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区

海门区

中文名 海门区
车牌代码 苏F
外文名 HaimenCity
民系 江浙民系
别名 江海门户
所属省份 江苏省
火车站 海门站(规划待建)
下辖地区 3个街道、9个镇
行政代码 320684
机场 浦东机场
著名景点 蛎岈山国家海洋公园、海宁寺、江海风情园、滨海森林公园
地区生产总值 1569.33亿元(2021年)
荣誉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等
电话区号 0513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历史沿革

古代海门江岸变迁图古代海门江岸变迁图(3)公元前,长江大量泥沙沉积于长江口,形成大小不等的沙洲,大约经过800多个春秋,至唐末,出现东洲和布洲两大沙洲及成群小沙洲,沙洲渐次连片。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建县,县治设于东洲镇,名海门县。

由于长江主泓道北移,至明朝中,境内大片土地坍没,坍至吕四、余东、四甲一线,县治迁于徐涧(今南通市兴仁镇)。并废县归并通州建静海乡。清初,江流主泓南倾,长江北岸开始涨积,涨出40多个新沙,绵亘百余里。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江苏省海门直隶厅,设治于茅家镇。

民国元年(1912)复称海门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门人民护坡治坍,根除了坍害。海门县隶属苏南行署区南通区(1953年为江苏省南通区,1955年4月改为江苏省南通专区,1971年4月,改为江苏省南通地区)。

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南通地区撤销改设地级南通市,海门县隶于江苏省南通市。

1994年6月撤县设市,成立海门区,属于南通市代管,海门区人民政府驻海门街道。

2016年5月,海门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第四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8]

区划沿革

2011年6月,海门镇与三和镇合并,设立新的海门镇,镇政府驻海门镇秀山西路581号;将三星镇与天补镇合并,设立新的三星镇,镇政府驻三星镇宝成路44号。

2012年12月16日——2013年2月底,海门区行政区划调整,将20个乡镇(其中镇19个、乡1个)调整为3个街道、9个乡镇(其中镇8个、乡1个):1991年海门地图1991年海门地图

  1. 撤销海门镇、德胜镇、三星镇,设立海门街道、滨江街道和新的三星镇。[9]
  2. 撤销三厂镇、临江镇,以八匡河为界,分别设立三厂街道、新的临江镇。[9]
  3. 撤销常乐镇、麒麟镇,设立新的常乐镇;[9]
  4. 撤销悦来镇、万年镇、三阳镇,设立新的悦来镇;[9]
  5. 撤销四甲镇、货隆镇,设立新的四甲镇;[9]
  6. 撤销余东镇、树勋镇,设立新的余东镇;[9]
  7. 撤销正余镇、王浩镇,设立新的正余镇。[9]
  8. 将包场镇、东灶港镇、刘浩镇合并设立新的包场镇。[9]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海门市行政区划图海门市行政区划图(5)截至2021年,海门区下辖6个镇、1个开发区、8个场、1个苗圃、2个所、1个委员会、1个新区、1个工业园区。[10]

区划详情

6个镇:海永镇、常乐镇、悦来镇、四甲镇、余东镇、正余镇、三星镇。

1个开发区:南通市海门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8个场:南通市海门区永隆沙农场、南通市海门区大东农场、南通市海门区畜禽良种场、南通市海门区种羊场、南通市海门区包场渔场、南通市海门区长江芦荡养殖场、南通市海门市沿江渔场、江苏省国营江心沙农场。

1个苗圃:南通市海门区三厂苗圃。

2个所:南通市海门区农科所、南通市海门区财政局芦荡管理所。

1个委员会:南通市海门区临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1个新区:海门港新区。

1个工业园区:三厂工业园区。[10]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海门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濒黄海,南倚长江,与上海隔江相望,被誉为“北上海”。市境位于北纬31°46'-32°09',东经121°04'-121°32'。

海门区位于万里长江入海口,素有“江海门户”之称。与上海的直线距离仅60公里,海门区土地面积1148.7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海门境内地势平坦,沟河纵横,地表平均海拔4.96米(以废黄河为基准)。地势呈西北略高、东南偏低,西部最高处海拔5.2米,东部最低处海拔2.5米,南北横截面呈孤形,两头低、中间高。

