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官镇

赵官镇

人口 31164(2006)
中文名称 赵官镇
邮政区码 251113
目录导航

简介

赵官镇位于 齐河县西南部,地处 黄河北岸,共有55个 行政村,152个 村民小组,7810户,31164人。全镇总面积61.2平方公里,总耕地4.8万亩。324省道纵贯南北,与济聊、 京福高速和 京沪铁路等五大交通动脉相连接,与济南隔河相望,有浮桥连接,交通非常便利, 区位优势明显。2006年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3亿元, 同比增长58%, 地方财政收入1380万元,同比增长30%, 农民人均纯收入4470元。

经济状况

深厚的历史底蕴、闻名全国的英模与独特的自然景观,筑牢“魅力赵官”的文化基础。境内有 千年银杏树、600多年历史的孟家 四合院,祖籍该镇 大胡村的全国著名劳动模范 时传祥,多次受到 毛泽东、 刘少奇、 周恩来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依托滔滔黄河,建立的万亩风光游览区,景色壮观。

2006年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3亿元,同比增长58%, 地方财政收入1380万元,同比增长30%, 农民人均纯收入4470元。赵官镇 水利资源丰富。黄河纵贯全境,境内有韩刘引黄干渠、南潘引黄干渠两处,其它水利干渠6条,排灌站6座; 地下水资源丰富,条件属全县一类区,平均水位20米。土壤以轻沙中壤为主,次为粘土,方圆50公里内无工业污染源,土层深厚而肥沃,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棉花、杂果、蔬菜。

水利

水利资源丰富。黄河纵贯全境,境内有韩刘引黄干渠、南潘引黄干渠两处,其它水利干渠6条,排灌站6座;地下水资源丰富,条件属全县一类区,平均水位20米。土壤以轻沙中壤为主,次为粘土,方圆50公里内无工业污染源,土层深厚而肥沃,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棉花、杂果、蔬菜。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上,全镇共有企业30多处,工商业户700多户。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3个,300万元以上的3个,主要有:(1)投资750万元的马头黄河浮桥。(2)投资500万元的山东利民 食用菌有限公司,该项目是 齐河县最大的食用菌 龙头企业。(3)科信石化公司,其主要产品为 石油添加剂,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产品销往淄博、东营、 辽河油田等国内20多家 炼油厂。(4)投资560万元的镇南面粉厂,引进国内领先的复式面粉加工机组,日加工小麦200吨,是全县最大的民营面粉加工企业。(5) 阳光体育用品公司,是一家出口创汇的 民营企业,主要从事足球、排球、水球、橄榄球、胶粘篮球等系列球生产,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巴西等10余个国家。(6)投资10.8亿元的赵官煤矿,目前,已到位资金3.2亿元,主副井巷道全部建成,矿区基本建设完毕。另外,在建的有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棉纺厂项目和青岛科信石化齐河分公司的催化剂项目;投资500万元的 顺丰面粉项目及六个投资超百万元的肉食鸽冷藏加工、果品贮藏等 农产品加工项目。工业投入总额3000万元,新增税收100万元,新增农民进厂就业岗位800个。初步形成煤炭、化工、 木材加工、面粉加工等为主的 工业体系。

城镇建设

小城镇开发建设成效显著。聘请山东省 建筑设计院的专家重新编制了《赵官镇 总体规划》,投资1.82亿元,先后完成了齐南路改造、政府大街拓宽、北二商业大街和利民路开发建设等项工程,新建商业楼368间,硬化路面11.8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80多盏。一个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积聚与带动作用强大的现代化小城镇框架已初步形成。

农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显著提高。55个村全部实现 村村通。全镇开展了村级文明一条街建设,官庄、靖庄、吕东等20多个村的主要街道实现了硬化、绿化。水利建设上,形成了“田成方、路成框、沟成网、 林成行、渠相连”,全镇5万亩耕地达到旱能浇、涝能排,实现了粮食增产、群众增收。

