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柏

巨柏

木贼门
中文名称 巨柏
柏目
别称 雅鲁藏布江柏木
松纲
亚界 绿色植物亚界
亚科 柏木亚科
柏木属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巨柏巨柏(5)

乔木,高30-45米,胸径1-3米,稀达6米;树皮纵裂成条状;生鳞叶的枝排列紧密,粗壮,不排成平面,常呈四棱形,稀呈圆柱形,常被蜡粉,末端的鳞叶枝径粗1-2毫米,不下垂;二年生枝淡紫褐色或灰紫褐色,老枝黑灰色,枝皮裂成鳞状块片。鳞叶斜方形,交叉对生,紧密排成整齐的四列,背部有钝纵脊或拱圆,具条槽。球果矩圆状球形,长1.6-2厘米,径1.3-1.6厘米;种鳞6对,木质,盾形,顶部平,多呈五角形或六角形,或上部种鳞呈四角形,中央有明显而凸起的尖头,能育种鳞具多数种子;种子两侧具窄翅。[1]

近种区别

本种生鳞叶的小枝粗壮、排列紧密,末端枝不下垂而与西藏柏木C. torulosa D. Don不同。与岷江柏木C. chengiana S. Y. Hu的区别在其生鳞叶的小枝常呈四棱形,通常较粗,排列紧密,多被蜡粉;球果具6对种鳞,种鳞顶部中央有明显而凸起的尖头。[1]

生长环境

巨柏巨柏分布区地处印度洋潮湿季风沿雅鲁藏布江河谷西进的路迳,但强度已减弱,而西部高原干旱气流的影响却逐渐占优势。年平均温8.4℃,极端最低温-15.3℃,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集中于6--9月,相对湿度65%以下。土壤为中性偏碱的沙质土。该树种适于干旱多风的高原河谷环境,常在沿江地段的河漫滩及干旱的阴坡组成稀疏的纯林。[2][3]

具有抗寒、抗强风的特性,球果9--10月成熟。[2]

分布范围

雅鲁藏布江巨柏雅鲁藏布江巨柏

分布于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郎县、米林及林芝等地,甲格以西分布较多,常在海拔3000-3400米地带生于沿江地段的慢滩和有灰石露头的阶地阳坡的中下部,组成稀疏的纯林。模式标本采自郎县。[1]

巨柏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朗县至米林附近的沿江地段,甲格以西分布较多,在其支流尼洋河下游林芝以及波密(易贡)也有分布。海拔3000—3400米江边之阳坡、谷地开阔的半阳坡及有石灰石露头的阶地阳坡之中下部,组成疏林,或在江边成行生长。[4]

栽培技术

林芝 巨柏林芝 巨柏巨柏每年都结果实,采种较为容易,可用种子播种育苗,然后移植。,栽培法参照本属其他植物。[3]

1.选地、整地与施肥:侧柏育苗地,要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较肥沃的沙壤土或轻壤土为宜,要具有灌溉条件。不宜选土壤过于粘重或低洼积水地,也不要选在迎风口处。育苗地要深耕细耙,施足底肥。一般采取秋翻地,深度25厘米左右,春浅翻15厘米左右,结合秋季深翻地,每亩施人厩肥2500—5000千克,将粪肥翻人土中,然后,耙耢整平。[5]

2.播前种子催芽处理:播种前为使种子发芽迅速、整齐,最好进行催芽处理。侧柏种子空粒较多,先进行水选后,将浮上的空粒捞出。再用0.3%—0.5%硫酸铜溶液浸种1~2小时,或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小时,进行种子消毒。然后,进行种子催芽处理。目经常用于种子催芽的方法有3种。[5]

(1)混雪埋藏法:选择背风、背阴、排水良好、管理方便的地方,入冬后当积雪不融化时,把种子混拌3倍的雪,装入囤子中。囤子上下和四周要围以草帘和10厘米厚的雪,中间放人混雪的种子。囤子外面围上成捆稻草,以保持早春囤子里的雪不融化。一直雪藏到播种前3—5天取出,雪化净后种子筛选出阴干散落,清除杂物,即可播种。也可采取播前1周左右,化雪后种子混细沙,日晒、翻拌、增温保湿,待有1/3种子裂嘴,筛除沙子或混沙及时播种。[5]

巨柏巨柏(5)(2)混沙催芽法:当种子调入很晚来不及雪藏或冬季雪少无法雪藏时,可于播种前15~20天采用混沙催芽。即将经过选种消毒处理的种子,用温水浸种24小时。然后捞出种子,按种子体积的2倍混入细沙,拌均匀,沙子湿度以手握成团而不出水为宜,装入木箱中放置在室内温暖处,种沙温度经常保持在12—15℃,每日翻动2—3次,并随时喷洒温水,保持适当的温、湿度,以促进种子萌发。待大部分种子已经萌动,有1/3种子裂口,即可播种。(3)温水浸种催芽法:将经过消毒处理的种子用45cC温水浸种24小时,结合选种,将浮上的空粒种子捞出去掉。然后将种子捞出摊晒在背风向阳处席子上,经常翻倒晾晒,保持一定的湿度,每天用温水冲洗1—2次。经过5~6天,待有1/3的种子裂嘴,可进行播种。[5]

3.播种:侧柏适于春播,但因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播种时间也不相同。侧柏生长缓慢,为延长苗木的生育期,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期早播为宜,如华北地区3月中、下旬,西北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上旬,而东北地区则以4月中、下旬为好。侧柏种子空粒较多,通常经过水选、催芽处理后再播种。为确保苗木产量和质量,播种量不宜过小,当种子净度为90%以上,种子发芽率85%以上时,每亩播种量10千克左右为宜。[5]

