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urus lanzhouensis Chen(鲶科)
俗名:鲶鱼
体长,头较为扁平,体后部侧扁。口裂末端与眼前缘相对。背鳍小, 胸鳍刺后缘锯齿极其微弱。臀鳍条数在78以上。
肉食性鱼类,常栖息于河流缓流处或静水中,多在黄昏和夜间活动;5~6月份繁殖。肉质鲜嫩,刺少,深受当地群众喜食。
分布于黄河水系。
头部中等长扁平,头后身体侧扁。体表光滑无鳞,皮肤富于粘液,侧线上有一行粘液孔。眼小。口横宽而大,下颌突出,须2对,颌须长超过胸鳍基部。背鳍小,第二根鳍条最长,位于腹鳍的前上方;胸鳍硬刺,前缘有一排很微弱锯齿状的突起;腹鳍末端椭圆;臀鳍长,与尾鳍相连。尾鳍平截或稍内凹,上下等长。体背部及侧面灰黄色,背鳍臀鳍和尾鳍灰黑色,胸鳍和腹鳍灰白色。
成年体体长最大没有记录,现多为养殖
黄河鲶生活于黄河水系。系底层鱼类,有避光趋暗的习性,性凶贪吃,觅食活动多在黄昏和夜间,主要捕捉小鱼、蛙、虾和水生昆虫为食。
黄河鲶肉质细嫩、味美,是鱼类的上品。鲶肉有利于、催乳等药用价值,主治水肿、乳汁不足。
野生黄河鲶市场价格为80-160元/公斤,市场前景看好。但在市场效益的推动下,导致酷鱼滥捕,黄河鲶资源趋于衰退,产量越来越少,个体越来越小,一般在0.5-1.5公斤。
近年来,我国养殖鲶业发展很快,沿黄地区养殖单位需要黄河鲶苗的呼声很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包头黄河鲤鱼良种场从1999年开始试验黄河鲶人工繁殖取得成功,获卵50万粒,苗2万尾,鱼种近万尾,成果已通过自治区渔业专家鉴定。
在池塘中混养鲶鱼可以清除野杂鱼,改善水体环境,增加主养鱼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池塘主养黄河鲶成鱼等试验定于2001年开始进行,也可以用人工繁殖的鲶鱼苗向自然水面投放增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