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12米;树皮深灰色或黑褐色,光滑;小枝细瘦,圆柱形,幼时绿色,微被白色贴生短柔毛,老时灰褐色,无毛。冬芽小,圆锥形,被白色细毛。
叶对生,亚革质,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6-10厘米,宽2.7-5厘米,先端短渐尖,有时具尖尾,长1-1.5厘米,基部钝圆或宽楔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嫩时两面微被白色贴生短柔毛,后渐无毛,仅在脉腋有黑褐色髯毛,中脉在上面显著,在下面凸起,侧脉3(-4)对,在上面不明显,在下面稍凸出;叶柄纤细,长0.6-1.3厘米,无毛,紫红绿色。
头状花序球形,约为40余朵黄绿色小花聚集而成,直径1厘米;总苞片4,阔椭圆形或阔倒卵状扁圆形,长2-4厘米,宽1-3.5厘米,先端突尖,基部狭窄,初为黄绿色,后变为乳白色,无毛;花小,花萼管状,长0.9毫米,基部被褐色毛,上部4裂,裂片钝形或圆齿形,外侧被白色细毛,内侧上半部有黄褐色细毛;花瓣4,长椭圆形或长卵圆形,长2.8-3毫米,宽1毫米,下面疏被白色贴生短柔毛;雄蕊4,花丝纤细,长2.2毫米,无毛,花药卵状椭圆形,长约1毫米,褐色;花盘褥状,厚0.3毫米,无毛;子房下位,花柱圆柱形,长1.3毫米,被有白色柔毛果序球形,直径2-2.5厘米,成熟时红色。
总果梗纤细,长3.7-9.5厘米,微被白色贴,生短柔毛。花期5-6月;果期10-11月。[1]
生长于海拔650-1500米的森林中。
分布于中国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峨眉山息心所附近。
木材坚韧,是农具和工具柄的良好材料;花有消肿的功效,可治牙痛、乳痛和喉蛾风等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