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栖霞岭,在岳飞墓的左前侧,略坐北朝南。圆形拱顶,下条石围砌,上封土植草。规模略小于岳飞墓,通高200厘米,直径500厘米。墓前立“宋继忠侯岳云墓”碑,通高247厘米,原碑在文革期间遭毁坏,现墓碑系1979年复刻。
岳云系岳飞长子,得力助手,岳家军主力将领。位列岳家军十大名将之一(张宪、岳云、徐庆、杨再兴、王贵、姚震、牛皋、董先、王雕)。岳云从小与父母分离,颠沛流离中目睹了金兵的恶行和宋人的困苦,在祖母教育下,立下保家卫国的大志,岳云自幼习武,12岁时岳云从军,被父亲岳飞编入其部将 张宪的队伍中,当了一名小卒。他旦夕勤学苦练,可谓文武双全,大有其父之风。
绍兴四年(1134年),16岁的岳云随父出征,去收复被金国占领的 随州、 邓州等地。在这次战斗中,岳云手持铁锥枪,冲锋在前,勇不可挡,第一个登上久攻不克的随州城。后又随军北征,收复邓州。从此军中皆称他为“ 赢官人”(官人为宋代对男子的尊称,“赢”此指常胜不败的意思)。
此后岳云成为 背嵬军最重要将领之一(背嵬军:岳飞亲兵, 岳家军精锐,以8000余名骑兵为主,战斗力极其强悍)并任机宜文字(主要负责机密文字记录,是一支军队的重要文职),并在历次对金对 伪齐作战,以及剿灭 杨幺安定后方等战斗中屡立大功,却多被父亲隐瞒不报,岳云毫无怨言。(后来同为朝廷命官的 张俊知道岳云的功绩,坚持给岳云报功)朝廷也多次欲赐岳云官位,但岳飞上书曰其子尚存乳臭,恐不得军功,十分坚决地推辞朝廷给岳云的封赏。
绍兴十年(1140年), 金兀术率军南侵,以金国精锐在郾城与 岳家军大战。岳云身先士卒,率 背嵬军骑兵冲撞敌阵,挫敌锐气,又反复冲杀,为这场重要的主力决战获胜立下大功(此战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规模骑兵“遭遇”战,更是少有的平原野战中,农耕民族步骑混同击败数量优势的游牧民族骑兵精锐的战例)。
郾城大败后不久,金军获得增援,以十万众改攻颍昌(今河南许昌),岳家军守军约三万。岳飞预先令岳云率部分背嵬军赴援,战前,岳飞对岳云说:“如果此战打不胜,就先斩下你的头颅”当日,岳云率军在金军阵中来回冲杀数十次,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因金军数量远胜,主将 王贵一度怯战欲退,为岳云坚拒。鏖战半日后,金军士气低迷, 岳家军留守部队五千人趁势开城杀出,一举击溃金军。此战诛杀 兀术女婿夏金乌,还生擒金军大小首领78人,杀死敌军缴获军器等不计其数。
岳珂记载说:郾城等战后,金兀术大为震惊,仰天长叹道:“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五十万众.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绍兴十一年腊月三十(1142年)岳云同父亲岳飞及 张宪一起惨遭 宋高宗 赵构及奸臣 秦桧陷害而死,此时岳云年仅23岁,死后葬于杭州 栖霞岭。绍兴三十年(1161年), 宋孝宗为岳飞父子平反昭雪,追封继忠侯。安远军承宣使、武康军节度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