气候

海门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较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6℃,1月为全年最冷月,极端最冷月为1963年1月,月平均气温0.0℃;7月为全年最热月,极端最热年为1971年7月,月平均气温29.9℃。

降水

海门区年平均降水量1040.4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500.7毫米(1975年),年最小降水量654.6毫米(1978年),年降水量小于700毫米和大于1300毫米的频率分别为2.2%,15.2%,年降水量在850毫米以上的年分占78%。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夏季降水量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4%,冬季降水量较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1%,春、秋季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24%和21%。这种降水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多,随温度降低而减少的规律,气象上称为水热同季。海门区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是6月,平均184.3毫米,12月最少,仅为31.1毫米,50毫米以上有8个月,100毫米以上有4个月,降水量最多月份为2001年6月(482.8毫米),最少月份是1987年12月(没有降水),海门区年平均降水日133.8天,最多的年降水日151天(1987年),最少的年降水日90天(1995年),降水日数最多的是6月,平均13.7天,最少的是12月,平均7.2天,各月雨日的年际变化大,最多的25天(1987年7月),最少的没有雨日(1987年12月),历史上最长连续降水日16天(1992年3月13日-28日)。

海门区年平均蒸发量1282.0毫米,年最大蒸发量1521.4毫米(2004年),年最少蒸发量1127.2毫米(1987年),其中以7月、8月最多,1月最少。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海门属长江流域范围,紧靠长江入海口,境内河网密布,海门政区图海门政区图水资源丰富。主要河道为人工河道,形成三横七竖的格局。三横从北向南依次为通吕运河、通启运河和海门河,为境内最主要的三条河流,均为东西走向;七竖自西向东依次为新江海河、浒通河、青龙河、圩角河、大洪河、大新河、黄家港——灵甸河,均为南北走向,境内其它小河多数呈南北走向与这七条河流平行等距分布,区域内的河道已全部连通。

湿地资源

海门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拥有丰富的江海滩涂湿地资源。截止2013年,黄海滩涂总面积9.7万亩,长江滩涂总面积11.90万亩。部分滩涂已被开发利用于水产品养殖。

动物资源

截止2013年,海门区内共有野生植物31科126种,多为草本植物;陆生野生动物42种,分布于3门7纲;淡水野生动物主要是鱼类,有20种,分布于11科,主要的品种有日本鳗、中华鲟、河豚、大银鱼等。

人口信息

2021年末全区户籍人口982724人,比上年末减少5976人。人口出生率为4.04‰,人口死亡率为9.4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0‰。年末常住人口99.30万人,年末城镇化率67.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5]

政治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区委书记  郭晓敏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区长 沈旭东[7]
副区长 周国强、宋涯、丁忠明、王一兵、王瑊、施张范、茅敏勇[7]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成伟[7]
副主任 江永军、张伟、姜晓静、顾玉琴[7]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黄卫锋[7]
副主席 王拥军、徐骏、张松、黄樱璐[7]
秘书长 何雪峰[7]

经济概况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区委书记  郭晓敏

综合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区长 沈旭东[7]
副区长 周国强、宋涯、丁忠明、王一兵、王瑊、施张范、茅敏勇[7]

第一产业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成伟[7]
副主任 江永军、张伟、姜晓静、顾玉琴[7]

第二产业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黄卫锋[7]
副主席 王拥军、徐骏、张松、黄樱璐[7]
秘书长 何雪峰[7]

第三产业

社会事业

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9.33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6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769.69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727.00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6:49.1:46.3。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8119元,增长9.3%。

2021年全年新登记私营企业5042户,年末累计达2.41万户;新登记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76.42亿元,年末累计注册资本1494.87亿元。全年新登记个体户8582户,年末累计达9.01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资金数额14.20亿元,年末累计资金数额81.42亿元。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6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408 家,重点服务业企业249 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92家,房地产企业104家。[5]