4.苗期管理: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一般播种后10天左右开始发芽出土,20天左右为出苗盛期,场圃发芽率可达70%—80%。为利于种子发芽出土,经常保持种子层土壤湿润,播种前一定要灌透底水。如幼苗出土前土壤不过分干燥,最好不浇蒙头水以免降低地温和造成表层土壤板结,不利于出苗。[5]

幼苗出土后,要设专人看雀。幼苗出齐后,立即喷洒0。5%—1%波尔多液,以后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洒3—4次可预防立枯病发生。[5]

幼苗生长期要适当控制灌水,以促进根系生长发育。苗木速生期6月中、下旬以后恰处于雨季之前的高温干旱时期,气温高而降雨量少,要及时灌溉,适当增加灌水次数,灌溉量也逐渐增多,根据土壤墒情每10—15天灌溉一次,以一次灌透为原则,采用喷灌或侧方灌水为宜。进入雨季后减少灌溉,并应注意排水防涝,做到内水不积,外水不侵入。苗木速生期结合灌溉进行追肥,一般全年追施硫酸铵2—3次,每次亩施硫酸铵4~6千克,在苗木速生前期追第1次,间隔半个月后再追施一次。也可用腐熟的人粪尿追施。每次追肥后必须及时浇水冲洗净,以防烧伤苗木。[5]

柏树幼苗时期能耐一定庇荫,适当密留,在苗木过密影响生长的情况下,及时间去细弱苗、病虫害苗和双株苗,一般当幼苗高3~5厘米时进行两次间苗,定苗后每平方米床面留苗150株左右,则每亩产苗量可达15万株。[5]

苗木生长期要及时除草松土,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多采用化学药剂除草,用35%除草醚(乳油),每平方米用药2毫升,加水稀释后喷洒。第1次喷药在播种后或幼苗出土前,相隔25天后再喷洒第2次,连续2~3次,可基本消灭杂草。每亩用药量每次0.8千克。当表土板结影响幼苗生长时,要及时疏松表土,松土深度约1~2厘米,宜在降雨或浇水后进行,注意不要碰伤苗木根系。[5]

柏树苗木越冬要进行苗木防寒。在冬季寒冷多风的地区,一般于土壤封冻前灌封冻水,然后采取埋土防寒或夹设防风障防寒,也可覆草防寒。生产实践表明,埋土防寒效果最好,既简便省工,又有利于苗木安全越冬。但应注意,埋土防寒时间不宜过早,一般在土壤封冻前的立冬前后为宜;而撤防寒土又不宜过迟,多在土壤化冻后的清明前后分两次撤除;撤土后要及时灌足返青水,以防春旱风大,引起苗梢失水枯黄。[5]

5.苗木移植:侧柏苗木多二年出圃,翌春移植。有时为了培育绿化大苗,尚需经过2—3次移植,培育成根系发达、生育健壮、冠形优美的大苗后再出圃栽植。根据各地经验,以早春3—4月移植成活率较高,一般可达95%以上。[5]

移植密度要根据培育年限而定。苗木移植后培育1年,株行距10厘米X20厘米;培育2年,株行距20厘米X40厘米;培育3年,株行距30厘米X40厘米;培育5年生以上的大苗,株行距为1.5米X2.0米。一般培育大苗都需要经过多次移植,这样,既有利于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发育,培育良好的冠形和干形,又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5]

根据苗木的大小而采取不同的移植方法,常用的有窄缝移植、开沟移植和挖坑移植等方法。[5]

移植后苗木管理,主要是及时灌水,每次灌透,待墒情适宜时及时采取中耕松土、除草、追肥等抚育措施。除根据园林绿化的要求进行整形修剪外,其他措施与一般针叶树种大苗培育基本相同。[5]

主要价值

巨柏巨柏巨柏为中国特有树种,胸径一般在1米以上,其中有的为千年古树,胸径则达3--6米。对研究柏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和西藏植被的发生发展及其环境的关系,都有较重要的意义。

材质优良,能长成胸径达6米的大树,可作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造林树种。[1]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巨柏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于1999年收入由国家林业总局和农业部共同制定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名单。

保护措施

建议严禁砍伐,选择分布集中、生长良好的林分作为自然保护点,对千年古树应订牌重点保护,绝对禁止砍伐。并大力采种育苗,营造人工林。

著名巨柏

世界巨柏王-胸径5.8米(西藏林芝林芝巨柏)世界巨柏王-胸径5.8米(西藏林芝林芝巨柏)有“世界巨柏王”之称巨柏林,位于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下游海拔3000米一3400米的沿江河谷里。在巴结乡境内的巨柏自然保护区,散布生长着数百棵千年古柏,是西藏特有的古树——巨柏(亦称为雅鲁藏布江柏木)。 巴结乡境内的巨柏自然保护区,树木分布集中,生长较好,是一片较完整的巨柏林。这些古柏平均高度约为44,胸径为158厘米。在古柏林中央有一株十几人都不能环抱的巨柏,它高达50多米,直径近6米,树冠投影面积达一亩有余。经测算,这株巨柏的年龄已有2000-2500年之久,被当地人以“神树”之尊加以保护。

林芝帮纳村的帮纳桑是传说中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结婚时所手植的,树龄已达千年,高7米多,干围3.3米,林芝县古柏林在当地藏族群众心目中是圣地。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