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热勒乡
莎车县阿热勒乡位于雪域高原帕米尔山脚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西边缘,美丽的叶尔羌河畔西岸。东面以叶尔羌河为界;南面与莎车县恰尔巴格乡毗邻;西面与县城相接;北面与米夏乡隔河相望。全乡占地面积69.3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226米,属亚热带内陆型气候,土壤土质为沙土地。
阿热勒在维吾尔语中意思为“岛屿”,因处于叶尔羌河和琼孜勒恰克河流域之间的绿洲而得名。1984年设乡。各行政村名称分别为:布力买村、恰吐克村、苏盖提力克村、托盖塔塔尔村、喀拉铁热克村、吐克曼比西尔村、喀尔扎克村、色热克都维村、塔热木博依村、琼吾斯塘村、萨万拉村、巴依都维村、阿恰提托克村、阿孜干巴格村、桑霍依拉村、麦当农场。
阿热勒乡全乡耕地面积47477亩,总人口14075人,总户数3015户,有15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全乡有31个党支部(其中:老年支部2个),“三老人员”96人,团支部17个。主要农作物为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棉花、瓜菜类等经济作物及盛产经“绿色有机认证”的巴旦姆。林果业特别是巴旦姆是阿热勒乡的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20000亩。2006年底全乡牲畜存栏总数29027头(只)。有大型农用机械148台(套),小型机械1282台(套)。水、电、路基本畅通。
全乡有学校7所,其中:乡中学1所,9年一贯制中学1所,农牧民科技(职业)中学1所,小学4所和13个农牧民教学点。有180多名教职工,在校学生4100名。含卫生院在内的站社所共21个。2006年实现社会总产值6531万元,人均收入2564元。
阿热勒乡
“阿热勒”系哈萨克语译音,为“岛”之意。1958年建火箭公社,后改称红旗公社,1982年更名阿热勒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西,与县城毗连。面积4556平方公里,人口1万,有哈萨克、汉、回、蒙古等民族,其中哈萨克族约占79.2%。辖乔夏、呼尔森、阿克郎克、阔布、肯莫依纳克、布鲁克、塔拉特、库尔迭宁、拉斯特、杜尔根、喀让格托海、库木喀仁、冬特13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小麦为主,畜牧业以阿勒泰大尾羊为主。
阿热勒乡属于干旱性沙漠气候,干旱而少雨,风沙大,年降水量不足20毫米,昼夜温差大,适合棉花、瓜果生长,其棉绒长,瓜果含糖量高。全乡2003年种植红枣4766亩:养牛604头、羊4087只;粮食产量1267吨;棉花种植面积为5756亩,总产量达到678吨;大棚蔬菜250亩;种植优质牧草420亩。由于该乡水缘、地缘优势,全县40%的蔬菜基本来自该乡。阿热勒乡是抑制全县东西沙漠推进的唯一途径,故其植树造林不仅有长远的可利用价值,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阿热勒乡人民2003年种植防风林3500亩,为全县人民的生活、生态环境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阿热勒乡综治联席会
乡镇企业玉沙液酒厂在原来的基础上,由单一品种发展到现在10余个品种的玉沙系列白酒,成为该县知名品牌,远销库尔勒及其他周边地区。年生产能力由建厂之初的5吨扩大到现在的500吨。充分利用酒糟,促进全乡畜牧业增量、增效。
2003年完成水土开发4600亩,使该乡耕地面积由1.08万亩增加到1.54万亩。利用项目资金完成7.3公里的乡村柏油路铺设工程,全乡乡村公路主干道实现了柏油化。完成农村农网二期改造工程,全乡受益面达98%。完成农村防病改水二期工程,全乡92%的农民饮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闭路电视主线已拉到各村,76户农民安装了闭路电视,占总户数的18%。
全乡现有维、汉中心学校1所,该校教师队伍强大,教学设备齐全,专任教师合格率为100%,全乡现有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村级技术学校3所,乡政府配有专职成人教育专干2名,兼职农牧民文化学校教师4人,全年培训农牧民达到87.9%。
文化站藏书达2000余册,并在农闲之际及时向广大农民进行开放,配备的活动室也在节假日对外开放。广播站1个,及时向全乡人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科学文化知识。
全乡有卫生院1所。该院基础设备齐全,医疗设备配套,基本达到了防疫、检查、治疗一条龙服务,大大解决了全乡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政策 阿热勒乡饮水安全
相关部门维护农民的利益,加强监督制度,确保农民直补款直接到农民手中.青河县阿热勒乡做好农资直补工作,专门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要求乡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为农民服务好,一定要确保农资直补发放到农民手中。现实使得阿热勒乡党委认识到,“穷村官”推不动奔小康的“大车轮”,广大党员干部光有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之“心”是不够的,还要有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本事。一位当了多年村干部的老党员说:“现在群众心里最清楚,党员、干部有本事,能带头致富,说话就管用;村干部自己没什么本事,群众谁跟着干?”
