为酋长之意。清初为奉达赖命,代执西藏地方政务的官员。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统一卫藏,成为总揽西藏地方行政大权的汗王。顺治十年(1653年)经清廷册封,确立了其在西藏的地位。当时,将固始汗及其子孙掌权办事的行政官称为“第巴”,将第巴掌管的地方政府称为“第巴雄”。第巴受命于和硕特部汗王和达赖喇嘛,一般由达赖喇嘛的亲信充任。第巴既要尊奉汗王的指挥,成为施政于西藏的具体执行人,又要辅佐达赖喇嘛处理日常行政事务,有时还作为达赖喇嘛的全权代表行使职权。自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设置第巴,到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废除第巴制度,西藏共设立7任第巴。达赖五世时的第巴桑结专权跋扈,甚至于达敕死后,秘不发丧,要求清廷封己为王,可见其权势之大。康熙末,清政府派兵护送达敕六世入藏后,始废第巴执政之制。其后以第观点为地方官吏之名,加职名于前,有司牛羊第巴、司帐第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