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粉蚧

康氏粉蚧

拉丁学名 PseudococcuscomstockiKuwana
动物界
别称 桑粉蚧、梨粉蚧、李粉蚧
中文学名 康氏粉蚧
昆虫纲insecta
亚纲 有翅亚纲
寄主 常春藤、茉莉、糖槭、女贞
粉蚧属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成虫

雌成虫椭圆形,较扁平,体长3~5mm,粉红色,体被白色蜡粉,体缘俱17对白色蜡刺,腹部末端1对几乎与体长相等。触角多为8节。腹裂1个,较大,椭圆形。肛环具6根肛环刺。臀瓣发达,其顶端生有1根臀瓣刺和几根长毛。多孔腺分布在虫体背、腹两面。刺孔群17对,体毛数量很多,分布在虫体背腹两面,沿背中线及其附近的体毛稍长。雄成虫体紫褐色,体长约1mm,翅展约2mm,翅1对,透明。

椭圆形,浅橙黄色,卵囊白色絮状。

若虫

椭圆形,扁平,淡黄色。

淡紫色,长1.2mm。

种群分部

康氏粉蚧康氏粉蚧(5)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山东等。

生活习性

令人起鸡皮疙瘩的小虫令人起鸡皮疙瘩的小虫(3)一般1年发生3代,以卵囊在树干及枝条的缝隙等处越冬。各代若虫孵化盛期为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八月下旬。若虫发育期,雌虫为35~50天,雄虫为25~37天。雄若虫化蛹于白色长形的茧中。每头雌成虫可产卵200~400粒,卵囊多分布于树皮裂缝等处。在花木上,成虫和若虫多聚集在幼芽、嫩枝上危害。

发生规律

康氏粉蚧康氏粉蚧(6)康氏粉蚧以卵及少数若虫、成虫在被害树树干、枝条、粗皮裂缝、剪锯口或土块、石缝中越冬。翌春果树发芽时,越冬卵孵化成若虫,食害寄主植物的幼嫩部分。第一代若虫发生盛期在5月中下旬,第二代若虫在7月中下旬,第三代若虫发生在8月下旬。9月产生越冬卵,早期产的卵也有的孵化成若虫、成虫越冬。雌、雄成虫交尾后,雌虫爬到枝干、粗皮裂缝或袋内果实的萼洼、梗洼处产卵。产卵时,雌成虫分泌大量棉絮状蜡质卵囊,卵产于囊内,一只雌成虫可产卵200~400粒。

防治方法

1. 注意保护和引放天敌。有瓢虫和草蛉。

2. 从9月份开始,在树干上束草把诱集成虫产卵,入冬后至发芽前取下草把烧毁消灭虫卵。

3. 药剂防治。在若虫分散转移期,分泌蜡粉形成介壳之前喷洒2.5%敌杀死或功夫乳油或20%灭扫利乳油、20%速灭杀丁乳油3000-4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50%马拉硫磷或杀螟松或稻奉散乳油1000倍液,如用含油量0.3-0.5%柴油乳剂或粘土柴油乳剂混用,对已开始分泌蜡粉介壳的若虫害敢有很好杀伤作用,可延长防治适期提高防效。

康氏粉蚧康氏粉蚧(5)注:在苹果上,应该抓住苹果开花前和谢花后防治,在苹果铃铛花期喷施乐斯本1500倍,谢花后的第一遍药喷施农地乐1500倍,套袋前在喷一次农地乐1500倍液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