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已矣。“
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也比不上您了。”晏子说:“我听说过一句话:不断实践的人常常可以成功,坚持前行的人常常可以到达目的地。我并没有不同于常人,(只是)经常实践,便不轻易放弃;经常前行,便不轻易停下来罢了。您怎么会赶不上(我)呢?”
1.梁丘据:齐国大夫,齐景公的大臣。
2.晏子:齐国的国相晏婴。
3.谓:对······说。
4.至:到达。
5.为:做……。
6.成:成功
7.置:放弃,停。
8.而已矣:罢了。
9.不及:比不上。
10.及:赶得上,达到。
11.婴:晏子的名。
12.闻;听说
13.为者:不断地实践的人。
14.至:达到目的地。
15.非有:没有。
16.异于人:跟别人不同。
17.于:介词,表比较。
18.休:停止。
19.故:同“胡”,怎么。
夫子:“夫子”是对人的敬称。上文“吾至死不及夫子矣”中的“夫子”,是指晏子。孔丘世人称孔子,也有孔夫子的,可见称“子”与“夫子”一样。孟轲,世人称孟子,也有称孟夫子的。俗称的“老夫子”,是对老先生的敬称。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意思是说,去做才有可能成功,不做就永远成功不了;走路未必 能走到目的地,但不走就永远到不了。尝试了,不一定百分之百成功,但不尝试,则百分之百不会成功。因此,做与不做是不一样的,要付出行动而不是空谈。做与不做就是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事在人为,坚持不懈是成功的重要前提。
晏婴(前578-前500),字仲,谥平,又称晏子,汉族,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其父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晏婴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晏婴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予观古人尚哲简戆,因事蝉脱,如季札、蘧瑗、晏婴、乐毅之流,皆值祸难飘然,有以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