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秀芳[1],别名模韫,祖籍湖南湘潭。1917年3月3日,出生于南京一个书香之家。父亲黎离尘,在金陵大学时,刻苦学习,常用稿费补济生活,毕业后任教员,曾任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主任,后来,历任南京国民政府励志社副总干事、战地服务团伤兵慰问组组长,佩带过中将军衔。黎秀芳是家中长女。在她5岁那年,母亲因患肺病身亡,继母又死于难产,父亲再次续弦。父亲对她管束很严,学前期,就开始辅导她念《千字文》,学数学和英语。因此,她的语文、数学基础较好,深得老师宠爱。
黎秀芳在省立南京女子中学毕业后,父亲希望她学法律或文学,但她最终选择了护理专业。黎秀芳有一个很要好的同学在南京中央医院当护士,经常给她讲护士鼻祖南丁格尔的事迹,同时想到家里亲人患病的不幸遭遇,而国家又很缺乏护理人才,所以黎秀芳想学护士。家里人不同意她学护理专业,父亲见她态度坚决,知道女儿性情倔强,也就不再勉强了。
1936年3月,黎秀芳毅然考入当时国内惟一的国立高级护士学校——南京中央高级护士学校。她学习勤奋刻苦,课余喜欢组织和参加文娱活动,演出话剧《南丁格尔》时,她扮演南丁格尔,认定南丁格尔就是自己学习的榜样。
1940年初,黎秀芳在南京中央高级护校毕业后,被留校当了教员。在这时,她不断收到已投身抗日战线的同学的来信,述说了她们那里生活如何有意义;又收到原中央高级护校教师夏德贞从兰州寄来的信,说西北缺乏护理人员和护理教学人才。黎秀芳、张开秀、欧莲卿三人利用假期,瞒着学校,也不顾家人的劝阻,于1941年底,毅然踏上了西行的征途。经过辗转,她们终于来到兰州。
1948年,校长李景华出国深造,黎秀芳接任该校校长。学校没有像样的校舍,师资力量很薄弱,学员来源很困难,教材奇缺。护理教材除一本古老的《护理病理学》和《护病原理与技术操作》讲义外,几乎全靠教员自己看书做笔记、写讲义。黎秀芳除正常教学外,就日以继夜地翻阅资料,编写了《基础护理学》,以及《营养学》等几门主要课程的讲义。黎秀芳办学严格,学员入学后有甄别期,实行淘汰制,从1943年至1949年,4个班共毕业46名学员。虽然人数不多,但毕竟在西北培养出一批护理人才。
1949年春,南京国民政府节节败退,家里人劝黎秀芳跟他们一起离开大陆,但她坚决留下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黎秀芳任兰州军区总医院附设高级护士学校校长。
1987年11月,她被评为中华护理学会先进工作者。同年12月,兰州军区首长授予她“模范护理专家”荣誉称号。1990年,国家卫生部授予她“全国模范护士”的荣誉称号。1991年,国务院每月发给她政府特殊津贴100元。1997年5月,她荣获第36届南丁格尔奖。2001年1月1日,她获得“国际医学成就奖”。
1917年3月3日 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
1936年 毕业于省立南京女子中学。
1936~1940年 在国立南京中央高级护士学校学习并毕业。
1940~1941年 任国立南京中央高级护士学校教员。
1942~1945年 任兰州中央医院护士长及护士督导员。
1945~1947年 在成都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师资进修班进修。
1947~1949年 任兰州中央医院附设高级护士学校教务主任兼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1949~1961年 任兰州军区总医院附设高级护士学校校长。
黎秀芳1950~1986年 任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
1961~1969年 任兰州军区卫生学校副校长。
1969~1978年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医务处副主任。
1978~1984年 任兰州军区军医学校训练部副部长,《解放军医学杂志》编委。
1979年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护理专业业务组组长,兰州军区医学委员会常委。
1983年 任《中华护理杂志》副总编。
1987年 任兰州军区卫生学校副校长。
1988年 被聘为第二军医大学、兰州金城联合大学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