科学技术

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25.18万吨,比上年增加0.01万吨。其中:夏粮7.42万吨,秋粮17.76万吨。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2820公顷,比上年增加70公顷;棉花面积803公顷,比上年减少157公顷;油料面积15927公顷,比上年减少33公顷;蔬菜面积30874公顷,与上年持平。

2021年全年新增造林面积64.82公顷,2021年末林木覆盖率达23.79%。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1466吨,增长21.0%;禽蛋产量32477吨,增长4.4%;牛奶总产量2933吨,增长11.3%;水产品58516吨,增长4.2%。年末生猪存栏15.20万头,下降3.2%;生猪出栏28.83万头,增长37.0%。

2021年高标准农田比重达75%,家庭农场31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87个。全年有效灌溉总面积达51040公顷,全年节水灌溉面积达21433公顷(不含江心沙农场)。全区新增设施农业面积350公顷,总量达20057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3.6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1%。[5]

教育事业

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4.0%,分注册类型看,民营企业产值增长22.9%,股份制企业产值增长24.9%,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产值增长21.2%。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产值增长30.6%,轻工业产值增长6.7%。

2021年年末全区拥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529家,其中,特级资质建筑企业4家,一级资质建筑企业60家,二级资质建筑企业127家。全区建筑业施工人数达38.51万人。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33亿元,增长2.1%。全年施工面积1.92 亿平方米,竣工面积4869万平方米,增长13.3%。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59.61万元,增长5.0%。全年获得鲁班奖1 项,中南、三建、龙信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海门区获评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区。[5]

文化艺术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1%。分产业看,工业投资增长21.9%,其中,高新投资增长25.3%,技改投资下降7.9%;服务业投资下降24.6%。按投资主体分,国有投资增长24.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增长145.1%,民间投资下降2.2%;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87.3%。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9.00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940.30万平方米,增长1.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749.78万平方米。全区商品房竣工面积172.9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30.91万平方米。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73.4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4.42万平方米。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6.43亿元,增长16.9%。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31.43亿元,增长16.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75.00亿元,增长17.1%。

2021年,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3.5%,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增长31.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1.6%,粮油食品类增长38.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1.3%,烟酒类增长10.5%,日用品类增长39.7%,饮料类增长29.7%,金银珠宝类增长57.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9.7%,化妆品类增长2.2%。

开放型经济

202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322.47亿元,同比增长27.3 %。其中,出口总额276.29亿元,增长27.2%;进口总额46.18亿元,增长27.8%。

2021年全年新批外资项目28个,新批增资项目15个,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个。新批协议外资10.87亿美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3.60亿美元,增长1.7%。新批境外投资企业4家,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3305万美元,增长710.0%。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98亿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8.66亿美元,新派劳务人员462人,比上年增加184人;年末在外劳务人员2281人。

旅游

2021年全区共有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5家。旅游星级饭店3家。省星级乡村旅游区13家,省工业旅游点1家。有旅行社9家,旅行社营业部18家。全年接待游客320.6万人次,其中,国际旅游者人数2660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9.80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达208万美元。

财政、金融

2021年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01亿元,增长7.5%,其中,税收收入65.00亿元,增长7.5%,税收占比达82.3%。分税种看,增值税增长11.2%,企业所得税增长23.5%,城市维护建设税增长13.9%,房产税增长29.1%,契税增长22.6%。

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4.32亿元,比上年增长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7.52亿元,增长49.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65亿元,增长11.4%;卫生健康支出15.65亿元,增长4.0%;农林水支出14.86亿元,增长3.5%。

2021年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商业银行23家,各项存款余额1958.51亿元,比年初增加52.69亿元,增长2.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240.25亿元,比年初增加124.20亿元,增长11.1%;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524.60亿元,比年初减少59.87亿元。年末金融系统各项贷款余额1607.28亿元,比年初增长232.45亿元,增长16.9%,其中短期贷款546.62亿元,增长7.1%;中长期贷款1005.02亿元,增长23.0%。住户消费贷款369.6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7.91亿元,中长期贷款351.69亿元。[5]

