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蒴

黎蒴

植物界
别称 闽粤栲、裂壳栲、大叶栲
中文学名 黎蒴
分布区域 中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南、江西、云南等地
锥属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乔木,高可达20m。嫩枝具棱。叶倒卵妆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5~25cm,有钝锯齿或波状齿,下面被灰黄色或灰白色鳞秕,侧脉15~20对,叶柄长1~2.5cm。每总苞内具 雌花1~3。果序长7~15cm。壳斗全包坚果,成熟时上部常裂开,鳞片三角形,基部连生成4~6个同心环,具1坚果。坚果栗褐色,卵球形。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生长习性

黎蒴性喜光,是种常绿阔叶旱生中等乔木,主要生长在半山腰、疏林、肥沃泥土中,适生于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的地方,特别是在山谷、山洼、阴坡下部及河边台地,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壤质土壤上,生长尤佳。

地理分布

产于我国 华南、西南、湖南及江西;泰国、越南北部和老挝也有。

栽培技术

一、 采种:黎蒴栲7—8年生开花结果,花期4—5月,11—12月果实成熟。成熟时壳斗开裂,坚果自行脱落,可直接在林下捡拾或上树钩打下收集,可选择10年生以上、干形好、生长健壮的母树采种。一般呈黑褐色、光滑、大粒、饱满的坚果为优质种子。呈黄白色和果皮皱缩、色泽比较暗淡的为不成熟或质量差的种子。采回的坚果不能曝晒,也不要堆放,否则会降低发芽率,最好即播,如果需要贮藏到明春播种,可用湿沙贮藏。方法是在室内按一层湿沙、一层坚果交错堆放,每层厚5—7公分。湿沙以用手抓成团为准,贮藏期间切勿淋水,同时,贮藏房要通风,以免发热变质,影响发芽率。

二、 育苗:播种前,将坚果放缸中加清水搅拌,浮选去劣种,再装竹箩内,放在流水中浸泡3—4天,使坚果充分吸水和闷死象鼻虫。然后和洁净细沙分层置放催芽,保持一定湿润,一般半个月后,坚果萌动露白,可捡出上袋,营养袋规格可用7cm×15cm,以火烧土及等量的黄心土作营养土,混入3%的过磷酸钙,萌动种子上袋后,需复土盖草淋水,出苗后及时用黑色塑料网搭阴棚遮阴,并加强肥水管理。容器苗一般培育100天便可上山造林。黎蒴栲坚果出土后幼苗千万不能曝晒,否则难于成活。

三、 造林地选择:黎蒴栲是粗生易长的清浅根性树种,要求立地条件不大苛刻,除在立地条件好的山地外,土层薄、碎石多、坡度大的山脊、山顶同样可以营造。由于黎蒴幼龄期需要适度庇荫,不耐夏秋干旱酷热天气的特性,因此,荒山造林或采伐迹地更新,应选择有一定植被覆盖度的造林地,最好选择有松树或其他阔叶树的疏林地来营造混交林。如没有植被覆盖的,无论直播造林或者营养杯苗造林,种植后的穴周围用不易落叶的阔叶树树枝扦插遮荫,为黎蒴幼苗起到遮荫作用,促进幼苗生长。

四、 整地:黎蒴拷的造林一般用穴状整地,营养杯造林穴规格为40cm×40cm×30cm,表土回穴,穴内施放磷肥半斤,氮肥或复合肥3两作基肥,直播造林穴规格为20cm×20cm×15cm,可放少量的磷氮基肥,但点播种子要与基肥相隔8公分以上。

五、 造林密度:根据经营目的和立地条件不同而定,黎蒴栲最适宜混交造林,如营造黎蒴纯林,株行距可为2m×2m,每亩株数分别为167株,而营造混交林,株行距宜3m×3m,每亩株数分别为74株,营造混交林最好以梅花混植。

六、 栽植:营养袋苗造林时,先淋湿营养袋,撕袋前先用手捏紧营养土,以免撕袋后营养土散开,栽植时复土盖过根际2公分。直播造林宜即采即播,如要明春直播的坚果要进行沙藏处理,直播造林前,种子同样要进行催芽,可减少用种量,每穴播1—2粒萌芽种子,复细土厚2—3公分,没有植被覆盖的,要用阔叶树枝扦插遮荫。

七、 幼林管理:造林后三年内,每年抚育1—2次,最好采用穴铲抚育,既可减少用工量,又保留了植被覆盖度,保持幼林在阴湿的条件下生长,前三年每年抚育结合施肥一次,施肥仍以磷、氮为主。由于牛喜欢吃黎蒴栲树叶,幼林期不准在林地放牧。

野外采集植物数据

中文种名 黎蒴
拉丁学名 Castanopsis fissa
科名 壳斗科
采集时间 2009年11月11日
采集地点 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
采集人 易绮斐、陈林、曾凤
采集样品类型 果实、
生活型 中等乔木、旱生、常绿、阳性、
生态环境 山腰、泥土、疏林、
果实颜色 褐色
果期 10-12月
平均鲜重(kg/m2) 20
分布 普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