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风光(8)民国元年(1912年),基督教美以美会创办了福州马高爱妇幼医院附设南丁格尔护士学校。民国3年,学校在中华护士会注册,是全国首批注册的4所护士学校之一。民国25年,学校与基督教圣公会创办的圣教妇幼医院附设护士学校合并,称私立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附设高级护士职业学校。
1951年5月,学校由福建省卫生厅接办。先后改名福州第三护士学校、福州第一护士学校。1962年1月由市卫生局管辖,更名福州护士学校。1970年停办。1974年复办,改名福州市卫生学校。1983年1月更名福州卫生学校。1990年开办全省首届西藏放射医士班,招收藏族学生40人。
1954年9月1日,省卫生厅在福州屏山成立省卫生干部学校,招收工农干部和部分中学生,开办药剂士专业,学制3年。1959年,省卫生厅在南安县成立南安药材学校。1963年初,南安药材学校并入福建卫生干部学校。
“大跃进”期间,原福州卫校因福州军区征用校舍被撤消,其卫生医士专业并入福建卫生学校。1969年,学校被撤销。1973年秋,学校因原校舍被占用,在道山路原福州助产学校校址复办。1978年9月,福建卫生学校开办药学大专班。
2005年5月,福建卫生学校和福州卫生学校合并组建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2008年,学院以“优秀”等次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2016年7月,被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正式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2016、2017连续两年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A类培育院校。
截至2018年3月,学院设有护理系、药学系、医学技术系、临床医学系、管理系、医学基础部、公共基础部、思政教学部等8个教学机构,开设有专业22个,覆盖医学及相关医学专业,形成了医、药、护、技、管5个专业群。
系(部) |
专业名称 |
护理系 |
护理、助产 |
药学系 |
药学、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生产技术、保健品开发与管理 |
医学技术系 |
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 |
临床医学系 |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技术、针灸推拿 |
管理系 | 医学美容技术、医学营养、卫生信息管理、体育保健与康复、预防医学 |
系(部) |
专业名称 |
护理系 |
护理、助产 |
药学系 |
药学、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生产技术、保健品开发与管理 |
医学技术系 |
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 |
临床医学系 |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技术、针灸推拿 |
管理系 | 医学美容技术、医学营养、卫生信息管理、体育保健与康复、预防医学 |
师资概况
截至2022年3月31日,学校有专任教师490人,高级职称170人,博士22人(含在读6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和省级教学名师3名。2位教师荣获“清海杯—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2位博士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9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优秀专业带头人海外访学研修资助人选,11人入选福建省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培养人选。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团体奖项33项、个人奖项39项。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典型案例1个(全省3所高职院校之一),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教学名师5名,全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1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卫生行指委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5]
杰出人才
基础部讲师:修丽莉[6]
管理系讲师:杨笑[7]
临床医学系讲师:徐丽莺[8]
医学技术系实训中心主任、讲师:雷娟娟[9]
副教授:何舒澜、林旭星、马清璇、龚海蓉、邓元荣[10]
教授:魏立娜[10]
截至2018年3月,学院建有省级精品专业3个,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6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1个专业获批全国首批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4个专业获批福建省教育厅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3个专业获批福建省教育厅“二元制”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3个专业群获批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2个专业通过“教育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验收,是全国首批开设预防医学专业的4所高职院校之一。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2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个,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有校外实践基地173个,其中直属附属医院1个,非直属附属医院5个,教学医院17个。
高职教育研究取得国家级、省级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卫生行指委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中央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2个):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
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生物制药技术、护理、康复治疗技术。
全国首批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1个):药学。
福建省精品专业(3个):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
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6个):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助产、中药。
福建省教育厅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4个):眼视光技术、中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放射治疗技术方向)。
福建省教育厅“二元制”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3个):药学、中药和护理。
福建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医学美容技术、口腔医学、助产、医学检验技术。
福建省精品课程(10个):药理学、药剂学、基础护理学、社区护理、正常人体结构及应用、天然药物学基础与应用、血液检验及技术、健康评估、护理学导论、微生物检验技术.
