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洗砚池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晚年洗涤笔砚之处。长1.9米,宽1.1米,深0.5米,原在前北岸藤花旧馆,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移到此地。系白石凿成,底旁有小孔,去其楔,水立涸,以新水益之,容十五六石许。是常州东坡公园著名景点和文物保护单位[1]
清代著名诗人赵翼《东坡洗砚池歌》
吾郡顾塘桥蒋氏宅,有石池,形似槽,长三尺许,深半之,相传为东坡洗砚池。
接公生平居常者再:元丰八年春,被命许归阳羡,遂居常州。未几赴登州任。其
所居今不可考。建中靖国元年自岭外归,五月至真州,病暴下,复止於常。据方岳
深雪偶谈述公是时先卜居阳羡,已用五百缗买宅矣。夜与邵民瞻步月,闻老妪哭声
,询知以将徙宅故,即公所买宅也。遂焚券,不索其值。至毗陵,借顾塘桥孙氏宅寓焉。是岁七月即殁於寓所。然则顾塘桥宅乃公晚岁所居,此池亦即养疾一二月中所有也。今蒋氏宅,相传即当日孙氏故址。池幸无恙,名贤遗迹,良可宝也,爰作歌记之。
是谁斫取铜官石,节角四周腹深尺。传是东坡洗砚池,一斛清泉浸寒碧。
公昔投老居常州,顾塘桥僦孙氏楼。翩然乘云倏仙去,手泽惟此一器留。
读公集,砚可数;御黼砚,王齐愈;龙尾砚,孔毅甫;丹石砚,唐林父。
更有石钟铿,铜雀古。洼或形似瓢,欹或状如斧。是皆公所铭,而公非砚主。
谅未洗向池中墨花舞。公之砚,凤咮工。许砚乞从孙莘老,洮砚贻自黄涪翁。
沙湖所获文有吕,定国所赠字作风。以及纱縠行中掘地得,鱼肤浅碧非人功。
类皆声铜色寒铁,不比青州石末兼丝红。未知何者携向此池洗,至今砚去池已空。
我思当日琼海归来讬无地,途次真州已下痢。赁庑聊复养衰疾,岂复能作文字戏。
得非岭外日,久苦笔墨焦。取煤几致茅屋烬,握管直似驴蹬摇。一朝北还复得诸葛散卓毫,常和剑脊胶,不觉见猎心喜技养不可搔。想当临池手自涤残墨,解衣磅礴气尚豪。光浮金星银星灿,波映鹆眼鸜眼娇。馀渖缤纷洒作雨,疑有潜虬下喷墨浪高。噫嘻乎!身行万里半天下,晚就吾乡来羽化,遗此石池湛不泻。似与此邦之人独结翰墨缘,风雅千年相枕藉。虽输定州雪浪质,已过壶中九华价。莫同歧阳石鼓作柱础,好共吴兴碑亭覆深厦。
常州有两处与科举鼎甲有关的胜迹,一处为始建于齐建元年间的文笔塔,号称“开甲第之先兆”,一处为北宋大文豪苏东坡遗留下的洗砚池。民间传说,欲想鼎甲,科试之前一定要爬一爬文笔塔,用笔沾一沾洗砚池的清水,方能考取状元。清代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赵翼,因为不相信这个传说,致使考中的状元变成了探花。
原来赵翼参加科试之前在军机处任职,由于多年来,“三鼎甲”的人往往出在军机处,引起了社会上一些举子的议论。而这次殿试的阅卷大臣刘统勋和刘纶又恰好都是军机大臣,于是他们都有了避嫌的想法。刘统勋是山东诸城人,以刚直闻名,赵翼曾在他门下协编国史,与他儿子刘墉是好友,常常学写刘墉字体。刘纶是江苏常州人,与赵翼同乡。赵翼考虑到这些不利因素,便有意在试卷上变换自己平时的书体,让他们认不出。
考试结束后,阅卷的9位考官从200多份卷子中选出10份,各人在自己推荐的卷子上画圈。最高的一份打了9个圈,定为“状元”,进呈乾隆皇帝审核并公布名次,这一份试卷正是赵翼的。
当时,刘纶反复查看这份试卷,疑心是赵翼的,但刘统勋却不以为然,哈哈大笑:“赵翼的字迹烧成灰我也认得,这决不是他的试卷!赵翼素来放荡不羁,他决不会写出如此严谨工整的字体!”于是,阅卷大臣们将赵翼的卷子以第一名进呈乾隆皇帝了。事情往往出人意料,乾隆皇帝启封一看,第一名赵翼是江南人,第二名胡高望是浙江人,两人又同在内阁任中书,第三名王杰是陕西人,出于政治考虑,乾隆将赵翼名次与王杰对调了一下,让王杰当上了状元,赵翼屈居为第三名探花,并解释:“江浙多状元,陕西则本朝未有,即使与一状元,也不为过……”
赵翼未爬文笔塔,未沾东坡洗砚池水,将状元丢掉的这个传说一直在常州民间流传着。不知是巧合,还是为补沾苏东坡的灵气,赵翼晚年辞官退隐家乡后,将宅第购置在了与苏东坡故居毗邻的前北岸8号,从此文思如潮,写下了旷世史学名著——《廿二史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