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镇

所属地区 乐陵市
中文名称 孔镇
目录导航

简介

孔镇:据传 王莽赶 刘秀空赶一阵,因“空阵”二字不真,而起名孔镇。

孔镇位于乐陵市西南30公里,始设于1964年,地处乐陵、宁津、陵县、临邑四县市交界处,共辖89个行政村,4.5万人,9.2万亩耕地,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是乐陵市四个最早的建制镇之一,也是乐陵市的工农业强镇。孔镇东邻永馆路,张宁公路贯穿全镇,交通便利,南面紧临马颊河,跃丰河穿镇而过,水利条件优越。

历史

清同治五年(1866年),基督教英国圣道堂(又名循道公会)在本县朱寨子建立医院,有英籍医护人员8名。因免费为教徒或表示信教者治病,标榜“乐善好施”,故名“施医院”,同年停办。光绪四年(1878年)恢复,规模较前扩大,四方100公里内乡民来此就医,年年月月车马盈门。光绪八年(1882年)八月,施医院被火焚毁。次年,由天津、塘沽、唐山教会捐款修复开诊。光绪十四年(1888年)增设化验室。次年,建手术室,病床增加到40张,后又建起了妇女病房。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施医院被义和团焚毁。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山东巡抚袁世凯指令乐陵知县,用庚子赔款重建。光绪三十年(1904年)建成,楼房、病房、药房、住房、院落较前增加三分之二,有医护人员50名(多数是华人),业务更加兴盛。次年,英籍医护人员全部调往惠民,改由华人主持。抗日战争初,该院掩护和大量收治八路军伤员。1938年,成为冀鲁边区最大的综合医院。因此,深为日寇忌恨,1939年12月23日,惠民、商河、德平、宁津、乐陵5县城日军合击朱寨子,将施医院焚毁。

特色产业

弭家地毯加工

地毯加工项目始于95年,最初是一些群众为宁津、德州等县市的大地毯厂搞来料加工,后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技术进一步熟练,逐步发展到染线、设计图纸、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格局。2001年成立了以弭家为中心辐射周边村的弭家地毯加工协会,现有会员51户,通过辐射带动作用,全镇地毯加工业已发展到三大系列(皇宫毯、波斯毯、针缝毯)200多个花色品种,全镇地毯加工厂达到40多家,共有织机350余架,从业人员3000多人。

大蒜种植

孔镇农民有种 大蒜的传统,其生产的大蒜品质优良、蒜头大、味道好,远近闻名。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种植模式使孔镇大蒜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的状态,没有真正形成规模。通过成立范屯大蒜购销合作社,带动了范屯、王木腿、齐屯乃至整个孔镇的大蒜种植及销售。孔镇王木腿、范屯、齐屯等村2007年大蒜总产量达到3800万公斤,产值超过5000万元。

柳编

邓家柳编协会现有会员37户,2007年共种植棉柳350亩(亩产柳条1400公斤)。该村有100余户,200余人从事柳编加工,产品发展到五大系列20余个品种,主要销往京津地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