农业发展

赵官镇农业发达,是传统的农业种植乡镇。种植业上,以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农作物为主,小麦常年种植面积4万亩以上。林木资源丰富,全镇有林面积2.4万亩,大型板材加工企业3处,木材加工园区5处, 旋切机、 热压机60多台套。畜牧业上,农民有养猪、牛、鸽、鸭的习惯,全镇生猪存栏7万头, 鲁西黄牛3万头, 肉鸽存养20万只,养鸭10万只。特别是养猪业上,与国内唯一生猪上市企业——“河北裕丰”京安分公司合作,引进世界顶级新品种猪——“斯格配套系”,建立了养猪协会,探索出了让农民参加 技术学校当学员、解决技术难,加入 农村信用社当社员、解决资金难,加入养猪协会当会员、解决销售难的“三员解三难”的发展路子,促进了养猪业的迅速发展,发展养殖大户190户,养殖小区达到32个,仅养猪一项,全镇人均增收1500多元。

资源状况

赵官镇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自唐代设镇,名曰锦川镇,明朝末年,因 赵姓成为当地望族,锦川镇遂改名为赵官镇。赵官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7年12月,中共 鲁西北特委在此建中共 特支,曾经是 河西县民主政府驻地,1956年划归 齐河县,中共齐河县委曾于此设办事处。

赵官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境内有324省道、黄河浮桥。与省会济南隔河相望,与济聊、 京福高速和京沪、京九、济邯铁路等五大交通动脉相连。全镇铺油路100多里,55个村全部实现村村通。

赵官镇历史底蕴深厚, 文化景观众多。境内有被誉为植物“活化石”之称的千年 银杏树,有承载着厚重的 儒家文化的百年孟家 四合院,有风景迤逦的万米 黄河游览区,有 天然氧吧之誉的万亩 林海,有花香四溢的 万亩果园,有碧色连天的 千亩荷塘,有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时传祥纪念亭……。

官镇资源丰富, 经济发展迅速。煤资源丰富, 煤炭储量31188.6万吨,正在开发中。水资源丰富,位于引黄渠渠首,境内有韩 刘和 潘庄两座引黄干渠,水质天然纯净,生产及 生活用水充足。电力供应充足,由济南、德州 双电源供电,且电价便宜。

赵官镇生产 生活环境宜人,服务设施齐全。气候属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风景秀丽,黄河岸线长,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4℃。赵官镇各 职能部门齐全,服务功能强大。 程控电话、移动通讯相互配套,国内、国际联网接通。小城镇框架初步形成,商贸大街、金川路商业街、金绣路小吃一条街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成为集商贸、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商贸街。

社会事业发展

赵官镇各项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上,争取“邵 逸夫基金”50万港币,并多方融资200万元,建成全县首所寄宿制完全小学——逸夫中心小学,夯实了基础教育, 镇中学中考成绩连续十年居 德州市乡镇中学前列。卫生上,是德州市最早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单位,镇卫生院荣获“省级百佳医院”称号。民政上,建成德州市首家农村 爱心超市, 农村低保达到1237人。计划生育上,是德州市命名的 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在全县率先建成高标准的计生服务大楼。 新农村建设上,在齐河第一个完成镇总体规划和 村庄规划,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全镇 森林覆盖率38%以上,农田林网化率和主要道路绿化率均达到100%,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5M2/人,大型的 污水处理厂也正在建设之中。大力实施沼气入户工程,全镇积极开展“一池三改”沼气池建设,极大的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目前,全镇55个村全部实现了通油路、通电话、通宽带、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

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投资300多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5200平方米。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 医疗卫生事业上,先后投资400多万元新建了医技楼、病房楼和门诊楼,购置了 CT机、彩超等先进的大型 医疗器械。全镇农民 合作医疗参加率达95%以上,累计 受益人次达4.2万人,报销金额110多万元,切实解决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民政上,投资40多万元整修了镇敬老院,改善了入住老人的生活条件。

农村文化事业成效显著。投资400多万元,为55个村全部修建了文化大院、图书阅览室等农民活动场所,购置了电视、微机、图书等娱乐设施;55个村全部安装了 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全镇十星级 文明村达到90%以上,十星级文明户达到85%以上。全镇安装有线电视2000多户,安装率达30%。

民国时期为 长清八区,曾名锦绣镇。现保存有著名的孟家四合院(现已 被作为赵官镇文化站)。

地方名人

时传祥

时传祥:(1915-1975)齐河县赵官镇大胡庄人,共产党员,著名 全国劳动模范,十五岁讨饭到北京,当 掏粪工人,二十年如一日,以“一人脏换得万人净”的崇高思想,赢得北京市民赞扬。

