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岳川夫,沈济时主编
ISBN:10位[7301126786]13位[9787301126783]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9-1
定价:¥39.00元
本书包括导论和四章。全书以100多年来社会主义认识史的三次飞跃为主线,设计了一个纵横交错、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体系。这个体系的特点是既从纵向说明100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如何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又从横向认证社会主义的各个原理是怎样得到验证和不断增加新内容的。全书总结过去,分析现在,展望未来;立足中国,反映外国,总揽世界。书中许多内容新颖,并附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著选读,以帮助读者加深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解。各章还另附有不少资料和思考题。本书可供各类学员和广大干部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阅读参考。
本教材根据教育部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系统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曲折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论述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在当今世界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出路。在本教材中,我们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放到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序列之中,论述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时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创造了美好前景。
由于编著者能力有限和时间仓促,书中肯定有很多不足,尚待各位专家学者和读者提出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修正。本教材中引用了许多前人研究的成果,不能一一注出,谨表深深的谢意。
本教材各章写作的具体分工是:绪论:段治文;第一章:张继昌;第二章:李坚、许建平;第三章:赵晖、段治文;第四章:廖亦宏;第五章:吕有志;第六章:卢旭东。全书由段治文总体策划,由段治文、吕有志、张继昌通稿。
但是,在学习和研究非科学社会主义各种流派的过程中,我们绝不能放弃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和立场。
第五,认真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是树立和巩固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需要。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我们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和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地理解个人命运与祖国前途,个人发展与祖国需要的一致性,更好地认识人类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与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一致性,更好地理解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早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致性。提高思想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奋发有为、拼搏进取,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在为早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书写自己壮美的人生。二、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方法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理想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对我们树立科学社会主义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首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就是应当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毛泽东同志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当然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当然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正视实际、尊重实际、崇尚实际。要尊重成功实践、科学的理论;也要正视实践的失败、理论的失误。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科学地揭示成功的原因、经验,失败的原因、教训,从中探索人类解放运动的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真谛。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适应实践发展的要求产生的,也是用来指导实践斗争的,离开实践不会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不用来指导实践,这个理论也没有任何意义。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要坚持联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联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联系历史上的实际;联系现实的实际;联系成功的实际;联系挫折的实际;联系社会的实际;联系个人的实际。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学习;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工作;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在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步发展起来,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党校、军事院校、社会科学院等先后成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教学研究机构,开设了科学社会主义课程,部分学校还设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同时,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各种学术活动广泛开展,研究著作和学术论文大量问世,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增强广大硕士研究生的社会主义信念,根据中共中央的有关决定,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8年初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为全国高等学校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公共政治理论课。本门课程主要是对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模式”到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多种模式的发展历程,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精髓,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主要成果;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广大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延伸到研究生课堂之中,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我们几位具有多年科学社会主义教学实践经验的高校教师编写了这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材。这本教材是以2003年国家教育部社政司组织编写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基本要求》为基本规范和依据的。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坚持“两大原则”:一是老祖宗不能丢,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能丢,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内容和结论不能丢;二是要有新话,即在坚持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要敢于回答新时期、新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敢于回答经典作家在他们所处的时代没有遇到、没有回答的问题。在编写过程中着力解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斗争带来的影响”等重大理论问题;力求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角度回答“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