阿热勒乡通过致富技能培训和信息、文化下乡等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和基层党员的致富能力,涌现出了一大批致富、科技人才,他们中有的对党怀有朴素的感情,把入党看作上进的表现;有的一心想改善家乡的面貌,可就是苦于没有平台施展抱负;有的党员是致富能手,虽然没想过走上村干部的岗位,但他们经营能力强,群众基础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先锋带头作用并不明显。
阿热勒乡
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致富能人的科技示范作用,使之优势互补、形成合力。2007年阿热勒乡党委将结合“党员承诺制”、“万名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工程”,在“双培双带”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双带三培养”活动,活动提出,由党员带头致富、党员带领群众致富,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力图在增加农牧民收入,强化基层组织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于是,如何将更多思想好、能力强的年轻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进一步提高党员素质,成了这一工作的重点。阿热勒乡组织部们把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手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双带三培养”活动的基础性工作。
阿热勒乡
阿热勒乡属典型的亚热带内陆型气候,四季分明,冬夏漫长,光照充足,干旱少雨,且蒸发量大。昼夜气温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3℃,年温差50℃-60℃,昼夜温差10℃-15℃,7月份平均最高温度32.8℃,年平均最低温度5℃,1月平均最低温度-12℃。历年极端最高温度达41.5℃,大于30℃的天数平均为85-94天;极端最低温度-23.5℃,小于-10℃的天数30-49天。全年大于10℃的积温4082℃,稳定通过10℃的日数为218天,历年平均地温15℃,7月最高地温达33.5℃,1月最低地温为-7℃,冻土层40-60cm,太阳辐射量135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 2950小时,无霜期约173天。
年降雨量不足50毫米,蒸发量达2240毫米,冬季积雪少,四季以西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1.9 -2.1米/秒,最大时达29米/秒,7-9级风速平均10-16天,最多年份达24天,春夏季风速较大,秋季风速稍小,风沙性灾害天气集中在4-5月。阿热勒乡属灌溉农业,水的来源主要依靠叶尔羌河。
阿热勒乡
阿热勒乡巴依都瓦村祈富台是国家A级景区,自治区级保护文物,当地人称巴依都瓦衣,位于阿热勒乡巴依都瓦村,距县城中心4公里。公元前65年为西汉莎车王万年所建,高12丈(合40米),占地24亩,上有亭台、牌楼。清乾隆年间重修一次,牌坊上书“共尊汉室,同拒匈奴”。相传西汉卫候冯奉世在平定莎车王及匈奴童仆都尉勾结发动的叛乱之后,与龟兹、温宿、姑墨、于阗、皮山诸国践盟于此地,故又称践盟台。当时莎车王老死无后,上书皇帝乾隆,要求派解忧公主的儿子万年到莎车来做王,征得乾隆皇帝的同意后万年到了莎车做王,因思念父母和希望叶尔羌汗国人民能够富裕,所以在巴依都瓦村修建了此祈富台,祈祷叶尔羌汗人民富裕、家人平安。
[1] 新疆行政管理局网 https://www.xjaic.gov.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28
[2] 人民在线网 http://wq.peoplexz.com/582/200804011724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