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陵栉鰕虎鱼

子陵栉鰕虎鱼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拉丁学名 Ctenogobius giurinus (Rutter,1897)
脊索动物门
子陵栉鰕虎鱼
中文学名 子陵栉鰕虎鱼
鰕虎鱼科
分布区域 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江河水域
目录导航

识别特征

子陵吻鰕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子陵吻鰕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背鳍Ⅵ,I-7~8;胸鳍i-16~17;臀鳍I-7~8。纵列鳞27~30;横列鳞8~9;背鳍前鳞8~15;围尾柄鳞12~15。鳃耙7~8。腹腔膜灰白色。标准长为体高的3.6~5.5倍,为头长的2.8~4.5倍,为头高的4.0~6.0倍,为头宽的2.8~5.4倍,为尾柄长的3.5~4.1倍,为尾柄高的6.8-11.6倍。头长为头高的1.0~1.9倍,为头宽的1.0~1.7倍,为吻长的1.8~3.1倍,为眼后头长的1.7~2.7倍,为眼径的4.0~7.6倍,为眼间距的2.7~5.3(3.7)倍,为尾柄长的0.8~1.3(1.1)倍,为尾柄高的2.2~3.2(2.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3~2.7(2.1)倍。

子陵栉鰕虎鱼子陵栉鰕虎鱼(5)体长形,略侧扁。头大较扁平。吻长而钝。口裂大,端位,倾斜,口裂后伸达眼前缘下方。两颌具数行细齿,排列成带状,外行齿较大,排列较规则。唇肥厚。眼侧上位,眼间较窄而平。每侧鼻孔2个,前鼻孔呈短管状,位于上唇沟之后;后鼻孔呈纵裂缝状,位于眼前缘至上唇沟间距的中点稍后。前鳃盖骨上的肌肉发达,稍膨胀。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基部末端至第二背鳍起点间距约等于眼径。胸鳍大,圆扇形。腹鳍胸位,吸盘成椭圆形,鳍膜后缘内凹,吸盘后缘距肛门较远。尾鳍圆形。头部、颊部和胸部裸露无鳞。背部和腹部被圆鳞;余部被栉鳞。体灰褐带肉色。体背和体侧具6-8个黑色斑块。头部有云状斑纹和斑点。胸鳍基部有l黑色斑块,其大小、位置个体间有一定差异。背、尾、臀鳍均具多行小斑点。胸、腹鳍无色或色浅。[1]

生活习性

多栖于江河、湖泊、水库及池塘的沿岸浅滩 。摄食小鱼 、小虾、水生昆虫、水生环节动物、浮游动物及藻类等,并有同类残食现象。春季幼苗结群溯江形成鱼汛。4 ~6 月为繁殖期,1龄鱼开始性成熟,2 龄产卵 ,受精卵以粘丝附着在石砾或其他硬物上孵化 。

适用领域

食品加工:肉嫩香鲜,味腥,可鲜食。名产子陵鱼干、庐山石鱼为其干制品。子陵栉鰕虎鱼用布网 、 推网和虾网等捕捞。[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