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弄乡

七百弄乡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 中国华南地区
方言 瑶族方言、壮语
中文名称 七百弄乡
行政区类别
政府驻地 906县道七百弄乡段附近弄合村
著名景点 红水河七百弄风景区、广西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
面积 203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七百弄

七百弄

  七百弄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西北部,距县城75公里,总面积达251平方公里。由海拔800~1000的5000多座峰丛深洼地组成。其特征是峰丛基座相连,山峰密集成四面环围状,中间深凹如锅底,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此种地形真实的记录了桂西北岩溶山区和红水河流域的演化历史和生态环境变迁史,是集美学欣赏价值和科研价值于一身的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遗产。

 

  七百弄的起源

  在七百弄地区251平方公里内,千姿百态的深洼地1300多个(当地瑶语称之为“弄”)。该地区的洼地是世上最陡最深最大的,斗淋和坡立谷地也是世所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壮观典型震慑人心。放眼望去,重峦迭嶂,气势磅礴;山岩嶙峋,崎岖突兀;千峰竞秀,形态各异,拟人状物,如鬼斧神工。

  瑶族第二大支系布努瑶世代居住于此,324个原始古朴的瑶寨分布点缀于洼地底部。因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改土归流,官府在该地区设团总局,局以下设七个村团,每个村团下辖100多个弄,故得名“七百弄”。

 

 

  七百弄的发现

  长期以来由于交通闭塞,七百弄的风光鲜为人知,倒是因为它的极度贫穷惊动了各级政府要员甚至联合国,一拨又一拨的扶贫工作组和志愿者的到来,才使它的美丽景色逐渐为外界所了解。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七百弄几乎是个山体博物馆,七百弄环绕的群山,雄伟而壮观,高耸却可爱。

 

 

  经济

  七百弄是个很穷很落后的地方,也许你要走好几个小时山路才能隐约看到几户人家,这里山多地少,人们过着一种很原始很简单的生活。不过现在慢慢的被开发,以后要发展成为自然风景区。也许你无法去想像在那里生活的人们,为什么一开始他们会居住在大山的深处,与世隔绝。

  七百弄大石山区山高弄深,是人类难以居住之地。可是这里却生存着世世代代的勤劳的瑶、壮、汉同胞。他们靠山吃山,在岩缝中种植玉米,在山弄中垒出一块块梯田。在这“非人类生存之地”谱写着动人的传奇!

七百弄乡

【词条】七     百     弄     乡
【拼音】qi  bai  nong  xiang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