医疗卫生

体育事业

2021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257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3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4.15件。新引进、培育国家级人才13名,入选省“双创”团队2个、“双创”人才17名。新增高技能人才1833人,每万名劳动力中拥有高技能人才1102人。[5]

邮电通信

2021年全区共有普通中学35所,在校生37270人。其中,高中6所,在校生13028人;初中29所,在校生24242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生7428人。小学44所,在校生5105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29人。各级各类幼儿园69所,在园生21006人。全区教职工数10568人,其中,专职教师8893人。[5]

城市建设

2021年全区年末共有文化馆(站)12个,公共图书馆1个(分馆11个)、藏书203万册。举办各类文化展览会52次,组织文艺活动256次。有专业技术表演团体1个,演出147场次,观众7.36万人次。文化惠民成效明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省领先。全区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5000平方米。建成294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294个村(社区)健身广场。全年出版《海门日报》300期,《海门日报》期发行量达2.6万份。全区有线电视用户累计达15.7万户,开通有线电视频道211套,光缆总长度达9268公里。[5]

环境保护

2021年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72个。其中:医院16个,卫生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站各1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22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299人,注册护士2065人,药师309人、技师298人和其他卫技人员258人。全区拥有医疗标准床位 4760张。全年总诊疗病人495.93万人次。全区人均预期寿命达83.29岁。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为100%。三级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5]

社会保障

2021年年末城区共有体育场地3291个,其中系统内1个。全区共有等级运动员528人,其中,二级70人,三级458人。共有等级裁判849人,其中,一级以上70人,二级368人,三级411人。共有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3581名,其中,国家级14名,一级152名,二级849名,三级2566名。全年举办大型全民健身演示会27场次,参加各类健身活动达87.08万人次。[5]

人民生活

2021年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2.23亿元,增长10.2%。全年电信业务总收入2.67亿元,增长9.9%。本地电信固定电话用户数11.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109.8万户,比上年增加2.1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145.3万户(含手机用户),比上年增加3.8万户。[5]

交通运输

海门海门

2021年,城区建成区面积36.8 平方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21.01平方米。年内新增建成区绿地面积127.38 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41.9 %。城区新增园林绿地面积133.91公顷,园林绿地面积达1931.10公顷。全年城区新安装路灯539盏,路灯盏数达3.27万盏。全年新安装路灯539 盏,路灯盏数达3.27万盏。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保持在17万立方米,年污水处理总量达3701万立方米。年内新增供水管道74公里,新增用户7644户,全年供水总量达4616万立方米,售水量为4032万立方米。全区燃气普及率达100 %,天然气供气管道长度762公里,用气人口达 37.50万人。[5]

综述

2021年,城区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值二氧化硫为0.008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为0.023毫克/立方米, PM2.5为0.026毫克/立方米。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达到良好以上的天数为313天,占全年天数的85.8%。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平均值为54.5分贝;城区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值为63.5分贝。[5]

海港

2021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0641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496人。失业人员保持较低水平,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4%,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982人。

2021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为98%,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9.68亿元,增长4.6%。其中,企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04万人,增长10.3%;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51万人,下降4.4%;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5万人,增长0.7%。

2021年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0.42亿元,增长10.7%。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12.04亿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8.38亿元。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1.3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动态保持在98%以上,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6.40万人,增长5.4%;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 64.93万人,减少0.2%,覆盖全区所有行政村。

2021年失业保险覆盖率为99 %,失业保险参保14.99万人,增长3.9%。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275元。

2021年全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5030人,其中城镇134人,农村4896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585.22万元,其中城镇104.60万元,农村3480.62万元。临时救济749人次,农村社会救济供资金额达102.39万元。年末全区拥有各类托老机构68个,共有床位10129张,收养3629人。[5]

空港

2021年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08元,比上年增长10.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183元,比上年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07元,比上年增长11.8%。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532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36585元,增长19.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283 元,增长22.0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8.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73.4平方米。[5]

