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出生于农家,祖柯洪昌,父柯再兴。生性迟钝,但勤勉好学,三年不出书亭。景泰二年中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人称壶公转世,莆田谚语:“见了壶公山,聪明花开了”。明宪宗成化九年(1473年),授国子监祭酒。
传说据传,当年柯潜降生时,霞光闪烁,其屋顶胜似烈火熊熊,乡邻误以为他家闹火灾,便纷纷赶来救火。
又传,柯潜小时,夜间行路,村人常见前面有两人手持红灯为其引路,灯笼上隐约显出“状元”字样,村人见之惊异,劝其父母延请名师授教,将来必能出人头地。
4柯潜巧对对联柯潜父母望子成龙,将他送往城厢区东海镇之北的坪洋山的石梯书亭拜师求学。但柯潜小时生性迟钝,久学不开窍,塾师见其“孺子不可教也”,便要辞别学馆而去。柯潜对老师情浓意切,便送先生下山。塾师心中不忍,便对柯潜言道:“我出个对子,你若能对上,我即回再教于你;倘若对不出,你就不必送了,我自己下山就是”。
斯时,塾师举目远望,见有一年轻村妇挑着一担橄榄上山而来,灵机一动,便出了上题:“女子独行谁敢拦。”柯潜不加思索地答曰:“先生欲去我实留。”先生听言,十分欣喜。“敢拦”与“橄榄”,“实留”与“石榴”方言谐音,意存双关。真是判若两人,可能是他见了壶公山神,“聪明花”顿开。塾师对柯潜言道:“我回教馆再教你读书,但你必须恪守,三年之内你不能走出书亭,精心研读书经”。 柯潜在书亭里,发奋攻书,三年间果不出书亭一步。这一年柯潜送老师回家过春节,一路沿溪而行,塾师诗兴正起,出了一对子让柯潜对:“夕夜过汀溪,足踏满天星斗”。柯潜对曰:“新春悬古图,手扶万里江山”。塾师更加高兴,柯潜已熟读四书五经,满腹经纶。
《兴化府志》
《明史》(卷152):“柯潜,字孟时,莆田人。景泰二年举进士第一。历洗马。天顺初,迁尚宝少卿,兼修撰。宪宗即位,以旧宫僚擢翰林学士。《英宗实录》成,进少詹事。慈懿太后之丧,潜与修撰罗璟上章,请合葬裕陵。廷臣相继争。未报。潜曰:“朝廷大事,臣子大节,舍是奚所用心。”与璟皆再疏争,竟得如礼。连遭父母丧,诏起为祭酒,固乞终制。许之。未几卒。”
唐朝 徐晦(802年)
五代 陈逖(918年)·黄仁颖(927年)·张确(975年)
宋朝 叶齐(988年)·徐奭(1012年)·章衡(1057年)·许将(1063年)·叶祖洽(1070年)·徐铎(1076年)·黄裳(1082年)·黄公度(1138年)·陈诚之(1142年)·梁克家(1160年)·萧国梁(1166年)·郑侨(1169年)·黄定(1172年)·詹骙(1175年)·姚颖(1178年)·余复(1190年)·邹应龙(1196年)·曾从龙(1199年)·郑性之(1208年)·黄朴(1229年)·吴叔告(1235年)·姚勉(1253年)·阮登炳(1265年)·陈文龙(1268年)·
元朝 林济孙(1340年)·林亨(1343年)
明朝 丁显(1385年)·陈?(1397年)·林环(1406年)·马铎(1412年)·李骐(1418年)·林震(1430年)·柯潜(1451年)·龚用卿(1526年)·陈谨(1553年)·翁正春(1592年)·庄际昌(1619年)
清朝 林鸿年(1836年)·王仁堪(1877年)·吴鲁(1890年)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共3名
柯潜-刘升-王?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75名
吴汇-周舆-戚澜-王佑-林璟-宋旻-牟俸-吴镃-陈杰-张永
朱镛-吴遵-袁凯-吴璘-吴智-赵谧-桂山-胡深-孙仁-刘春
孙珉-吕晟-林鹗-江肜-郑宏-沈性-盛昹-余子俊-唐瑜-陈敬
唐泰-黄深-李秉彝-汪浩-周监-王献-张璇-李惠-刘子肃-和维
周必兆-吴福-李观-成凯-刘宣-朱华-李钧-俞钦-胡钦-王琳
相杰-陈嘉猷-陈僎-杨守陈-张玑-陶复-邓顺-周达-欧阳复-夏埙
高明-江玭-罗洪-章格-周澂-张海-陈鸿渐-顾珣-潘本愚-陆?
董轩-童缘-李毓-邓明-陈蕙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123名
曹衡-李瓛-彭烈-周钦-王祥-王越-吴琛-张业-刘敷-徐安行
严诚-尤瓒-伍善-汤懋-蔡升-陈颢-朱锐-莫灏-欧贤-高禋
刘俭-胡炼-郑林-樊冕-林孔滋-游明-丁信-陈善-戚宁-郭本
程宗-吴诚-刘彝-杨青-刘昭-阳显嘉-严宪-许伦-杨福-刘纪
王佐-岳璇-张鹏-龙需-盛颙-刘观-赵瑛-阎铎-邵思祥-杨琎
李烨-欧阳熙-李牧-郭纪-吴立-郑纮-李胜-叶鸾-吴琛-邵能
靳敏-罗晟-郝渊之-龚谦-缪朴-李直-章亮-杨荣-张瑄-娄浚
张信-李宏-金文-谢燫-钟清-白良辅-李衍-章规-田斌-何汉宗
杨学-洪弼-秦纮-辛访-王惟善-潘镛-章表-陆?-项倬-黄晖
张瑄-姚旭-王仪-汪清-王智-彭信-庄歙-郑佑-丁玘-李人仪
钟同-应钦-庄升-郑冕-曹景-董廷圭-马文升-徐廷章-刘泰-江朝宗
项愫-吴绰-周清-邓秀-张馵-左兴-沈珒-叶峦-郑时-黄重
赵铭-张宽-周斌
柯潜登第后,品性高洁,为官刚正清廉,不趋炎附势,官至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主掌院务。时镇朔大将军石亨与宦官曹吉祥发动政变,迎英宗复辟,居功骄傲,士大夫争趋其门,而他独不交往。翰林院后堂有二柏,为其手植,号为“学士柏”,又于院中构筑清风亭,人称为“柯亭”,后刘文安为院长,凿井于其旁。“柯亭刘井”,一时传为美谈。
柯潜爱好文学,文章平妥整洁,诗尤清婉,一生著作颇丰,著有《竹岩文集》、《竹岩诗文集》18卷。明宪宗成化九年(1473),因父母相继病故,他悲伤过度,在家与世长辞,享年5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