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陂

官陂

中文名 官陂
车牌代码 闽E
气候类型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源充足
下辖地区 17个行政村、161个自然村
邮政编码 363509
行政区类别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
目录导航

简介

观荔亭观荔亭诏安县官陂镇有座“观荔亭”,站在这里环顾四周,数万亩荔枝海尽收眼底。每当6月收获季节,那红艳艳的荔枝,像五彩霞光落到了山间。

同名市镇的行政介绍

清泉石上流清泉石上流官陂镇位于诏安县西北部,东与云霄县和平农场相连,南接霞葛镇,西邻秀篆镇,北至平和县大溪镇,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有17个行政村,161个自然村,205个村小组,总人口47672人,语言属客家语系,是革命老区。官陂镇 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源充足。全镇年平均气温22℃,无霜期353天,年降雨量1600-1800毫米,是理想的亚热带水果种植带。官陂镇有耕地14687亩,山地179362亩,龙头产业是乌叶荔枝,现全镇荔枝种植面积达4.2万亩,年产量8000多吨。官陂镇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小水电资源。官陂镇是个有名的水果之乡。坐落于漳州市诏安县,是一个风景秀丽的荔乡。

革命老根据地

官陂是革命老根据地,早在1928年土地革命时期,工农红军就在马坑村闹革命,1930年2月15日在坪坑、粟竹头二个自然村建立起红色政权——苏维埃革命政府。当地群众称(坪坑府、粟竹头县)。1935年,闽南工农红军独立三团政委卢胜带领武装队伍,在龙际、公田、林畲等地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乌山根据地,一直至全国解放。

自然环境

荔枝荔枝官陂镇自然条件优越,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源充足。东溪上游贯穿全镇中部,中间丘陵地带,是个天然小盆地,形成天然温泉池三口;官陂镇土地以山地为主,耕地14687亩,山地17.1万亩,其中宜果山地8.5万亩,主要种植荔枝、青梅、龙眼等,其中荔枝4.3万亩,年产量8000多吨,以优质、早熟,量多而驰名,《官陂荔枝》也已经获得国家工商总局的商标认证。

野生苏铁群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牌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牌2004年省普查珍稀野生植物时发现,马坑村长有全省最大的野生台湾苏铁群,这是我国的国宝,也是世界宝贵的自然遗产;

客家土楼

官陂土楼官陂土楼客家人富有勤劳勇敢,善于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美德,土楼是客家人居住文化的象征,既可防地震又可防匪盗。据初步调查统计,全镇共有152座土楼,其中圆楼118座,四方楼9座,交椅式17座,混合式8座。最大土楼是大边村的“在田楼”,俗称大楼,直经980米,楼高9米的双层楼房,楼周围有64间住房,楼中央有一座方形小楼,叫楼心,内有住房14间,后座有附屋六间合计是84间。最古老的楼是新坎村的“溪口楼”,建于明建文二年,清康熙三年扩建,现已倒塌。目前遗留的各式各样土楼共有115座。

建制沿革

康熙年间的《诏安县志》,在“建置篇”的《陂塘》一文,书中写道:“近湖者利湖水,近海者利海水”,“诏安之利溪陂,大者灌田千余亩,至小者亦不下数百亩”。可见诏安先民们已经很清楚建陂的好处及其重要性。

县志记载“穷乡小民,方不能济。明初往往有□请添筑者……”。可见在当时条件下,普通百姓是无法完成较大工程的,他们只能求助于官府。官府通过兴修水利,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税收,这也是他们乐见的。这也证实民间大型陂塘工程多为官方所建。

“官陂、南婆陂(一名林婆陂)、小篆陂、金溪陂、新陂,上俱二都”,诏安於明嘉靖九年置县,此前属漳浦县辖。牛皮径以内各乡古称二都,今官陂、霞葛、秀篆、太平、红星各镇古均二都之内。二都古陂今保存较好有霞葛五通白藤径的新陂,也就客家人俗称“石陂面”地方。

官建有陂塘于此,故名官陂。陂前有村,名以“陂头”;塘后有村,名以塘下。此为两村之地缘。今之官陂是以承其旧陂名也。故官陂之陂即陂塘之陂,同字、同义、亦同音矣。

诏安地名录1982诏安地名录1982(3)官陂镇地名来源于一个叫“官陂”的陂塘之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