跨江通道

河运

2021年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720万吨,增长13.2%,公路货物周转量达145506万吨公里,增长11.1%;水路货物运输量24万吨,增长71.4%,水运货物周转量9725万吨公里,增长68.0%。公路客运量177万人,旅客周转量12795万人公里。全区等级公路为2474.22公里,其中,一级公路365.21公里,二级公路181.51公里,三级公路325.65公里,四级公路1601.85公里。年末汽车保有量为25.71万辆,增长6.7%,其中,小型汽车25.17万辆,增长6.9%。年末全区个人汽车保有量为24.63万辆,增长9.7%。[5]

公路

海门2小时车程内的世界第三大港上海港和30分钟车程的中国十大港口之一的南通港。

风俗文化

海门南有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机场,西有南通机场。

当地特产

海门西距海门区16公里的苏通(苏州-南通)长江大桥;东距海海门周边过江通道海门周边过江通道门市区40公里的崇启(崇明-启东)长江大桥;立项的市区南侧的崇海(崇明-海门)长江大桥;位于海门区西南侧,将要开工建设的沪通铁路、轻轨、公路“三合一”大桥。

旅游事业

通吕运河位于海门北侧,长28.2公里,通航能力为500吨;浒通河位于海门西侧,长17公里,通航能力为300吨;灵甸河位于海门东侧,长21.5公里,通航能力为300吨。

知名人物

形成了“两高速、六互通”及苏335线、苏336线、苏222线等省级公路网络。“两高速”即宁启高速公路和扬启高速公路。宁启高速公路横贯海门全境,从海门至南京不到3个小时;扬启高速公路斜穿海门北部,正在规划建设中。“六互通”即海门互通、悦来互通(已建),宁启高速叠石桥互通(在建),常乐互通、崇海大桥接线海门南互通,扬启高速包场互通(规划)。

友好城市

方言

海门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

民间舞蹈

海门民间舞蹈起源于祭神活动。明代逢年过节就有祭神娱乐的习俗。清代中叶起,随着宗教仪式和庙会活动的兴盛,海门民间舞蹈不断发展,有跳财神、跑五方、调狮子、舞龙灯、荡湖船、蚌壳精、踏高跷、挑花担、打莲湘、腰鼓舞、马灯舞、秋千台、红扇舞、等数十种,其中大部分舞蹈是在宗教仪式中出现的,如道教仪式"放施食"中的"跑五方"等;有的是从宗教仪式中分解出来后在民间流行的,如"跳财神";有的是从外地流入的,如打莲湘、腰鼓舞等。经过整理的民间舞蹈"跳财神",被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江苏卷》。经过整理的民间舞蹈“跳财神”,被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江苏卷》。

庙会

清代至民国初年,境内一些集镇及庙宇,一年中要有数次庙会,俗称“出会”,也叫迎神赛会。庙会的日期按规定,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出会、五月十三“关帝菩萨”出会、十月初一或十五“城隆菩萨”出会、还有“猛将会”、“娘娘会”等。县境北部地区一些集镇一两年就要有一次庙会,如都天会、元帅会、观音会等,其中都天会的规模为最大。庙会先将寺庙里供奉的菩萨用轿子抬出,前后有各式仪仗队迎送。许多善男信女,穿红戴绿,非常热闹。此种庙会,40年代以后逐渐减少,与50年代基本停止。

通东号子

通东地区人民在劳动中,随着劳动节奏自编自唱形成口头音乐。凡集体性的劳作,如车水、打麦、挑泥、拔花秸、打夯、扛棒、木工、拉船、采耥等,都有与之配合的号子。 通东号子一般为一唱一和的对歌号子,还有一些较长叙事号子;每段有十多句乃至数十句,如莳秧和利市歌。通东号子调式多样,曲式多样,有的抒情优美,节奏自由,如车水号子;有的雄浑开阔,高亢有力,如挑泥号子;有的起伏和缓,节奉规整,如拉船号子;有的节奉规整和自由相间,如挑粪号子等。建国后,有专人对通东号子进行挖掘整理。1979年5月,《海门民歌选》中收录各类通东号子21首,其中拉船号子、拔锚号子和挑粪号子被选编进《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1984年,号子独唱《新嫂嫂领了独生证》在上海电视台播放。

