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卢洞

毗卢洞

距县城 45公里
类型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导航

简介

       毗卢洞位于 安岳县城东南的 石羊镇赤云片区油坪村 塔子山上,距县城45公里。 安岳至大足的公路横穿塔子山脚。这里,山峦叠翠,岩石峭立,毗卢洞就凿在这些磊磊秀石之中。毗卢洞其实是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和 观音堂的总称,现存 摩崖石刻造像465尊,碑刻题记32处。

历史

   毗卢洞历史      毗卢洞的石刻造像开创于五代后蜀,之后历代都进行过培修、补刻。这里曾经是五代至北宋年间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场之一。尤其是观音堂内雕刻的那尊“水月观音”,群众称她“紫竹观音”,英籍华人作家韩素英把她誉为“东方的维纳斯”,是全国少有的北宋石刻艺术珍品。这尊紫竹观音高3米,悬坐于那凸露的峭岩石窟之中。她背倚浮雕的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富丽华贵的贴金花冠;蛾眉上竖,凤眼下垂,直鼻微隆,朱唇略闭;上身穿短袖薄裟,袒胸裸肘,臂戴膀圈,璎珞象随身而泻的金色瀑布,网坠于胸腹;下身长裙薄如蝉翼,紧贴于腰腿之间,衣裙飘逸,富于动感。她坐在一张3米长的弧形荷叶上,上身稍左侧;左手抚撑叶面,右手放在膝盖,五指自然下垂;一双秀丽的赤脚,左脚悬于莲台,轻轻踏着花蕊,右腿弯曲上翘,脚踏莲叶,故人们又俗称她“翘脚观音”。紫竹观音仿佛就是一位丰姿绰约、温柔潇洒的妙龄女郎。她既具少女的妩媚,又具女神的仪容,世俗风味极浓,人们又爱称她为“风流观音”。看了紫竹观音,令人不得不为宋代雕刻大师们那出神入化、巧夺天工的精堪技艺所折服。

  紫竹观音像背后,有千佛洞。却并不能算个洞,上面是空的,木结构宝顶罩住,留出一个天井,光线甚妙。千佛也不是佛,而是捐资人的像,一个个笑眯眯地坐在碗大的圆型龛内。罗汉像造型很有点看头——佛菩萨形象有定式,太过逾越,大家肯定不认可了,造型因此受到限制。还好,有罗汉像可供塑匠发挥想象力。各地石刻、塑像中,最常见的就是这两种情况,一是好钢用在刀刃上,主像精雕细琢,罗汉像则简化或概念化;另一种是主像太过程式化,因此把天才用到罗汉像上去发挥。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