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鸡贺兰山亚种

石鸡贺兰山亚种

动物界
中文学名 石鸡贺兰山亚种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石鸡贺兰山亚种

【中文别名】贺兰山石鸡、石鸡甘肃亚种

【拉丁学名】

【命名者及时间】Sushkin, 1927

【英文名称】Helan Mountain chukar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鸡形目、雉科、石鸡属、石鸡

物种概述

石鸡贺兰山亚种是石鸡的亚种之一,中型雉类,体长27—37厘米,体重440—580克,比山鹑稍大一些。两胁具显著的黑色和栗色斑。第1枚初级飞羽介于第5和第6枚飞羽之间,或于第6枚初级飞羽等长;第3枚初级飞羽常是最长的。尾圆;尾长约为翅长的2/3;尾羽14枚。雄者具微小的瘤状距,雌鸟有时亦具微小的瘤状距。嘴和足红色。雌雄在羽色上一样,仅在大小上有些不同。

雌雄成鸟头顶几乎全为黄褐色,仅在眉纹上遗留灰色窄条;眉纹白色,狭窄,约2.5~3毫米宽;颈项灰色仅10毫米宽;后颈的基部和肩间部的前方,介于葡萄黄褐色与粉红色之间,此色延伸到上胸的两侧;肩间部的后方渲染近黄色;下背和尾上覆羽近灰色,杂以绿色。两胁黑斑宽,约达4—5毫米,两胁羽端的栗色缘不及疆西亚种发达。雄鸟翅长154 —169毫米,雌鸟翅长148—158毫米。 

生活习性

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的岩石坡和沙石坡上,以及平原、草原、荒漠等地区。性喜集群。鸣声高亢。以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嫩芽、嫩叶、浆果、种子、苔藓、地衣和昆虫为食。繁殖期为4~5月。营巢于悬岩基部、山坡和沟谷间的灌丛与草丛中。每窝产卵8~15枚。孵化期22~24天。 

分布范围

分布于蒙古的戈壁,阿尔泰山,西至科布多河的源头,亦分布在北部戈壁的杭爱山。中国甘肃阿拉善,西至新疆天山东部博格多山的北坡,再西几乎达到乌鲁木齐 (留鸟)。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