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获“劳动模范”称号, 国家主席 刘少奇同他亲切握手,1966年作为 北京观察代表团副团长,参加国庆礼,曾多次受到 毛泽东、刘少奇、 周恩来及其他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文化大革命中横遭迫害。

1975年病逝于北京。

图为1959年10月26日,刘少奇、 朱德、周恩来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 人民大会堂接见全国群英会代表。

自右至左:朱德委员长、 刘少奇主席、时传祥、 张百发、 罗淑珍。

李仙洲(1894~1988.10.22)原名李守瀛,字仙洲, 长清县大 马头村(今属齐河县)人。1924年4月,考入 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11月毕业后,任 国民革命军教导第一团排长。1925年参加东征,升任七连连长。1937年7月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仙洲奉命开赴华北,增援 宋哲元的第 二十九军。先后参加南口、 忻口战役。

1947年2月指挥整编四十六师和七十三军从 明水、淄川南犯莱芜、 新泰,企图南北夹击 华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发起 莱芜战役,李仙洲所率七个师65万余人全部被歼,李仙洲本人被俘。此后作为战犯被关押改造教育,于1960年11月被 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释放。此后,历任山东省政协秘书处专员,省政协委员、常务委员,民革山东省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等职。1978年2月起任五、六、七届全国政协特邀委员。1983年12月,在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 中央委员会顾问;后又被选为民革 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1984年6月, 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后,被推选为理事,任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长。1988年10月22日在济南逝世,终年94岁。

旅游文化

孟氏宅院

孟氏宅院位于赵官镇北街,院门西南,原是本镇望族孟济严家的待客院。孟家祖辈 耕读传家,至清朝雍正年间已有良田八百顷。孟氏宅院距今有250年历史,为砖石、木结构,占地440平方米,北屋是该院落的主体建筑,二郎担山式,五间。中间三间为客厅,有前厦。两端各有一单间,无厦。北面前东西两侧各有三间相对称的厢房,有厦。两厢房南端各有小耳房, 耳放之间有回廊装饰木雕,为八宝 吉祥图案,雕工精良。房内顶铺以青砖,故二百多年来未翻修而十分平整,房瓦为 小青瓦,虽然200年历史,多数完整。是我县境内唯一的一座古建筑,具有典型的北方民居特色。

绣球灯舞

绣球灯舞是人们表达祈求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愿望并且集武术、舞蹈为一体的 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活动。三百多年前,劳动人民在饱受兵荒马乱、 漂泊流离之苦后,迎来了“ 康乾盛世”,为了庆祝这一较为安定的生活,每年春节、元宵节期间,村民便纷纷表演“ 社火”。尤其晚上,手中的绣球灯舞起来通明光亮,如流星、似云朵,令人叫绝。绣球灯成了主要节目,由原来的两人,发展成四人、八人。1759年一位武秀才叫徐久诚,指导着把武术动作融入 灯舞之中,表演的刚柔相济,豪放优美。后来,用绣球灯摆出“天下太平”、“天下一品”的字样, 夜幕降临,在锣鼓声、唢呐声、鞭炮声汇成的交响乐中,燃着蜡烛的绣球灯舞动起来,似行云流水,如流星追月,舞姿矫健、灵敏、活泼,气氛热烈、奔放、激越,无论怎样表演,因绣球灯内有一转轴,球内的蜡烛始终朝上,烛光不灭、令人惊叹。1982年, 山东省文化厅和 辽宁省文化厅民间艺术联合 摄制组来 齐河对此舞做了全景录像,保存下珍贵的图像资料。2006年被批准为山东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

银杏林

  银杏树位于赵官镇 银杏村东南李氏祖茔,是境内唯一的孤种树。相传是明 洪武年间黄河决口冲到此地的幼苗长成,距今有500多年历史,后根生为五株。主树高大,胸径80余厘米,高近20米。丛冠覆盖面积近亩。树繁叶茂,挺拔粗犷,绿荫浓郁。银杏树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树种,为中国独有。这株银杏树是齐河唯一的一株,周围县市均未有此景观,游人至此,无不心神旷达,怡然自得。

荣誉记录

2018年8月,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第五批山东省“美丽宜居小镇”名单,赵官镇在列。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