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医学营养、生物制药技术、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医学。
(以上名单时间截至2017年12月)
截至2018年3月,学院是承担福建省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唯一一所高职院校,与行业部门、龙头医院、知名企业联合办学,建立了14个厂中校,举办一批校企合作班,与福州东南眼科医院、福州同春中药公司合作举办眼视光技术、中药专业“现代学徒制”班,与福州海王福药有限公司、厦门美商医药有限公司、建瓯市立医院合作举办药学、中药、护理专业“二元制”教学班。
学院在福建省内与福清卫校、龙岩卫校、闽东卫校、闽北卫校等12所中职校联办中职阶段自考大专学历衔接教育;在国内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等省内外高职院校结为友好合作伙伴学校,在国(境)外与美国、日本、菲律宾、泰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境)外1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福建省高职院校中举办首个中外合作护理教育合作项目。
学院牵头成立福建省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集团(常务理事单位37个,理事单位100个),设有福建省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基地、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中心和乡村医生培训中心,获批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面向基层开展乡村医生规范培训、护理人员培训等;面向企业职工和社区开展护理急救、健康养生等技术培训;承接福建省卫生计生委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及其它培训工作;年培训3.7万多人次。与企业合作成立联合研究中心,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咨询。
截至2018年3月,学院成立了现代养生保健产品研发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生物医药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福建省中医药有效成分分析与生物活性评价研究室、延续护理福建省高校应用文科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学院致力于国家3类新药伏立诺他原料及其胶囊制剂、养心草安神胶囊等应用性项目的开发。
2015年,学院共获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省医学创新项目2项,省卫计委青年科研项目2项,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16项,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1项,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1项,院级及其他科研项目18项。另外,“一株细菌纤维素产生菌株及其应用” 获授权发明专利,“伏立诺他及其胶囊剂项目”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11]。
项目名称 | 获奖者 | 获奖情况 |
伏立诺他原料及其胶囊剂的开发 | 黄仁杰、肖健、赖成敏 | 省医学会2017年福建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
危险分层理论应用于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模式的研究 | 郑翠红等 | 2013年福建省医学科技奖(恒瑞杯)三等奖 |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药学专业职业技能标准及配套实训教材开发与应用研究 | 廖伟坚等 | 2011年获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研究发展基金课题成果二等奖 |
高职护理专业中以就业为导向的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的有机整合 | 林速容等 | 2011年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改与教学建设专项研究课题二等奖 |
心脑血管疾病社区护理干预模式的研究 | 郑翠红、郑小薇 | 2009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获福建省医学创新二等奖 2007年获福建省护理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年获福建省护理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护理科技进步二等奖 |
依托型急救中心模式在大型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中应用价值研究 | 魏真等 | 2008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
癫痫的发病机制和惊厥性疾病对脑损伤的研究 | 季晓林、邹漳钰 | 2007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应用解剖 | 陈玲珑、兰宝金、郑鸣、池畔 | 2007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4年获福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安多霖胶囊的研制 | 刘韧等 | 2006年获第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杯奖新药研制三等奖 2005年获第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 |
脑梗塞患者康复护理临床系列研究 | 郑翠红等 | 2006年获福建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 2005年获福建省第五届护理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补骨合剂促进口腔种植骨整合的研究 | 潘在兴 | 2002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
跟踺及小腿创伤修复新术式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 陈玲珑、兰宝金、郑鸣、陈文昌 | 2002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1年获福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项目名称 | 获奖者 | 获奖情况 |
伏立诺他原料及其胶囊剂的开发 | 黄仁杰、肖健、赖成敏 | 省医学会2017年福建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
危险分层理论应用于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模式的研究 | 郑翠红等 | 2013年福建省医学科技奖(恒瑞杯)三等奖 |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药学专业职业技能标准及配套实训教材开发与应用研究 | 廖伟坚等 | 2011年获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研究发展基金课题成果二等奖 |
高职护理专业中以就业为导向的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的有机整合 | 林速容等 | 2011年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改与教学建设专项研究课题二等奖 |
心脑血管疾病社区护理干预模式的研究 | 郑翠红、郑小薇 | 2009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获福建省医学创新二等奖 2007年获福建省护理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年获福建省护理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护理科技进步二等奖 |
依托型急救中心模式在大型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中应用价值研究 | 魏真等 | 2008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
癫痫的发病机制和惊厥性疾病对脑损伤的研究 | 季晓林、邹漳钰 | 2007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应用解剖 | 陈玲珑、兰宝金、郑鸣、池畔 | 2007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4年获福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安多霖胶囊的研制 | 刘韧等 | 2006年获第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杯奖新药研制三等奖 2005年获第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 |
脑梗塞患者康复护理临床系列研究 | 郑翠红等 | 2006年获福建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 2005年获福建省第五届护理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补骨合剂促进口腔种植骨整合的研究 | 潘在兴 | 2002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
跟踺及小腿创伤修复新术式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 陈玲珑、兰宝金、郑鸣、陈文昌 | 2002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1年获福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业精德诚
校徽徽标:双圆套圆形徽标,标准色为水蓝色。内环中以“M”为主题,代表medical(医学);“M”也是“闽”字拼音首个字母,代表“福建”。 “M”的中国书法形式,既体现学院传统文化底蕴,又形似一座山,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八颗星呈“C”状, 代表college(学院), 也象征着学校为八闽大地培养出的一颗颗希望之星。“1912年” 表示学院建校时间为1912年。外圈上下方配以“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中英文校名。
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佩带徽章为红底白字,学生佩戴徽章为白底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