城市荣誉

当地特产当地特产(3)海门山羊

海门大红袍赤豆

海门香芋、香沙芋芋艿

文蛤

颐生酒

海门椒,又称“海门朝天椒”。

白扁豆

大小黄鱼

海蜜系列甜瓜

海门山药,是海门区得名特蔬菜之一。

城市排名

海门叠石桥国家4A级景区海门景点海门景点(2)

蛎岈山国家级海洋公园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余东镇

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常乐镇

海门江海风情园

海门证大游乐园

海门港新区(原东灶港)

海门张謇纪念馆

海门海宁寺

词条图册

海门区知名人物众多,下面列举部分,排名不分先后。

科学界

  • 施雅风: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理学、冰川学家。
  • 沈其韩: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地质学家,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
  • 邱竹贤: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挪威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
  • 印象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亚利桑那大学客座教授。
  • 丁传贤:中国工程院院士。195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材料科学家。
  • 王威琪:中国工程院院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首席教授。
  • 王震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磁性功能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中科股份公司董事长总裁。
  • 盛炜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商界

  • 张謇:著名实业家,著名教育家,清末状元立宪派著名人物。
  • 徐有庠:台湾的远东集团创始人,台湾五大家族之一,第三大财团,全球华人富豪39名。
  • 徐旭东:全球华人富豪第28名,亚洲富豪榜12名。
  • 董竹君: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
  • 戴志康: 全球华人富豪500强第296名,胡润百富榜第58名,上海证大集团总裁。
  • 张强: 2005胡润IT富豪榜第45名。
  • 姚娟:2006胡润女富豪榜第6名,资产35亿,江浙籍最富的女人,全球华人富豪500强第195名。
  • 杨耀忠:南通同乡会会长,香港教育工会会长,香港立法会议员,全国政协委员。
  • 倪建达:上海城开集团总经理,统配60亿资产,上海十大杰青,上海大学与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MBA。
  • 王新红:美中工商协会名誉会长,美国华商协会会长。
  • 陈辉:南部非洲江苏商会会长。
  • 姜体臣:创办的台湾大华金属工业,在台湾百大财团中排名第三十四位。
  • 王锡清:清华同方党委书记、副总裁,清华大学外语系书记。

文化界

  • 郁均剑:总政歌舞团著名歌唱家。
  • 李九松:老娘舅,上海滩著名方言剧演员。
  • 陆川:著名导演。
  • 陆天明:著名作家,多部作品改编成影视 《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省委书记》。
  • 龙飞:著名音乐家,代表作品《太湖美》。
  • 林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博导,鲁迅研究会会长,散文学会会长。
  • 卞之琳:著名诗人。
  • 王个簃:吴昌硕门下。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国画艺术大师。个老全面继承了吴派艺术的优秀传统,有“当代缶翁”之称。
  • 陆侃如:古典文学家。
  • 沈肇州:琵琶大师。
  • 陆星儿:现当代著名女作家。
  • 冰凌:幽默小说家。1994年旅居美国。现任美国强磊出版社总编辑、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会长。
  • 周良:苏州评弹理论宗师 ,曲艺理论家,因对苏州评弹50年的突出贡献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 郁重今:西泠五老之一。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篆刻创作委员会顾问。
  • 朱开敏:天主教第一位中国籍主教、教育家、慈善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爱国者。
  • 陈辽:海门籍著名文艺理论家。

政界

  • 季方: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名誉主席。
  • 季允石:人事部副部长,原江苏省省长,河北省省长。
  • 张惠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 陈豪:现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市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
  • 殷国光:现任江西省政协副主席。
  • 张绪武:原江苏省副省长,现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首席监事,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
  • 何光帏:国家旅游局局长。

军界

  • 陶景顺:海军装备部副部长。
  • 韦宇: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 吴仁忠: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94年晋升少将军衔。
  • 谢国良: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部长。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 陶景顺:少将。
  • 朱争平:少将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装甲10师政治委员,第1集团军政治部主任。
  • 吴仁忠: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